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 >> 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索引号 113325000986461759/2023-41803 文号
组配分类 消费市场运营情况 发布机构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3-05-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浅谈《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基层执法实践运用
发布时间:2023-05-23 16:37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已于2022年7月29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适应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和数字化改革的新要求,对利用网络和数据进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作出规范。本文以叶某某、张某某虚假宣传案为例,浅谈新条例的执法实践。 

一、案情介绍

2022年11月10日,松阳县市场监管局接群众举报,反映某商家通过虚假宣传销售纯水机,有不少老年人已上当受骗。该局迅速行动,赶往距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的偏远山村开展现场核查处置。发现当事人叶某某、张某某合伙于2022年10月12日到留守老人居多的关岭村搭台销售,以现场免费赠送燃气灶具、剪刀、脸盆、苹果等礼品的形式吸引村民围观,通过现场实验、口头宣传、播放剪辑视频等方式宣传推销反渗透纯水机,期间滚动播放含有“饮用不良水质导致的疾病多达50多种近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水”等内容,标题为《白岩松评论员报道我国自来水现状》的视频。当事人宣传推销现场利用剪辑的视频,断章取义宣传饮用水存在问题,制造消费者对饮用水不安全的恐慌,丝毫不提视频内容为2012年发布且为片面剪辑,诱导村民误以为当前饮用的自来水质不良,而使用纯水机过滤则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活动现场以3000元/台的价格售出反渗透纯水机6台,涉案金额计1.8万元。

案发后,该局一方面加紧调查取证,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要用净水器过滤?》以案释法加强宣传。当事人经过政策攻心,最终如实交代违法事实,并积极与

消费者协商,对消费者购买的反渗透纯水机办理退货退款,并取得消费者谅解,积极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2023年4月18日,该局根据《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二、办案难点

(一)无法收集第一手证据材料。该局收到投诉举报的时间距案发时间间隔长,且现场购买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对推销现场情况难以全部还原,只能以碎片回忆进行拼凑,例如,当事人现场宣传播放视频,因现场没有相关的录制视频进行佐证,只能通过执法人员取得的证据视频向现场购买的消费者进行核实,给违法行为的最终定性,如何形成完整有效的证据链增加了难度。

(二)涉案现场距离县城远。案发地在距离县城近40公里、海拔620米的偏远山村。在调查案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现场核查,消费者多为山区老人,且交通不便,使得执法人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前往案发现场,开展现场询问笔录并准确核查当时的现场案发情况。

(三)涉案当事人拒不承认违法行为。涉案现场没有安装摄像头等电子设备,也没有消费者进行视频拍照,因此对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难以固证,当事人拒不承认消费者笔录中的违法事实。后凭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其电脑内保留了当时现场宣传使用的视频,以此为案件突破口,加上政策攻心,最终成功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定性。

三、办案体会

(一)新条例为案件定性提供有力支撑。案件调查初期,当事人与消费者对宣传陈述各执一词,都只对现场播放视频无异议,当事人也认为剪辑视频的源视频为央视新闻没有问题。办案人员通过仔细查阅证据材料及法律法规,最终在新修订的《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中找到答案。新条例增加了对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定性条款,而本案案发在条例实施后,适用新条例。在以往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遇到类似的宣传行为往往束手无策,商家也是打着官媒的旗号有恃无恐。但这类剪辑宣传方式又很容易博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误导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新条例为基层执法实践提供了打击利器,补上执法监管短板,成功打击违法商家的气焰,切实保障涉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以案释法有力提升执法效能。本案查处后,该局及时做好案件办理后半篇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案释法,通过个案曝光,深入剖析净水器宣传中常见的骗局,加强消费者对此类宣传推销防范意识宣传,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并通过各村、社区网格员的广泛转发,增强警示效应,进一步提升执法宣传效应,推动“查处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

(三)包容审慎用活轻违轻罚机制。案件最后,本局综合当事人的违法情节,最终对当事人作出减轻处罚的决定,并对其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切实做到宽严相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柔性执法并非是对违法行为的沉默和纵容,而是张弛有度、宽严相济。从本质上看,柔性执法是一种以退为进、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提醒和督促市场主体落实责任、加强自律并规范自身行为。更进一步说,柔性执法非但没有损伤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反而增强了法律的使用价值,让法律以一种更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