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科技局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160R/2024-41386 文号 丽科提〔2024〕7号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4-07-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5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9 13:52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陈敬东委员:

您在市五届政治协商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53号提案《关于我市实体化建设研究院的调研建议》收悉,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实体化研究院建设工作的关注,实体化研究院是我市破解高校资源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为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研究院建设指导,今年以来,局领导多次到兄弟地市学习调研,3月19日,翁伟荣局长带队赴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调研学习,4月8日,沈一峰副局长带队赴杭电温州研究院、杭电上虞研究院等地调研,通过调研学习借鉴经验,充分吸收兄弟地市优秀管理模式,结合丽水建设特点,凝练工作举措,“量体裁衣”指导研究院建设。

一、工作进展情况

2022年在市委组织部大力牵总推进下,我市实体化研究院建设实现破零,新增杭电丽水研究院、浙江大学龙泉创新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缙云研究院、青田数字经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松阳研究院5家实体化研究院。2023年新增北京科技大学青田新材料研究院、浙江科技学院浙西南研究院、景宁畲医药研究院、庆元县生物科技研究院、龙泉景德镇青瓷研究院、中国美院龙泉研究院、遂昌县乡村共富研究院7家。5年5亿元合作经费投入的浙大-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于2024年1月26日正式签约。截至目前,全市签约合作共建实体化研究院共16家,其中年投入在1000万以上的共有6家,协议约定共建合作经费投入总计10.228亿元。

(一)发挥人才洼地作用,集聚了一批高端创新人才

通过研究院落地建设,研究院依托学科优势,组建与研究院职能相适应的人才团队,全市通过实体化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数295人,其中全职社保缴纳到当地的93人、柔性引进人才数202人。如杭电丽水研究院已引进研发人员65人,其中全职缴纳社保30人(硕士及以上10人,本科20人),双聘博士人员35人。

研究院名称

县市区

引进高层次人才数

其中:社保缴纳人数

柔性引才人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

开发区

65

30

35

浙江大学龙泉创新研究院

龙泉市

35

12

23

浙江理工大学缙云研究院

缙云县

38

22

16

青田数字经济研究院

青田县

20

4

16

浙江中医药大学松阳研究院

松阳县

3

0

3

北京科技大学青田新材料研究院

青田县

6

1

5

浙江科技学院浙西南研究院

缙云县

29

14

15

景宁畲医药研究院

景宁县

18

0

18

庆元县生物科技研究院

庆元县

2

2

0

龙泉景德镇青瓷研究院

龙泉市

13

3

10

中国美院龙泉研究院

龙泉市

11

1

10

遂昌县乡村共富研究院

遂昌县

21

1

20

莲都区绿谷食品健康产业研究院

莲都区

还没有正式运行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院

开发区

13

0

13

浙大-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

开发区

21

3

18

云和雪梨产业研究中心

云和县

协议刚签、中心没建立


合计:

295

93

202

表1.丽水市实体化研究院人才引进数

杭电丽水研究院在重点引进颜成钢教授团队基础上,已入驻国家级人才团队8个;共引进各类人才68人,其中全职人员28人,包括本科17人、硕博11人,双聘博士人员40人,常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目前在库专家 17名;浙理工(缙云)研究院已完成12人团队组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各4人;浙大龙泉创新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学院院长高翔担任主任,组建了7名全职人员团队,初步对接了双聘教师团队9个。青田新材料研究院聘请了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李静媛副院长担任院长,刘俊友教授担任执行院长。同时明确元宇宙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院今后五年国家、省级重点人才招引的目标。

(二)发挥创新资源作用,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

丽水市已经建立了9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涵盖了汽车空调、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竹木产业、木制玩具产业等多个重要领域,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创新服务。杭电丽水研究院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功入选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开发区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建成市级成果加速器;正在培育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等省部级及以上平台。浙大龙泉创新研究院协助三田集团、创立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与吉利研究院、三田集团签署R290整车热管理系统项目合作协议,联合搭建研发平台、攻坚关键技术。浙理工(缙云)研究院将建设制造业数字智能化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

(三)发挥技术策源地作用,开展了一批核心技术攻关

立足产业发展,持续实施科技计划攻关项目,集中力量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紧密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研究院在产业创新方面的引领力。2023年研究院共组织开展技术对接113场次,解决企业技术需求71项,共有1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得立项。其中,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院参与项目《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高品质软磁不锈钢开发及稳定化生产》成功列入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零的突破。杭电丽水研究院联合丽水企事业单位成功申报并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9项,申请发明专利50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引进知识产权55个,与丽水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38项。浙大龙泉创新研究院联合三田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申报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了高水平的SCI论文2篇,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项。

(四)发挥成果加速器作用,加快了一批成果转移转化

围绕丽水市五大主导产业,杭电丽水研究院组建相关科研团队,依托江省尖兵领雁研发计划项目,与丽水电信、蔚澜科技、上德胜等多家丽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围绕企业技术研发攻关、平台共建、项目申报、奖项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需求,积极组织专家建立合作。2023年研究院签订横向合作项目29项,累计合同金额1300余万元,其中超百万级项目4项,已到账经费300余万元。

(五)发挥“双招双引”招引助推器作用,招引落地了一批产业化项目

2023年全市研究院推荐并落地“绿谷精英”人才项目数23个,累计达38个;引进孵化产业化项目数25个,产业化销售收入达0.76亿元。充分发挥了研究院在人才、科技方面的优势资源,在成熟项目招引、潜力项目孵化上聚焦产业精准发力,跑出项目招引“加速度”。杭电丽水研究院2022至2023年累计引进产业化项目22项,已落地运营项目12项(2个落地项目企业已实现上规)。其中由研究院推动引进的丽水数研慧融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大华的关联公司,专注人工智能数据清洗,浙江大华所有人工智能数据清洗业务已全部迁移至丽水;该丽水公司目前已有员工百余人,2023年销售收入达到2100余万元。浙江蔚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数字车灯行业,引进落地当年实现上规,2023年销售收入达到4300余万元。

二、关于建议落实情况

(一)完善政策,发布《丽水市关于推进实体化研究院建设指导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实体化研究院“服务产业推动建设”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各县目前共建的实际情况,出台专项指导意见,目的是强化顶层设计,规范共建双方履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研究院建设质效,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做好意见的制定工作,3月19日局长翁伟荣带队赴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调研学习,4月份起草,5月初形成初稿。期间,与市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保持对接,不断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于5月24日至31日,通过公文平台公开向各县(市、区)征求意见,6月17日,指导意见已经局党组会讨论通过,目前在走发文流程。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以考核为抓手,建立市局统筹,县(市、区)、开发区为责任主体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格局,围绕“一县一链一专项”,指导研究院制定产业链提升路径,开展企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征集,形成技术需求清单,组织产业创新发展。

(二)深化合作,推进浙大-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建设。生物医药是我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创新发展潜力大,合作共建研究院需求强烈,通过多方努力,1月26日,浙江大学与丽水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浙江大学-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开展生命健康与中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引育、成果转换等工作。1月30日,浙大生科院诸葛洋书记一行到丽水经开区走访,实地考察了丽水生物医药加速器、芯片产业园等地,为下步运营的过渡场地进行了选址。座谈会上,经市科技局、丽水经开区和浙大生科研讨论,拟定初步管委员人员名单、理事会章程等制度;交流了首批开办经费及拟采购设备和人员编制等问题。3-4月份,我局牵头推进浙大-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完成实体法人单位注册,组建行政班子,建立分工决策机制、行政运行架构,完成研究院章程编制。近期,拟召开浙大-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第一次管委会会议,与浙大合作不断深入,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三)聚焦产业,组织各类需求对接会。为提升研究院建设质效,加速科技成果产出,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加快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5月28日召开了浙大—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杭电丽水研究院具体合作需求事项专题协调对接会,要求浙大、杭电2所研究院整合自身学校的资源,对我市2家单位及其他科研院所,在项目合作、学科建设、大仪共享和省部级平台共建等方面合作需求尽最大努力给予支持。5月31日丽水2家单位重新梳理了22项具体合作事项需求(其中丽水学院18项,市中心医院4项),经浙大、杭电2家研究院确认后,以清单化形式明确下一步合作事项。同时,浙大-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与丽水学院、市中心医院分别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下步,我局将季度梳理具体合作事项落实推动情况,以清单化项目管理推进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通过常态化组织需求对接会、项目路演、技术交流等活动,鼓励研究院拓展服务对象,深入了解产业,帮助梳理行业需求清单,凝聚技术问题,通过横向项目立项、“揭榜挂帅”等,协同丽水学院、丽水市中心医院等科研机构或团队,以项目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实现“精准打靶”。

(四)强化考核,引导研究院发展方向。近期,我局拟发布《丽水市关于实体化研究院建设指导意见》,规范建立市局统筹,县(市、区)、开发区为责任主体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格局。以指导意见为基础,我局制定了绩效评价体系考核模板,从产业赋能升级建设质效、新项目引育、人才招引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标。通过“发现问题、查找差距、推动建设”,把握研究院科研方向,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加快凸显研究院建设成效。

三、下步工作举措

研究院建设关键是“把方向、抓成效”,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从创新资源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挖掘两端精准发力,构建起集研发载体、产业需求和创新资源于一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下一步,我局将以《丽水市关于实体化研究院建设指导意见》政策发布为依据,强化考核作用,出关键实招,促研究院提质扩面。一是推动研究院建设要盯紧产业发展需求。发挥研究院专家团队技术资源,深入了解产业,帮助梳理行业需求清单,凝聚技术问题,以项目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强化研究院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这个根本立足点。深挖院校合作资源,结合“一县一方案”引育大企业、建设大平台、打造大单品,统筹培育壮大半导体、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核心产业,通过产业链式发展,加快实现从项目到产业、链条到链群、起势到成势转变。整合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技术转移、试验验证、中试孵化、成果对接交易等平台,实施重大技术成果中试熟化和产业化,拓展技术交易、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立足企业需求,迎合市场需要”,推动高校院所、发达地区科技成果资源加快向我市转移转化,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及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督导,多措并举推进院企合作。推进管委会专项例会制度,履行管委会职能,行使管理职权,研究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项目,统筹部门协调工作,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围绕“一县一链一专项”,指导研究院制定产业链提升路径,开展企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征集,形成技术需求清单,梯次组织技术攻关。广泛开展面向行业技术培训、交流和成果推广等系列活动,围绕具体产业创新领域组织开展需求对接会,技术交流会等,引导企业携“需求”找资源,通过实地走访研究院了解创新资源,开展技术需求方与技术供给方的深入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多样化、深层次的院企合作交流。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引导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坚持实用实效,量化技术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和企业孵化等目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优化对实体化研究院运行绩效的跟踪监测和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经费挂钩,奖优罚劣,推动实体化研究院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实体化研究院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研究院在赋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为我市共同富裕建设贡献更大的科技力量。

联系人:李勇峰(市科技局农村社发与合作处)  

联系电话:2051877   邮编:323000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7月8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