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经信局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6894/2024-42663 文号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11-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1-01 10:32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俞豪锋委员:

收到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40号提案《以“带编入企、校企合作”模式破解企业引才难题》,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多次研究,并围绕您提出的意见建议深入企业沟通交流。我们认为,您提出的“带编入企、校企合作”引才模式,对全面加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壮大丽水产业队伍,赋能丽水生态工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建设性意义。现将有关工作答复如下:

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近年来,丽水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育,聚焦主导产业招引人才,大抓人才招引,连续4年将“双招双引”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来抓,大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3年累计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6.2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历史性突破50万人;新入选国家重点人才数量相当于之前历年总和的4.17倍。搭建本地高校与企业联动引才通道,破解人才专家落地难题,2023年依托丽水学院“双向双聘”3名高层次人才。

二、深化人才体制改革

越是深入抓人才工作,越是深刻感受到:加快发展地区抓人才工作、抓创新发展,既要舍得投入,也不能光靠投入,必须充分发挥改革牵引作用。今年以来,我们着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评价上,探索建立人才认定“薪酬制”、市级重点人才计划创业项目人才重点平台自主认定模式和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白名单”等机制;在人才使用上,推出“双向双聘”“共享人才”“政聘企用”等方式,受到企业、人才欢迎。

三、机构编制服务保障

为服务保障“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出台了《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双招双引”八条措施》(丽编委〔2021〕58 号),并制定了配套的《操作细则》。其中,围绕产业链加大引才聚才需要,建立了创新引领人才编制周转池,实行“市域统筹、市管县用”,用于全市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对市、县(市、区)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登记设立的事业单位自主引进或培育,符合五大现代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并符合浙江省生态经济发展研究院聘用条件的优秀人才,可使用周转编制,实行“政企双聘、政府给编制、企业给待遇”。在具体操作层面,用人单位经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向浙江省生态经济发展研究院提出书面申请。经资格审核并报市委组织部复审同意后,向市委编办提出用编申请。市委编办室务会议研究同意后,下达周转编制。

四、校企合作服务产业

以丽水学院为主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面向丽水“5+5”现代产业集群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18个,构建服务产业长效载体。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智库等公共服务平台6个,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监测评估等服务,丽水学院丽水技术转移中心在11家大院名校年度考核中连续多年排名第二(仅次于浙江大学);组建40多个科技服务团队进驻各平台开展服务;丽水市工业与信息化研究院深度参与丽水“1315”特色产业链的顶层设计。已覆盖经开区滚动功能部件、缙云现代装备、庆元竹木家具等9个“1315”生态工业特色产业链,助力产业转型提升。成立丽水市“百博助百企”,全面实施“百名专家博士下基层”工程,通过“双百计划”、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创新站、科技特派员、在岗创业等载体,科技服务团队中的100多名博士长期驻点工厂车间,解决企业实际难题。

下步,我们将深化实施实体化研究院等重点平台与高校“双向双聘”用才机制,统筹在丽高校、创新引领编制池等事业编制,为县(市、区)、丽水经开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编制支持。推进产教融合,持续探索共建特色订单班的合作路径,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入企工作,破除校企融通阻碍。聚焦人才高频需求实施人才科技增值服务十件实事,通过人才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才幸福感、获得感,打造“人才有感”服务生态。继续推动产学融合,着眼丽水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围绕特色产业链布局共建产学研平台,推进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升级,力争联合龙头企业立项全省重点实验室,大力提升我市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感谢您对丽水工业经济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市经信局人才科技处  林斌

联系电话:2095036、18157819885    传真:2095041

邮编:323000

 

 

 

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