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龙泉市政协: 构建“1+20+N”协商平台体系 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时间:2024-02-27 07:5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龙泉市政协坚持把深入协商议政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着力点,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通过构建“1+20+N”协商平台体系(“1”即1个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主平台,“20”即20个民生议事堂分平台,“N”即N个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联系点、委员会客厅特色平台),持续释放平台活力和效能,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主要做法

打造“一体多元化”综合履职主平台。以“打造协商议政的综合平台、委员履职的创新载体、收集民意的重要通道、服务群众的有效桥梁”为目标,建立丽水市首个“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实践中心设有政协文化展示厅、社情民意联系点等功能区,每日有专人开展轮值服务。市政协积极推进实践中心融合共享空间,与人民检察院、团市委、文广旅体局等单位合作,融入公益诉讼联络点——“益心联络站”、青少年模拟提案体验基地、城市书房等载体。

打造“一堂一特色”基层协商分平台。2022年初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结合龙泉实际,以全市19个乡镇(街道)及经济开发区为单位,建立20个“民生议事堂”及委员履职小组,将202名委员按照属地就近、就便原则划入履职小组,实现基层协商平台乡镇(街道)全覆盖,政协委员履职全覆盖。去年在原有平台建设基础上进行提升,以推进民生议事堂等建设、基层特色协商品牌打造为重点,注重结合本土文化特色、产业特点、委员特长,打造“一堂一品”,融入红绿融合、非遗文化、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元素,如住龙镇以助力打造生态重镇、红色古镇和旅游新镇为协商主方向,创立“红绿融合老区振兴”协商品牌。

打造“一室一团队”为民服务微平台。建立委员工作室14家,其中界别型4家,集体型9家,跨区域联合共建1家,服务内容涵盖党史学习教育、剑瓷文化交流与传播、跨区域助共富、企业发展、法律咨询及援助、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每家委员工作室依托界别集体优势和委员个人专长,成立“牵头委员+成员”履职团队,在数字政协掌上履职系统开设线上委员工作室,设立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箱和二维码,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履职活动。

实际成效

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履职阵地实现深度融合。一是实现协商主平台活动与界别组年度履职活动一体谋划,实践中心建成以来,各界别组为单位定期在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开展各类履职活动10余场,参加委员和群众200余人,形成“群众常来、委员常在、实事常办”的工作常态。二是实现基层协商与基层治理一体推进。通过建立常态化平台和工作机制,协商议事有序推进,民生议事堂活动将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利益攸关方汇聚在一起,通过协以成事、商以求同的互动协商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实现民生议事堂等融合共建。出台《龙泉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的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推动民生议事堂等协商平台融合共建。探索形成工作机制,暨依托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收集信息线索,民生议事堂、委员工作室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形成社情民意信息或协商建议书。

以打造特色为驱动,协商平台工作亮点纷呈。一是彰显为民底色。各类协商平台,紧贴共同富裕和群众民生实事问题,通过会议协商、远程协商以及田间地头、农户庭院、项目现场协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民生系列履职活动。二是立足基层特色。上垟镇、宝溪乡打造“天青议事会”协商品牌,立足青瓷产业特色,以“聚焦瓷土保护难题 助推青瓷产业发展”为主题,围绕建立瓷土保护机制、公益保护协同协商监督、推动青瓷产业发展等方面找问题、出点子、谋思路,形成助力青瓷产业发展合力。竹垟畲族乡打造“同心助力畲乡共富”议事品牌,聚焦解决制约美丽田园建设、百姓增收致富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美丽田园催生美丽经济、促进百姓增收贡献智慧力量。三是助推产业亮色。青瓷文化传承发展委员工作室、宝剑技艺传承委员工作室,每年围绕剑瓷产业的“传承、弘扬、发展”等内容组织开展剑瓷产业主题协商议政,助力剑瓷产业发展。

以担当作为导向,委员履职质效不断提升。一是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由各界别组共用共享,由界别委员轮值牵头开展各类活动;民生议事堂协商议事从选议题、拟方案、办活动均由基层委员履职小组牵头组织开展,全体委员下沉参与;委员工作室通过委员主动申请、自选团队创建。二是实现从“单独干”到“集体干”的转变。充分发挥界别集体的优势和力量开展特色履职活动,如工青妇界别关注“一老一小”群体开展“伴你长大陪‘您’到老”乡村公益拍摄、义剪活动,免费为140多位留守老人和儿童拍摄照片。艺术文化交流与宝剑技艺传承发展委员工作室成员参与爱心拍卖活动20余次,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公益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