红色预警转问题线索494条,转立案376件,转立案率73.58%,留置15人……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坚持把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作为撬动监督能级不断跃升的关键变量,探索实践“数据中台+智能桌面+全员建模”的共建共享共治模式,推动监督提质增效。
“只要登录到‘智能桌面’,就能像搭积木一样建立个性化的监督模型,快速实现‘全员建模’。”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金健介绍,由市纪委监委自主开发的“数字化监督应用”,创建了平台化建模方式,为纪检监察干部任务申请、模型构建、数据碰撞、预警审核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得益于这个“智能桌面”,该纪检监察组主动牵头推进林业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林地征占用子场景建设,发现全市林地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超2亩项目107个,其中25个超10亩项目已涉嫌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发现可能存在错收植被恢复费项目5个。截至11月底,下发红色预警48个,转问题线索12个。
据悉,类似的监督模型全市已建立153个。如,丽水经开区负责大数据管理的叶某涉嫌犯罪被留置后,室组地联动归集主对象所在单位信息化项目数据,针对性构建7个监督模型,产生16条红色预警信息,均转为问题线索,已立案6件。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联合云和县纪委监委深化党员干部酒驾醉驾、赌博及其背后“四风”问题专项治理,构建“党员、公职人员严重行政违法被处罚,行为人未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监督模型,成案率较高,在全市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市利用监督模型发现红色预警7367个,查实率85.48%,处理5484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04万余元,发现问题的主动性、精准性、有效性大幅提升。
“智能桌面”的大展身手,离不开“数据中台”这一坚实基础。市纪委监委打造了涵盖采集、治理、存储、使用、共享、销毁为一体的市级“数据中台”,归集原始数据7500多万条,形成法人信息、地理空间等基础库23个,民政、公安、工商登记、公共资源交易等主题库168个,严格实行“一次一申请一授权”,做到数据归集、治理、使用规范化。
“数据中台+智能桌面+全员建模”的多向发力,不仅能及时精准揪出问题,还能通过倒逼整改,补齐治理漏洞短板。
松阳县纪委监委积极承接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体育领域省级试点,构建“体育协会管理及体育类经营”子场景,通过归集职能部门体育协会、体育产业管理服务数据10000余条,发现各类问题86个,查实60个,问责处理52人,并推动县委组织部门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兼职专项整治行动。
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要坚持系统思维、智治思维,推动腐败治理向整体智治转变。市纪委监委针对制度不刚性执行、行权不公开透明等问题,推动权力事项数字化、行权过程流程化、规则嵌入程式化,促使严格依法履职。如,针对基层劳务用工优亲厚友问题,在小微权力运行平台上增加相应流程,全流程在线公开、在线审批,其中任一环节不通过即中止。在矿产资源领域,推动建立砂石行业监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贯通发改、自规、交通、水利、税务等部门,制定应拍未拍、应管未管等预警规则,以全流程、全要素在线责任落实监督。
与时俱进地学习与运用大数据,监督才能跑出“加速度”。“近期,为贯彻落实上级相关会议精神,我市率先在全省举办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培训班。”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数字特征和数字痕迹,打好从‘面对面’到‘数对数’的攻坚战,全力破解监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