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部门动态
向着成为“全国山区卫生健康现代化示范市”目标奋力前行
时间:2024-02-29 09: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全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14项预期性指标进展顺利,其中4项超额提前完成;以全国第六的成绩第三年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智慧流动医院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项目;丽水市代表浙江省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获全国第一;入选省委省政府健康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彰累计三年健康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市名单、三年总成绩全省位列第二……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主题主线和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1341”发展思路,坚毅笃行“丽水之干”,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丽水特色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向着力争成为“全国山区卫生健康现代化示范市”的目标而奋力前行。

强化人才科技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磅礴动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市委“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全力推进人才科技工作。

通过实施“来浙丽当主角”千名硕博全球引才活动,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各类人才1510名,创历史新高,其中博硕人才190名,引进博、硕士分别较上年增长325%、32%;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较上年增长32%;新进站博士后9名,为历年之和的2.25倍。截至2023年底,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有博士105名、硕士956名,提前实现“十四五”百博千硕高层次人才引育目标。

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人才高地,市卫生健康委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合作建立卫生人才培训基地,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公立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青年博硕人才、基层卫生院院长、医院护理部主任、数智化管理等五类人才全覆盖轮训,2023年培训三类七期560人次。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百千青年博硕成长计划”,遴选首批青年博硕165名纳入重点培养;积极打造医学学术会议基地,举办省级以上医学学术会议83场,为丽水医卫青年搭建成长平台;强化国际合作,全年共选派15人出国进修。

与此同时,我市卫生科技工作持续加强。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高能级平台10个;新获批科研项目国家级1项、省部级15项、厅局级282项,同比增加9.16%;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金额同比增加426.39%。

加强医疗供给 提升市县医疗服务能力

作为全国首批15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城市之一,我市以打造浙西南区域医疗高地为目标,聚焦“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个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丽水市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做法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简报2023年第168期专门刊发、《健康报》专门介绍、《中国卫生》杂志专门访谈。

年近60岁的老孙说:“5年前,我确诊胃癌晚期,看了很多家医院,都说肿瘤太大,没法手术,没有机会了。是丽水市中心医院救了我呀!”2023年5月1日,丽水市中心医院率先打破学科壁垒成立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心,颠覆了传统的“患者围着专家跑”、以患者所在科室的治疗手段为主的模式,变为“专家围着患者转”的新模式,有利于肿瘤的综合性治疗。老孙就是一个受益者。过去一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加强学科(专科)建设,收获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1个(全省地级市医院仅5个),落地首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丽水市中心医院),新增省级重点临床专科7个,启动首批10个市级高峰学科培育。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市级促优质和县级强院工程建设。4家三甲医院2022年国考成绩持续保持A+及A等次,其中3家排名跻身前9%,市二院名列全国精神专科医院第6,首次进入全国前5%;市妇保院创成三乙医院。17家县级医院全部通过等级复评,其中4家的一二类评审指标达到三乙标准、5家医院专科三乙达标率达70%以上;6家县级医院国考成绩达到A+等次,排名跻身全国前10%;2家民营医院创成二乙医院。

我市积极做好数字强卫文章,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市统一平台、应用统一上云、数据统一标准、平台统一运营”的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健康云子云(丽水健康云)试点建设。持续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诊疗信息互通,全域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2023年二级以上医院累计互认结果49万项次,节省费用1050余万元,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来回跑”“反复跑”“多头检”“重复检”等问题。创新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完成上门护理服务3189人次、线上咨询7900余人次,排名全省第六。

夯实基层网底 完善山区医疗服务丽水模式

针对丽水乡镇、村医疗服务“散、小、弱、无”问题,为有效保障山区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我市扎实构建“15家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片区医疗中心+村卫生室+智慧流动医院+综合应急联动急救+数智赋能”的山区医疗服务模式,县域就诊率从2019年89.14%提升至2023年91.83%,全市30家片区医疗中心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15家达到推荐标准,90.25%的村卫生室规范化达标。

“真是太感谢了,外面下这么大的雪,医生跑那么远的路上门为我们服务,真的是辛苦了。”1月22日,龙泉市道太分院的智慧流动医院,迎着寒风、驶过积雪,准时来到了道太乡新和村,为村民开展诊疗服务。为了让新和这样的偏远乡村群众看病少跑路,小病不出村,我市迭代升级50辆智慧流动医院,对648个未设村卫生室的行政村规范实施每月2次的定时定点巡回诊疗,2023年巡回诊疗15942村次,诊疗160360人次,服务群众435266人次,实时医保报销721.67万元。

作为全国第二个实现三大救治中心标准化认证全覆盖的设区市,我市通过构建多跨协同、高效便捷、线上线下同步、陆上空中一体的山区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县域平均急救服务半径由21公里缩小至12公里,山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由34分钟减少至14分钟,全市急救车辆平均出车用时由3分钟缩短至52秒,进一步打通山区居民生命通道。还在全省首创邻县调度机制,真正实现救护车就近调配、最快到达。得益于该机制,遂昌县垵口村一位脑出血患者,由最近的松阳县玉岩镇派救护车前往,节省路途时间45分钟,成功获救。

龙泉“浙丽乡村好医”服务场景、景宁率先全省上线的“浙里智医助理系统”等数字应用,不仅大幅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是增强了山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个个项目推进、一项项措施落地,成功助力丽水山区医疗服务模式入选省综合医改2023年度“十佳典型案例”。

扩大健康供给 托起“一老一小”幸福生活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持续扩大“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供给,托起老幼群体幸福生活。

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长寿之乡,我市持续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快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入选首批“中国长寿之乡”互为康养旅居目的地的城市。依托“中国木制玩具城”云和县,打造“老年木玩+健康”新模式,连续三年举办全市老年木玩比赛和木玩智玩挑战赛,开发出200余款适合老年人的木玩产品,并推广应用到全国多家养老机构。大力发展安宁疗护,20.79%的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安宁疗护服务、5个县级医院建立安宁疗护病区,市二院被评定为省级安宁疗护病区。我市在全省老龄工作暨“浙丽康养”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打造一流生育友好社会环境,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市对标“浙有善育”,出台并积极落实《丽水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十条措施》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生育二孩和三孩、普惠性托育费用补助办法等5个生育支持配套政策。

去年5月,我市举办“新丽水 我的家”庆祝国际家庭日暨“成母礼”主题活动,现场温情四溢。“参加‘成母礼’让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很庆幸在这样的环境和时代成为一名妈妈。”待产孕妇李女士说。

2023年,全市新增托育机构8家、托位716个,千人托位数达3.91个;提质培优10个五星级母婴室;建成1个国家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建成向日葵亲子小屋22家,实现9县(市、区)全覆盖。

走出丽水道路 打造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

2023年12月26日,高水平推进健康浙江行动现场会在丽水召开,充分展示了健康浙江行动在丽水落地生根的生动场景。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全面落实浙江省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行动部署,在健康浙江建设中努力走出丽水道路、打造山区样板,健康浙江群众满意度实现“六连冠”,市本级健康浙江建设考核稳居全省前列,所辖9县(市、区)“全优”。

我市高水平推进健康丽水行动,优选确定44个年度健康浙江行动市级示范样板培育名单,择优推荐15个案例参加全省健康浙江行动优秀样板和案例评比,获评2023年省级样板3个、优秀案例3个。

为打通健康素养提升“最后一公里”,我市依托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建设“健康60”网格,组织开展健康科普职业技能竞赛,打造“丽健”科普品牌,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7年的25.83%提升至2023年的39.21%。

与此同时,我市高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高分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暗访;成功新创136个和复查170个确认省卫生村,总数达1448个;青田、遂昌和景宁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县;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率达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