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MB16044477/2024-42519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4-08-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吴友贵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47号提案《关于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的几点建设》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丽水市坚持把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作为推动生态环境美丽蝶变的标志性工程,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累计发现全球新物种28个,建成覆盖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创新出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定导则,并建成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丽水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位居全省第一,相关做法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工作成果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批示肯定:“丽水的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建立生物资源名录数据库
2019年至2023年期间,我市完成了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以及重要生物栖息地和重点物种专项调查,基本建立了生物资源名录数据库。从2023年开始,我市开展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数字监管系统建设工作,将数字技术与数字化手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深度融合。该系统全面整合了我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智慧监测体系等多源生物多样性数据,实现了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源采集与管理、生物多样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生物多样性数据智慧应用服务等功能,实现生态业务数智化、生态治理能力平台化、生态资源共享化,为科研、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推动丽水模式标本资料汇总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我们通过咨询、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梳理了自2019年以来发现的新物种数据,包括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数据以及各部门、各科研单位在开展生物资源调查时发现的新物种数据等。经统计,丽水市范围内发现并发表的新物种共有28种,包括昆虫14种、大型真菌7种、维管植物4种、鱼类2种、两栖动物1种,汇总的信息包括新物种学名、中文名、采集人、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发表期刊等信息,为编撰出版《丽水的模式标本》积累基础资料。
三、实施重要生物栖息地和重点物种专项调查
在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基础上,我市在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包括莲都白云山、松阳箬寮岘、缙云括苍山等12个重要生物栖息地和黑麂、中华秋沙鸭、雉类、兰科植物等15个重点物种(类群)的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工作,全面摸清了丽水市重要生物栖息地物种资源状况和重点物种分布情况,系统梳理了丽水市珍稀、代表性物种(类群)物种数量、分布状况和栖息地类型等,并形成了物种分布专题地图,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四、绿化首选乡土植物
多年来,我市坚持适地适树、科学绿化原则,绿化造林大力推广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在“六边三化三美”行动、“一村万树”示范行动、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美丽林相建设等工作中,推荐树种均为丽水本地的乡土树种,如青冈类、楠木类、木荷、枫香等。近年来,我市培育珍贵彩色树种造林10余万亩,推广种植珍贵彩色树种30多个,包括南方红豆杉、浙江楠、红豆树、枫香、无患子等。
五、加强外来物种防控
(一)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与清理
根据《浙江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林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市扎实做好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治理工作,2023年全市共调查发现42种外来入侵物种;截止2023年4月,全市累计完成因松材线虫引起的死亡松树清理面积198.35万亩,累计清理枯死松树73.82万株。2022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浙江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方案》及《丽水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方案》要求,对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和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开展了全市域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农田生态系统、渔业水域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二)加强乡土水生生物保护与管理
2003年开始,我市率先在内陆地区实施春季禁渔制度,科学合理增殖放流瓯江土著鱼类,保护瓯江流域水域生态安全和渔业资源。2023年,全市增殖放流各类淡水生物共1.1亿单位,增殖放流品种均符合《浙江省内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苗种名录》相关要求。从2009年开始,我市在原有大鲵分布的地区开展大鲵增殖放流工作,对一些重点品种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加强大鲵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点水域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本土大鲵种群恢复。同时,规范大鲵的群众救护放生,在进行健康评估后,以原位或就近水域放生的原则进行放生救护。
六、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
(一)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
我市有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地32个。根据2020年印发的《丽水市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挂莲都峰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牌子)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莲都峰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由莲都区政府直管,由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代管,承担莲都峰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职责,承担区管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负责其管理与建设工作。双苗尖-月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在2019年机构改革后,主管部门由县住建局移交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目前由于缺少专项经费和人员编制,暂未成立管理机构,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属森林资源保护科代管。目前代管单位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良好、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监管
市林业局积极指导各自然保护地开展生物多样性样地监测,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丽水市自然保护地(29个)生物多样性样地建设任务计划表(2022-2025年),计划到2025年拟建设332个面积1285亩的样地。2023年,全市已开展实施建设样地共134个,配置各类环境监测设备达140余个(套、台)。在完成丽水市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在自然保护地重要区域增加调查样线、样点以及智慧监测设备的布设,建成了20个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样区,布设了600余个监测点位,加强了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七、推动自然教育与研学
(一)打造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网络
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我市创新性提出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概念,在全国率先发布《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定导则》,并谋划建设一批丽水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网络,打造集体验地设计与建设、科普研学产品研发、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全过程产业链条。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采用融入本地特色的“1+1+N”形式打造,即“一座室内生物多样性体验馆、一片室外生物多样性体验区、多套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从室内生物多样性理论知识的科普到室外研学路线的体验,都可以让公众得到深入自然的体验。截至目前,丽水市建成龙泉住龙、庆元坑里、遂昌九龙山、缙云千鹦鸟舍、景宁多肉、遂昌龙洋乡6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累计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
(二)开发生物多样性研学课程和路线
丽水市编制出版集科学性、科普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丛书,向公众宣传生物多样性知识。该丛书共有18本,包括2022年已出版的综合卷《秀山丽水万物生》和丽水市9个县市区分卷,以及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卷等8本物种卷。依托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我市开发了多种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和路线,比如遂昌九龙山生物体验地推出原始森林综合考察、动植物野外识别、昆虫灯诱、博物夜观等课程,给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知识;开发3公里长的罗汉源野外自然博物馆和占地约6000m2的野外珍稀植物园,让公众真正地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融于自然。缙云千鹦鸟舍设有生物科考、野生动植物识别和标本制作、本土动植物观测等课程,并建有昆虫旅馆部落群、山溪萤火虫繁育地等体验场所,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龙泉住龙和庆元坑里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在附近开发了鸟类、昆虫、两爬体验路线,让公众认识周边的动植物。
下一步,丽水市将着重聚焦推动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推动生物多样性助力山区共同富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智化、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标准体系四个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将“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工作做深做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探索路径,为推动实施“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供丽水样本。
感谢您对我市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提供宝贵的意见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自然生态规划处赵圣军
联系电话:0578-2098861
邮编:3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