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恰逢冬至。冬至一来,年关将至,外出的人要回家过冬节。
同样发源于丽水的“村晚”,也在冬至这天迎来了“回家团圆”的重要时刻。
当天,2023全国“四季村晚”之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在丽水举行。全国各地“村晚”联盟20家联盟单位、4个主办地城市和长三角重点城市嘉宾,一起“回家”探寻“村晚”源头,感受全国“四季村晚”独特文化魅力,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本次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丽水市人民政府承办。
昨日上午,随着音乐《回家过年》欢快的旋律,2023全国“四季村晚”之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在莲都区古堰画乡拉开了序幕。
非遗秀《春来了》、舞蹈《谷雨》、戏曲《帘洞云天》、歌曲《数幸福》……“四季村晚”活动中涌现的基层优秀村晚节目以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好戏连台;《山哈人家》、歌曲《客家石仓》、戏曲《绿水青山·村晚分红》、农活秀《一个村的集体记忆》,更是为大家带来了秀山丽水天生丽质的生态底蕴,独具魅力的客家、畲乡风情,令人久久回味。
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以回家为情感脉络现场展示,呈现村民参与“村晚”、玩转“村晚”的幸福感和乡村振兴在浙江的丰硕成果。
“节目很精彩,还带着浓浓年味。在自家门口看村晚,感觉特别幸福。”大港头村村民陈小美说。
“春晚的味道、夏晚的拥抱、秋晚的节拍、冬晚的思念,‘村晚漫游’就像一列火车,满载着让村民高兴、让游客尽兴、让乡村振兴的愿望。”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发起“四季村晚”活动。启动仪式上,伴随着发布人的娓娓讲述,“村晚联盟”主题漫游长廊正式发布,吸引全国游客跟着“村晚”去旅游,感受全国各地的四季美好。
随着嘉宾将手中金黄的稻谷一起汇入丰收的粮仓,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合抖音平台开展的“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计划全网启动,助力“村晚”通过互联网从乡村小舞台走上社会大舞台,从“村晚”小欢喜走向全国大联欢。
活动现场,大港头村行进式“村晚”演绎节目《画乡渡》,成了活动的焦点。
“小画仙”带领着现场嘉宾了解通济堰跨越千年的悠久历史,感受“巴比松”油画的独特魅力,体会丽水传统年味年俗的乐趣。
《画乡渡》是一场由大港头村百姓自编自导自演,民宿主、画乡商户全程参与的实景演绎,通过《开篇·古堰之源》《传承·渔舟唱晚》《发展·画乡印象》三个篇章,讲述大港头村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生活。
船帮号子、情景展演、古今对话等多元形式,与千年古镇的文雅韵味、时尚画乡的艺术风格融为一体。
“阔别十年,古堰画乡还是那么美,别有一番意境。”看着如诗如画的瓯江山水,活动嘉宾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国民感慨道,“村晚”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如今,看完“村晚”无缝衔接“村玩”游乐,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将对文旅农融合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在古堰画乡江滨路、樟树下、港和路及艺术中心,传统“村晚”和国风、宋韵流行元素等年轻态表现形式相结合,带领大家体验千年水韵文化和“艺术乡建”成果。
处州麻糍、糖画、豆腐丸,斗茶、斗咖、斗瓷、斗书、畲族彩带、剪窗花等独具丽水特色的民俗活动将浓浓年味带到现场。景区创客、匠人、居民带来的文旅产品、非遗项目、农特产品等主题市集,更是联动文化、旅游融合转型,生动体现“村晚”的共富色彩。
“欣赏了带有乡土味的节目,品尝着丽水特色小吃,真有回家的感觉!”首次来到丽水的活动嘉宾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副县长李钊,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丽水老乡带来的热情,“虽然今天天气冷,丽水的热情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43年前,“村晚”从丽水市庆元县月山村起源;43年之后,“四季村晚”在冬至到丽水“回家团聚”。
从一缕星光到万家灯火,贯穿了一年四季的“村晚”,成了全国各地的“大联欢”,也已成为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中国乡村文化的印记、赋能乡村发展的重要文化标识。
值得一提的是,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节目单卡片上的点点斑驳,是主办方别出心裁融入其中的鲜花种子。观众们可将卡片浸湿后种入花盆,定时浇水保持充足光照,静待花开。
冬日所盼,如约而至,全国各地饱含着“村晚”希望的种子,将在来年春天迎来最热烈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