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春风浩荡花千树 我市大力实施“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
时间:2023-03-10 10:2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文艺走出剧场、走出围墙,打造了多点、高频、流动的艺术景观。”日前,丽水深入推进“文艺星火赋美”工程经验成果在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精彩亮相。通过机制化创新、产业化赋力、数字化赋能,“文艺星火”在丽水城乡已呈燎原之势。

自从启动“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以来,丽水文艺如同星火,赋美城市气质、点靓乡村风韵,生动展现秀山丽水的无限魅力。

浓郁的文化氛围,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2022年8月10日,市委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启动实施“文兴丽水、挺进共富”工程,全面吹响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文化丽水的奋进号角。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丽水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硬力量”,千年古城愈加闪耀人文光芒、焕发无限生机活力。

以文化人 滋养美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市因势利导,讲好丽水故事,唱响丽水声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莲悦读爱心书屋是莲都区致力于探索实现群众精神富有,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营造“全民阅读”新风尚的基础性工程。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莲悦读爱心书屋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走路,打造了“家门口的智能图书馆”。特别是通过智能分析书屋借阅情况、读者构成、阅读习惯等,协助图书馆科学布局、精准投放,以及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更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截至目前,莲都已建成176个莲悦读爱心书屋,遍布社区、景区、商场、办公大楼等点位,平均半径1公里内有1-3个,构建了“10分钟阅读服务圈”。

在城市书房读一本精彩的书,到文化馆参加一场书画活动、去乡村大舞台观看一台民俗表演……过去一年,我市全力推动“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建设,超时序完成75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8家城市书房、9家文化驿站、57家乡村博物馆建设。如今的丽水,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正以更加合理的布局融入群众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同时,秀山丽水烙印鲜明、影响广泛的文艺精品、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润泽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去年10月和11月,由市委宣传部、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共同出品的当代题材越剧舞台剧《绿水青山》分别在丽水大剧院、省人民大会堂成功演出,还登上了兔年央视戏曲春晚。演出现场,瓯江、松阳民宿、云和梯田;缙云烧饼、缙云爽面、庆元香菇……“丽水元素”频频出现,艺术化呈现丽水巨变。

绿水青山,是丽水特质,也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向。该剧把丽水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印迹与舞台艺术有机相融,全方位展现丽水在实现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建设进程中,取得的突破性蝶变。该剧自立项以来,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浙江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题材扶持项目。

去年以来,我市彰显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创作素材,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勇攀高峰。电视剧《春风又绿江南岸》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黄金时段首播,同期收视领跑全国;电视剧及歌曲《春风又绿江南岸》、电影《云霄之上》、歌剧《畲山黎明》4部作品获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诗集《春雷与败酱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奖;松阳高腔《马房招亲》、青瓷《同心向党》获第八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网络小说《热望之上》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1年度)网络小说榜,网络作家“耳东兔子”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1年度)新人榜。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丽水持续激活文化创新创造,丰富百姓精神生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以文塑城 彰显风采

1999年,丽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摄影之乡”,20多年间,丽水已经连续举办十届丽水摄影节。国际摄联前副主席雅克·丹尼斯曾这样评价丽水摄影对世界摄影的贡献:“世界摄影因为丽水而丰富,丽水因为世界摄影而精彩,丽水必将成为全世界摄影家向往的地方。”

2022年11月17日至21日,以“世界影像,丽水坐标”为主题的2022世界摄影大会在丽水举行,全球顶尖摄影人才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影像发展趋势,全面展示影像产业创新,多元共享技术发展成果,以实际行动打造国际摄影名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近年来,丽水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面挖掘摄影文化、黄帝文化、汤显祖文化等宝贵文化资源,以文化传承创新和繁荣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塑造城市精神气质。

缙云是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举办中国第五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高标准承办仙都黄帝祭典、创新开发“祭典在线”多跨场景应用、推出系列祭典活动……市委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缙云迅速行动,全面开展黄帝文化浸润行动等“五大行动”,深化黄帝文化研究,转化黄帝文化价值,擦“靓”黄帝文化“金名片”。

遂昌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著、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世界文化品牌,以文化引领发展的高度自觉,不断挖掘汤显祖文化内涵,推进“汤公遗爱·盛世遂昌”文化标识建设,举办2022年指尖上的“班春劝农”——人类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系列活动、“汤公遗爱 盛世遂昌”主题展览等,不断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丽水艺术源远流长,绿水青山孕育了创新不息的丽水艺术,沉淀了繁荣富庶的“处州万象”。2022年11月24日晚,首届丽水艺术节“处州万象夜”璀璨点亮,这场厚植品牌、综合集成、各界联动、全民参与的艺术盛会,展现了新时代丽水城市美好形象和丽水人民美好生活。

赓续红色精神,涵养城市气质。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我市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第二届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建成浙西南革命老区公园,推出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等重大主题报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城市发展焕发更多光彩。

以文塑城,内外兼修展新貌。过去一年,我市还成功举办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李阳冰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第九届丽水油画双年展等活动;松阳“松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面塑造城市精神气质,彰显独特的气韵和风采,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

以文赋能 增添动力

今年1月,青田县报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转化的“青田方案”》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已有1300多年历史,于2005年6月成为世界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十多年来,青田全力做好深度保护、宣传推介、传承培育“三篇文章”,不断开创农遗文化弘扬传承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举办,以青田田鱼为主体形象、融合水稻元素打造的文化IP“鱼多多”是大会吉祥物,它的创意来源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围绕这一IP,青田将“稻鱼共生”从农业向文创产业延伸,释放发展新动能。

丽水因山水而美、因文化而兴。我市深入挖掘不可多得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最具丽水代表性和辨识度的地域特色文化,深刻把握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经济属性,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丽水,村晚山宴、村晚山路、村晚山货、村晚山歌组成的“村晚山字号”让村晚产业羽翼丰满起来。从代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自主品牌建设,云和木玩产业不仅培育出“木玩世家”“玩木”等众多原创IP,一条集设计、制造、跨境电商、主题乐园等于一体的全新产业链雏形显现。松阳县从修缮盘活乡村闲置老屋入手,活化利用,带动松阳60%以上的乡村植入了民宿、农家乐、文化产业、艺术家工作室等新型业态。

悠悠处州府,千年永流传。丽水丰厚的文化资源穿越千年,化作“山风”,吹进这座城市探路的新征程。为了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我市举办“丽水山风”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深入挖掘丽水文化内涵,吸引各界创意人才聚焦丽水,为丽水文创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在数字化浪潮中,我市围绕数字文化的工作要求,重点推进具有丽水辨识度、管用好用的场景应用,努力创建一批丽水文化“最佳场景”,助推城市发展。2022年,青田石雕数字化、丽水山路等5个应用获评全省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龙泉青瓷非遗产业在线、村晚梦剧场等6个应用入选省级试点,赋能丽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为平台,以创新为手段,我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过去一年,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那云·天空之城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加快推进剑瓷、石雕、木玩、文体用品、数字影像产业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庆元蔡段彩妆村、遂昌黄泥岭音乐村、景宁东弄网络作家村等特色文化村;云和木玩童话小镇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云和、景宁入选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县名单等。

花开千树,文化飘香。丽水文化建设因时而兴、乘势而上,以文化浸润秀山丽水,赋能人民美好生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站在新起点,锚定新目标,奋进新征程,我市将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奋力谱写文化强市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