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银色人才作用,通过“三个一”举措,实现体系化构建银色人才“聚用爱”全链条,让更多“银龄人才”为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张表,精准“聚才”。在荣退仪式上发放“荣退一张表”,广泛收集梳理银发人才信息,精准采集离退休干部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等信息,广开“引才”之路,把经验丰富、有业务特长、乐于奉献、身体较好的银发人才纳入人才库,充实银发人才“储蓄池”。截至目前,择优吸纳2316名入库,组建了金融经济、医疗卫生等10支不同领域银耀人才服务队。同时,大力支持企业与“银龄人才”合作,制定银发人才补助细则,通过院地合作高校、引才联络站等形式多元化招引引领人才,已为天造环保、臻航实业等多家企业引进银龄人才,其中臻航实业引进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金博士帮助企业成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一个站点,有效“用才”。围绕群众所需、聚焦人才所能,实体化运行“银色人才工作站”,实施“群众点单—工作站派单—银色人才接单”的“点单式”供需对接服务机制。由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会同银耀人才服务队通过收集群众需求、归集政府部门倡议等多渠道,形成需求清单。再由“银色人才工作站”根据各自指队伍专业领域、银色人才专业特点制定供给清单,开展精准银色人才服务,切实推动供需一站式。截至10月底,共派单383次。其中不乏高级农艺师吴锡金组创新“罩袋增湿”法,为奇尔公司提升种植技术、增收百万的案例。
一场表彰,高位“爱才”。每年举办表彰活动,对发挥作用明显的人才、银耀人才服务队进行表彰,有力营造重视银发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银发人才投身县域发展的热情。并从激励、机制、经费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保障能级,出台《“银发人才”薪酬补助实施细则》《量化积分管理兑换办法》系列保障激励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