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160R/2023-42579 | 文号 | 丽科建〔2023〕2号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 2023-07-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华慧荟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提出的96号建议《关于提高人才创业创新项目落地率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丽水人才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丽水市级引才计划“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主要由市科技局会同绿谷精英专项办成员单位具体实施。现将实施情况及建议答复如下:
一、实施概况
自2012年启动该项工作至今,全市已组织十四批次“绿谷精英”评选,遴选项目642个,落地265个(落地率41%),兑付资金近3亿元,上规企业22家。期间也涌现出一批成长较快、市场认可度高的创业企业,如王星丽领衔的百山祖生物科技、胡强领衔的臻泰能源科技、季学文领衔的上上德盛、陈再华领衔的阿佩克斯能源科技、姚力军领衔的同创特种材料、陈恳领衔的容祺科技等优秀的科技型企业。百山祖生物科技的邱宏伟入选2022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胡强入选2020年省领军型创业团队,张合勇入选2022年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俞梦龙入选2022年省海外引才计划(创业)。
今年以来,市“绿谷精英”专项办以出台“绿谷”系列人才政策为契机,强化项目落地导向,对“绿谷精英”实施办法进行系统重塑,创新开展健康医药、半导体产业创业类项目专场与海外引才创新类项目专场,从80余个项目中优中择优遴选项目51个。到目前为止,今年已落地“绿谷精英”项目40个,兑付资金2787万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绿谷精英”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落地率低,创业项目落地率仅为36.93%;二是总体企业素质不高,落地企业中仅3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1家;三是人才梯队培育成效不明显,历年来仅4人入选国家、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与上级人才引育工作衔接不够密切。
究其原因,一是工作合力不足。仅依靠市科技局单打独斗,全盘负责创业、创新、青年等人才计划评审工作,在统筹谋划、聚力攻坚方面力量缺失;二是评审方式单一。“绿谷精英”在评审方式以集中评审为主,虽然也出台了国家和省级人才项目认定、已投带引认定、大赛遴选认定等直接认定的方式,但实际认定数量较少;三是金融工具较少。一方面未出台信贷支持与贴息实施细则,另一方面风险投资与基金入股力度不大,市场化支持手段单一。
三、建议答复
针对“完善考核遴选机制”的建议。一是强化上下衔接。对标省级人才计划遴选管理办法,在“绿谷”引才计划、培养计划中增设学历、年龄、全职等条件,并将高校科研院所、人文社科、经济金融等领域(平台)人才纳入“绿谷精英”序列,提前设计上升通道,为国家、省级重点人才计划储备市级人才,构建人才成长梯队。二是优化评审方式。为满足招商引资条件、取得重大科技奖项人才、取得较高年薪等类型人才项目开辟“标准化认定”直通车,授权科技领军企业、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所在企业等重点平台开展市级人才计划自主评审,放权松绑加快人才落地。三是“双招双引”融合。建立健全“双招双引”融合机制,把招商部门推荐项目与风投参与项目作为重要项目来源。邀请招商部门一同参与“绿谷精英”项目评审,人才科技部门适时介入招商项目谈判,提前将人才条款加入落地协议,合力推进项目招引落地。四是强化区域联动。积极对接杭州、嘉兴、上海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落地一批在当地落选但符合我市产业方向的优质项目,承接溢出效应。
针对“项目分类推进实施”的建议。一是举办产业专场。坚持专场为主的遴选方式,围绕我市“5+5”现代化生态产业开设专场,组团式、成建制引进紧缺急需人才项目。目前已举办健康医药与半导体领域创业项目专场,今年还拟举办数字经济领域专场。二是强化市场思维。充分利用产业基金、风投机构等市场化、专业化机构的“淘沙”作用,保证“绿谷精英”遴选项目中有基金、机构投资的项目占一定比例,提高市场认可度。在引才过程中强化“对赌”意识,支持在协议中设置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激励条款。三是强化落地导向。加强对通过评审项目的落地指导与督促,加大对其中招商项目的培育与支持力度,完善项目落地后的帮扶与服务机制,力争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迅速的标志性“绿谷精英”项目。
再次感谢您对丽水人才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联系人:汤嘉良(市科技局办公室)
联系电话:2051815 邮编:323000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