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20日,丽水市第二期养老行业精英人才专修班第五次学习在市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开展。来自全市民政系统、十大红色康养乡镇、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本次培训。本次培训由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课题研讨等模块组成。
专题讲座
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原总监谢正法就《如何养老-享老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及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解读》做专题讲座。谢正法教授围绕“创新,让银发力量无限增长”主题,通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提出创新自觉、方向、精神、生态、本领,打造思想链、技术链、产业链等多项具体创新举措。
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教授谌远知就《当前高质量发展与银发经济》做专题讲座。谌远知教授从高质量发展背景与意义、银发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出发,通过分析实践案例,与学员探讨高质量发展在银发经济中的实践、银发经济对青年群体的影响等,提出针对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市场趋势和创新合作。
爱旅居(杭州)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汪飞琦就《新型养老-旅居康养》做专题讲座。汪飞琦总经理提出当前养老旅居市场政策强支持、市场应趋势、客户有需求,围绕“如何解决康养旅居客户痛点”、“如何合理化利用闲置资产”、“如何让产业融合附加值提升”三个重点问题,结合爱旅居发展实践经验提出建议,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安全、舒适的旅居康养服务。
浙江省老年照护研究会理事长张仁杰就《当前经济形势下养老服务人才体系建设》做专题讲座。张仁杰理事长解读了当前银发市场规模、养老企业、养老行业人才等相关数据,提出当前养老行业人才存在平均年龄大、专业人才少、普遍薪酬低、培训不专业的问题。他从品牌建设、赋能体系等角度出发,提出薪酬待遇增加、外籍护理员吸引、稳定护理员供给、产业升级创新的建议,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体系。
现场教学
18日下午,精英班全体学员前往丽水市“不老松”为老服务中心和灵山未来社区进行现场教学。学员们参观了“不老松”为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老年文娱活动空间等,灵山未来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医养综合体等“一站式”服务阵地,了解学习如何打造助老助幼近邻服务圈,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课题研讨
19日上午,丽水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处处长刘光烁主持开展《乡镇平台转型》课题研讨。精英班学员围绕《丽水市示范性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枢纽平台建设管理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12.04)中“服务功能”和“管理机制”两方面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关于示范性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枢纽平台建设管理思路,分享交流关于乡镇平台转型的堵点难点问题、特色经验做法。
此外,专修班还邀请了浙江大学客座教授虞瑾、安徽省现代心理学研究院院长柯茂林开展《国学与民政干部修养》、《压力调适与情绪管理》等课程。
学员感悟
涉老业务管理精英班 武佩:养老,就是事关老年人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急难愁盼、生老病死”。做好老年人工作,专业护理、综合服务、完善设施固然重要,但重要的前提是懂老年人的心理。我们不仅要对老年人怀有一份同理心,更要以常人之心对待老年人,才能倒逼自身不断学习提升,做到真正尊重老年人,服务老年人。
乡镇平台管理精英班 梁雨佳:谢老师讲改革创新,用案例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丽水如何运用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享老产业链。虞老师从易经和中医的角度,提出五行和五脏相生相克关系,春夏秋冬如何智慧养生,让我们学会调理自己和老人的身体。本次培训每个课程都精彩绝伦,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受益匪浅。在《乡镇平台转型》课题研讨上,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相信最终可以出台一份合适的示范性指引文件。
乡镇平台管理精英班 徐浩前:本次培训班我有三点感受:一是培训课程真“有效”。课程设计紧扣当前丽水市山区养老服务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如开设《心理调适》课程,教我们如何进行压力调适和情绪管理。二是培训模式真“持续”。本次专修班是第五次学习,而每次学习都能给学员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三是培训内容真“走心”。培训专题开展了《乡镇平台转型》研讨会,邀请民政局领导、乡镇分管领导、机构运营商等现场交流发言。通过研讨,我也进一步思考如何用更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朋友们对于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