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科技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160R/2023-42628 文号 丽科建〔2023〕3号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3-07-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2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24 17:54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邝时忠代表:

您好!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高能级人才科创平台助推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丽水市将“创新引领”作为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的“金钥匙”,大力实施人才科技强市战略。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实体化建立3所以上研究生分院和研究院”,以实体化研究院为代表的高能级人才科技创新平台是优化市域创新资源配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补强产业链创新短板,促进产业链优化提升的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高能级人才科创平台是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变创新资源不足短板为创新驱动长板,打造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高能级人才科技创新平台,为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基本情况

2022年,我市实体化研究院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9个县(市、区)和丽水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省内外20所大院名校,签订各类合作共建协议45项,其中政府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33个;财政经费每年投入超300万元的创新载体共有5个,分别为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遂昌金属制品研发中心、南京理工大学丽水滚动功能部件工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丽水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

二、主要成效

(一)面上总体成效。全市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每年经费投入7278万元;科技活动人员数513人,其中高级职称(含博士)以上274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55项;申请专利236项、授权专利131项;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52项、合同金额6432万元。每年服务企业768家次,已累计联合企业开展各类科研项目170项、开发新产品114个、形成新技术或新工艺69项。

(二)五家300万元以上创新载体成效。

1.聚焦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五家创新载体依托大院名校优势学科,紧密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建设任务目标,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重点聚焦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武汉大学-遂昌金属制品研发中心围绕遂昌金属行业技术需求;南京理工大学丽水滚动功能部件工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聚焦开发区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创新发展;丽水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聚焦先进半导体领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聚焦智能信息处理和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

2.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五家300万元以上创新载体累计派驻科技从业人员58人,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156人。其中丽水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已快速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目前研究中心总人数20人,其中丽水市“绿谷精英”创新类A类人才1名、博士学历科研人员11名、高级工程师1名、硕士学历科研人员4名。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安排固定科研人员4人,派驻6名工业科技特派员到龙泉企业,引进专家教授18人、“绿谷精英”创业人才4人。

3.转移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五家创新载体围绕当地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积极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创新载体自身造血功能,共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5项,对外签订技术合同31项,合同金额1278万元。如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累计与龙泉市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项目17项,合同金额964万元。获得省科技奖项3项,申请专利17项,发表论文25篇。推广应用企业生产的新技术7项,提升企业总产值9928万元,年新增销售收入4839万元,年新增上缴税金1068万元。

4.解决了一批企业技术需求。五家创新载体共服务企业169家次,对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31项。其中武汉大学-遂昌金属制品研发中心,组织教授专家团队实地考察调研金属制品企业12家,梳理对接金属制品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8项。武汉大学专家团队通过反复实验研究,破解了长期困挠遂金特种铸造公司的生产技术难题,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围绕汽车空调检测、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需求,解决技术难题17项,联合企业实施省重大专项1项、龙泉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7项。

建设实体化研究院是当下解决我市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引育短板,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平台缺乏,人才科创体系基础薄弱,产业发展带动性不足的有效实现路径。

三、下步打算

锚定建设浙西南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根据产业发展和未来所需,对域内“十子连珠”重点科创平台的布局、建设、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因业因时因势调整优化平台的空间布局,把“十子连珠”重点科创平台打造成为战略科技力量的集聚地。以实体化研究院建设为重点,积极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成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创新策源地。

(一)加强引进高端科教资源。以支撑产业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引进大院、大所、全国学会等高端科教资源,加快谋划推进研究院建设,推动武汉大学与莲都区、浙江中医药大学与松阳县、浙江科技学院与缙云县等合作共建研究院实质性落地。按照“一县一业一院”要求,重点推进龙泉市与浙江农林大学成立龙泉市共富研究院,缙云县与浙江科技学院、青田县与北京科技大学的产业研究院落地;2023年争取落地建设实体化产业研究院5家以上。到2025年底各县(市、区)和丽水经济开发区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全覆盖。

(二)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共建研究院要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研究院运营模式、组织构架以及技术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和企业孵化等量化目标任务。鼓励研究院和当地龙头企业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建立院企合作共赢机制,促进研究院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市县力量一体统筹,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和产权组合机制,引导企业、金融与社会资本、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投入。每年对研究院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基于绩效的稳定支持机制;市科技部门建立备案评估机制,动态评估研究院运行效益和质量推动研究院高质量发展。

(四)探索建立有效运营模式。按照实体化运营要求,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做到决策与执行分离。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理事长由地方政府领导担任,高校、建设方职责部门代表等担任理事。理事会做好顶层设计,审定章程、资金管理办法、年度经费预算和任务目标等重大事项。院长负责组建团队落实具体运营。

(五)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要发挥好共建研究院人才集聚的洼地作用,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对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强化高端团队的“成建制”引进,推动研究院创新服务与招才引智融合,力争通过引入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孵化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建议的要求,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进一步研究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为推动我市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助力打造浙西南科创中心而共同努力。

联系人:余杨 (市科技局高新与成果处)  

联系电话:2051887    邮编:323000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2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