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秀山丽水 >> 绿谷风采 >> 画乡莲都
万象山
时间:2024-05-24 10:3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文旅

640 (1).jpg

640.jpg

自1978年新建万象山公园以来,人们就将万象山和小栝山合称为万象山。而此前的《处州府志》、《丽水县志》,则将两山分别作介绍:

万象山  在县治西南。城中之山,此为最高。宋参政何澹建万象楼于其上,山因以名。元改为崇福寺,明万历(1573——1620)中右参议徐云程建一览亭于前,俯临城市,近揽溪光,俨若画图。(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卷三)

小栝山  县西二里,即小栝山。……众山环簇,状如莲花,又名莲城山。经路盘纡(纡曲),亦名九盘岭。唐宋州治皆在焉,即今之西山也,与城中万象山相连。(清·道光版《丽水志稿》卷一)

方志先介绍了两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万象山因南宋副丞相建万象楼而始有名称,后来改楼为崇福寺,并于寺前兴建一览亭。因其“俯临城市,近揽溪光,俨若画图”,终成“一郡之胜”。而小栝山,则是中唐贞元六年(790)至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的州治所在,成为处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其势甚高敝,“众山环簇,状如莲花”,又州治东建有翔峰阁,西有少微阁、回溪阁、照水堂,后有凝霜阁,南园有莲城堂、莺花亭等建筑,并多有名家书额,“阖名贤胜迹之所萃也”(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第35册)。

如果说当今的莲都,是浙西南最为标致的花园城市,那么,万象山公园就是花园城市中的花园。万象山公园不仅松篁蓊郁,花草繁茂,景色秀美,环境清幽,是一座著名的生态绿岛、人们游赏观光的胜地、市民休闲与健身的中心;而且累榭菌阁——亭台散落,楼阁层迭,更有历代名宦贤臣的遗爱留芳,墨客骚人的翰墨遗韵,故又是积淀丰厚的一座文化名山、追忆处州府城的一个窗口、展示当今极具活力城市的一张名片。

2006年,在万象山和小栝山的亭台楼阁整修过程中,市园林管理处重新配置了为数颇多的匾额和楹联。特别是楹联,作为悬挂或粘贴在柱上、壁间的联语,是由古代诗词演变而成。它的字数多少并无严格规定,但仍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文苑百花丛中的一枝艳丽的奇葩,几千年中华文化特有的一块瑰宝。这些楹联,都经过征集与特邀,再请文史专家反复筛选,还约请省、市书法名家题写,就更值得我们逐联认真加以解读与欣赏,了解其丰富的底蕴与深厚的功力。

江上数峰遥对酒,城中万户远凭栏。

绿从东去河流细,白向南来塔影圆。

此为大观亭的楹联。大观亭,在万象山烈士纪念碑东侧的斜坡上。最初,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达真和尚所兴建,原名牡丹亭。后为战火所毁。1979年重建,改为今名。其正面的楹联,选自明隆庆年间(1567——1572)乔因阜《万象山》诗的颔联:“江上群山遥对酒,城中万户回凭栏。”(《丽水市情·地名古诗》,市委办,1987年4月,第352页)因“回”字在词义上不切,平仄不协而失对,此次就将之改为“远”字。因后句改动,前句“群山”就改成“数峰”。这样则用词更准确,平仄也更协。两句重在写景,却有诗人隐在后面。诗人面对江边数峰而饮酒,靠着栏干而远眺城中的千家万户。因内容也切合大观亭所见的视野,诗句就移用作为楹联。书写者马世晓为省书协顾问,用的是行书。

大观亭背面的楹联,选用的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处州知府刘廷玑《万象山》颔联的诗句。意为站在万象山的山巅,只见碧绿的大溪向东奔流,越远显得越细小,而南面影圆的白塔则扑入诗人的眼帘。诗句境界开阔而高远,文字素朴而简淡,还用视角的错觉来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书写者骆恒光,原为省书协副主任、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审。他是用行楷来题写。

幾曲槛凉浮水月,一番人乐啖花鱼。

池畔人来最知乐,山间月上恰宜秋。

此为得月亭的两副楹联,分置东、西两侧以连曲桥。“得月亭  在清香桥北。明嘉靖二十四年(1515),知府李冕建。”(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卷六)亭的原址,在通惠门内。明嘉靖年间(1522——1566),处州同知皇甫汸有诗云:“望舒(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借指月亮)忽东升,浮光渐西陆(日行西陆谓之秋)。……碎壁时复沉,散金如可掬。”当今的得月亭,则建在万象山观鱼池内。观鱼池为1984年开掘,并架设了九曲桥。亭开初取名观鱼亭,后才改今名。

得月亭正面的楹联,上联写亭两端的九曲桥,桥槛(栏杆)因池中月影浮漾而顿生凉意。下联写游鱼在水中唼喋(吃食)蘋藻、逐吃花瓣之活泼形态,使观鱼者知鱼乐而生一番乐趣。全联描绘真切,意象活灵,语态生动,情趣盎然。它由西湖诗社副社长徐弘道撰,明唐以行楷书写。

背面的楹联的“知乐”,即知鱼之乐。用惠子、庄子濠上观鱼,论辩“鱼之乐”与“知鱼之乐”的典故。上联,抒写来池上观鱼者最懂得出游从容的鱼儿悠闲自得的快乐。下联,叙写山间东升的恰恰正是秋天月亮,显得格外明亮。诗句的意境清幽寂静,而又活泼有趣,充满生机。写法上,则以动衬静。楹联由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利忠撰,丽水市书协副主席金叶以篆体书写。

群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四壁画图千嶂合,万家灯火一亭收。

此为望江亭的两副楹联。望江亭,于1979年才兴建。1981年4月4日晚,大风将望江亭、放翁亭等掀翻。现在所见的,是灾后重建的亭。

亭北的楹联,是摘取北宋郑侠《凝霜阁》诗的颔联。凝霜阁,在小栝山府治东侧。诗人在阁中远眺,只见烟雾弥漫的群峦似从西边扑面而来,而烟雨濛濛的瓯江正向东南方向奔流而去。上联以动写静,下联白描写实,创造的境界开阔而朦胧,字句对仗十分工整,还用了迭字。将诗句移用到在望江亭所见,也是十分贴切的。此联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江吟,以行书写之。

亭南面的楹联,录自清康熙年间葛伯宜《万象山》诗的颔联。因原句“图画”不合平仄而失对,故此次书写时改为“画图”。上联描写白天所见:四面千百座高耸而险峻的山峰,几乎相互连接起来。下联描写夜晚所见:城中万家灯火,在望江亭可尽收眼底。此联意境高远而阔大,既有画意,又有诗情。用字准确,“合”与“收”二字将静寂之景刻画出两种延续之动态。书者杨西湖为省书协副主席。因其擅长行书,故大气而遒丽。

双合溪流萦似带,九盘山气爽于秋。

“拂云亭  在少微阁(旧州治后厅西)下,郡守钱竽建。”(清·同治版《丽水县志》卷六)早在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就已建亭,何时圮废似无记载。现在的拂云亭,则移建在观鱼池西侧山岗上。楹联录自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任职处州的李淳《小栝苍山》诗的颔联。上联描写溪流:大溪(瓯江)与好溪汇合,像条绿带一样绕着群山与大地。下联抒写感受:九盘岭上山高气爽,即便是暑夏也比秋天凉爽。难怪俗语有云:“夏日避暑小栝苍,揽胜宜登烟雨楼。”诗句比喻确切,描写形象。诗人在山上的感受,相当真切。楹联由省书协副主席鲍贤伦,以草隶书写。

入户名山,具微古栝;隔江妙迹,挹爽灵崇。

落日渔舟吹远笛,太平箫鼓沸春声。

此为小栝苍亭的楹联。小栝苍亭,在1979年兴建,位于小栝苍山东南侧斜坡上。正面的楹联,写在亭里即目所见。上联对“小栝苍”作诠释:小栝山近接民居,似可排闼(推门)入户。“具微”是《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具体而微”的缩语,意谓它有其全体而未广大耳,以显现山之小。下联转写与小栝山隔江相对的南明山,有葛洪高妙的墨迹“灵崇”,舀有山峦朝爽之气。撰者用“对面傅粉”笔法,以烘托小栝山。两句对仗颇为工整,远近大小相映。由省楹联研究会理事钱之江撰,并以隶书写之。

背面的楹联,是摘录宋末爱国诗人林景熙《栝城》诗的第三、第八两句。上联写在小栝山府城的所见所闻:夕阳西下,江上渔舟荡漾,悠扬的笛声从远处传来;下联追忆往日的升平景象:春日里,箫音轻飏,鼓声鼎沸,气氛热烈,生活和平而欢乐。亦可借用,以表现今日和谐社会里平安欢乐的生活。楹联由杭州书协副主席蒋北耿以行楷书写。

清风泽溥瓯江水,甘露德崇万象山。

烟雨几名楼,历览江南冀北,觉此间景致绝深。终古莺声,长唤醒一城花树;风霜多健笔,即论淮海稽山,是何等词华富丽。至今佳句,尚流传百姓人家。

烟雨渺江天,残碣独传松雪字;楼台自古今,群山犹拥少游祠。

诗思越千年,对烟雨空濛,莺花缱绻;天风来万象,看碧云暮合,红日朝升。

这些都是烟雨楼的楹联。烟雨楼,原位于万象山峰巅。北宋崇宁三年(1104),由郡守杨嘉言兴建。至明代,因年久失修而圮废。清道光六年(1826),崇福寺僧人利用寺前的一览亭重建了烟雨楼。清咸丰十一年(1861),又为粤地游民所毁。同治十三年(1874)再建,抗日战争被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所毁。1984年,移址至小栝山重建。楼内,藏有极珍贵的文物——天庆观于南宋绍兴三年(1033)道士吴师正所铸的铜钟,形钜而质良。

二楼题额旁的楹联,沿用烟雨楼的旧联。上联,赞母亲河——瓯江如和煦的清风,恩泽普施百姓;下联,颂万象山德泽隆盛,如甜蜜的甘露滋润民众的心田。1984年冬,由原省书协副主席商向前撰并书。

一楼正中的长联,上联在比较嘉兴、承德的烟雨楼后,盛赞栝苍烟雨楼景致绝妙幽深。“终古莺声”与“一城花树”,均用秦观中调名作《千秋岁》词句。撰者以虚实结合的笔法,点出万象山与丽水城整体的关联,使境界得到开阔。下联追忆在众多咏唱处州的风云健笔中,特别点评秦观、陆游因经历风霜而健于作文赋诗。其诗词华彩宏丽,名篇佳句至今流传民间。撰者对秦观、陆游的清丽柔婉、清新婉丽风格比较看重,而对其主导风格——凄怨哀婉与悲壮奔放,可能有所忽略,这是美中不足。楹联多用借代手法,使词句含蓄隽永。长联由省楹联研究会会长王翼奇撰,并以隶楷之间的字体书写。

一楼正面两侧的楹联,是烟雨楼旧名联。它改写所见的远景与近景:辽远的烟雨楼,高耸在渺茫的江天之间。楼外的残碑,独留传元代赵孟頫(号松雪)的翰墨真迹;楼台自古而今,跨越九百多年的历史,而群山曾簇拥过秦淮海祠。此联由省书协副主席林剑丹撰并书。

烟雨楼背面的楹联,上联点出烟雨楼诗意所在:一为烟雨空濛之景象,一为少游“莺声”,“花影”名词,情意缠绵悱恻。下联写楼外所见的奇丽景象:风云出没,烟雨空濛,万象空明,气象万千。撰者还从《千秋岁》词撷出“暮云碧合”,再对以当今的“红日朝升”,使“万象”有当今的真实感与历史的厚重感。全联既有实景的描写,亦有典故的运用,做到虚实结合。楹联对仗工整:每句结尾有当句对,“升”与“合”还是假借对,上下联又互对。楹联由杭州出版社长尚佐文撰,丽水市书协主席王迅以行书写成。

经过解读,我们会觉得万象山公园既是楹联荟萃之园,令人目不暇接;又是名家书艺大展示之所,使人眼睛一亮。我们在观赏万象山风景的同时,又学习了处州的历史人文,即便休闲也就提高到涤荡心胸、陶冶情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