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2500MB1848572H/2024-41406 文号 丽自然资规函〔2024〕24号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成文日期 2024-07-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11 09:31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九三学社市委会:

贵党派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0号提案《规划引领 政策先行——关于“三江口”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现针对提案具体建议就目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步工作安排答复如下:

一、关于规划引领的相关建议

(一)空间规划统筹区域系统保护。丽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一脉三城”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丽水进入“拥江”发展新阶段,滨江一线资源价值进一步突显。瓯江生态自然景观是“三江口”区域重要的优势资源,真正凸显了丽水山水城市特色。为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实现拥江发展,彰显丽水山居意向,统筹沿线功能布局,促进瓯江两岸“1+1>2”,构建“市级总规-片区总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规划传导和协同体系,加强区域的整体开发,系统保护。一是在市级总体规划层面,提出了“八岸对襟”重点风貌管控区,其中“三江口”有两对襟,即“联城—白岩对襟”形成层次分明、梯度递减的现代共享都心风貌”,“白桥—四都对襟”形成生态交汇、团簇集聚的田园智谷风貌。这为“三江口”区域风貌管控提出了总体设计和要求。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于2024年3月31日获省政府批复。二是在片区总体规划层面,三江口协同发展区总体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沿江风貌景观保护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包括重点管控区域指引、景观视廊内建筑景观风貌指引、高度分区指引、城市地标建筑指引以及沿江岸线分段保护和利用等。目前规划已经部门审查。三是在专项规划层面,开展中心城区瓯江沿线空间管控导则研究。通过规划精准识别中心城区瓯江沿岸空间场景,从高度控制、地标、节点、界面、廊道等内容着手,建构了从水面到山顶的管控导则,提出“河道、岸线、功能融合区、城镇建设区、乡村田园区”等具体管控要素和管控内容。目前研究已完成初稿和部分段示范成果。四是在详细规划层面,开展路湾、联城、大小白岩等“三江口”重点区块的详细规划编制。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区块详细规划进一步落实深化保护管控要求,例如大小白岩详细规划从一体化布局的角度出发,提出生态共保、景观共塑、文旅共谋、慢行成环、核心面湖、界面共塑六大策略,规划打造构筑高品质生态、营造高质量生活的瓯江山水公园。目前,路湾、联城、大小白岩等区块详细规划均通过部门评审会。

(二)产业规划深化区域功能定位。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联城路湾、白岩四都、碧湖白桥“三江口”片区联动开发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前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完成了“三江口”协同发展区规划研究,基本明确了“三江口”四大板块功能定位,即联城路湾都市服务功能新载体、白岩创智孵化新高地、白桥美丽经济新磁极、四都未来产业新平台。同时,为进一步深化区块定位和产业发展,市“三江口”指挥部牵头组织编制“三江口”协同发展区产业规划,为区域产业选择、产业招商,构建产业生态提供依据。产业规划重点将从产业趋势、政策导向、本地基底、资源禀赋、区域协同等维度,确定发展区的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定位,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具体内容和产业空间布局等。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顶层设计引领,加强产业差异化布局引导,明确产业配套分工协作,消除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等发展痼疾,进一步推动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着力打造丽水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交通先导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区的“开路先锋”。“三江口”的开发建设要引得来人,留得住人,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是关键。通过国土空间骨干交通专项规划、三江口片区总体规划等对区域交通进行研究,规划“三江口”形成“四横四纵”片区骨干道路网络,打造对外主线贯通、对内循环畅通的立体化交通新格局。对外畅通“三江口”与老城区、经开区、碧湖新城的交通网络,重点设计及优化关键通道、重要节点,强化“一带三区”交通联系;对内畅通“三江口”内部路网结构,加快构建南北贯通“三江口”的人字形骨架路网,打通花街路-路湾大桥-小白岩路-环城路(石牛路),规划路湾大桥、四都大桥等跨江通道建设,让路湾山地区块和桃山区块成为城市内环上的重要发展板块,并缩短白桥区块与主城区的空间距离,助力三城紧密协同发展。在交通专项规划引领下,“三江口”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两路一桥”有序推进。花街路项目已完成选址、初步设计等前期审批工作,计划9月初开工建设;路湾大桥已形成设计方案,目前结合规划相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其与小白岩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等内容。

二、关于政策先行的相关建议

(一)新型产业用地布局初步明确。研究对比上海、深圳、杭州、海宁等各类城市的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多数城市参考“深圳模式”,即用地类型为M0,使用年限为30-50年,直接在M(工业用地)下新增新型产业用地(M0)门类,这是新型产业用地最广泛的分类方法。三江口总体规划提出将“三江口”打造成为丽水新经济产业规模集群,构建加快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经济”产业跃迁。新型产业是以科创、研发、生产性服务业等更高端的产业构成,作为新的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支撑点,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结合现有产业用地布局和区块功能定位,目前规划在白岩、白桥区块布局规划新型产业用地(M0),以支撑区域产业发展。

(二)新型产业政策研究初有成果。莲都区为保障白桥区块的新产业、新业态重点项目落地,积极研究创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已于今年2月印发《莲都区创新型产业用地(M0用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见附件)。《实施办法(试行)》共十九条,主要明确创新型产业用地(M0)的项目准入、规划建设、用地管理、产权管理、项目监管等五方面,对导入产业、土地供应条件以及项目开发建设要求等都提出具体的意见,例如提出M0用地项目的产业需符合创新型产业分类指导目录和创新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单位用地产值、单位用地税收、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研发人员与从业人员比、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指标。这为“三江口区块”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协同推进空间规划编制。全力推进三江口总体规划、瓯江沿线空间管控导则等规划编制,协同发展区共同的规划目标、规划管控底线与标准,强化“三江口”协同发展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统领;推进路湾、白岩、白桥等重点区块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落实上位规划管控和要求;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市场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进一步优化发展区内教育、医疗、市场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并为具体项目实施提供规划引导。

(二)加快推进产业规划编制。结合莲都区、丽水经开区产业发展情况,在丽水市五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的框架内,从产业契合度、环境友好度、创新浓度、经济密度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判,筛选出适合“三江口”的主导产业和新型产业,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导入创新产业的类型、规模、效益等具体要求,并形成产业图谱,提出招商策略。同时,为保障新产业、新业态重点项目落地,按要求开展创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的研究,为产业招引、项目落地做好政策保障。

(三)积极探索EOD开发模式。谋划研究“三江口”协同发展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通过生态价值提升带动经济价值,实现土地溢价、反哺本地产业。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与省生态环境厅开展项目谋划的工作对接,争取将“三江口”协同发展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纳入省级EOD 试点项目。

(四)加强项目落地实施管理。持续推进“三江口”区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实现“三江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严格落实三江口相关规划要求,进一步做好瓯江两岸项目方案设计、项目落地等事项实施过程中的要求,在小白水文站、联城水系治理等具体项目选址、方案审查等审批环节中,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对接沟通,邀请有关部门参与设计方案审查等相关会议,充分听取部门的意见建议。

“三江口”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我们将持之以恒,落实规划统筹,加强产业招引,逐步实施,共建“三江口”美好未来。

感谢你们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附件: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莲都区创新型产业用地(M0用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黑章).pdf

联系人:市“三江口”指挥部规划组  张  越    

联系电话:2668932    传真:2668019

邮  编:323000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7月10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