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MB16044477/2024-41704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环境治理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4-08-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为推动化工园区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建立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针对源头预防、溯源断源、管控修复等不同环节,生态环境部筛选优秀典型案例形成系列工作简报,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参考借鉴,提升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2024年6月,经生态环境部土壤司专家现场调研后,丽水经开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入选被列入全国优秀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长期以来,经开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美丽经开”建设。从自然生态有效保护,到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再到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绿色已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绿色高质量发展,土壤健康很关键。它事关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事关辖区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因其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不均匀性和不可逆转性,成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中最难缠的“敌人”。如何破解治土困局?经开区创新监管制度,有效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一、创新红黄绿牌警示管理制度,多措并举强化企业约束监管
经开区建立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明确要求合成革、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等土壤污染风险较大的行业企业应纳尽纳。并根据土壤、地下水环境的监测数据、污染防治水平以及法定义务履行等情况,创新建立红黄绿牌警示管理制度,对重点企业实施动态分级管理。
例如,通过对外张贴警示公告,强化对重点企业的公众监督;通过加大执法及处罚力度、提升监测频次,加强对“黄牌”“红牌”企业约束监管;通过下调环境信用评价等级、限制新改扩建项目审批,强化对“红牌”企业的惩戒限制。
这一警示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企业履行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责任。在列入重点监管单位的61家企业中,有57家被给予“黄牌”警示,其中1家因非法排放污水导致地下水超标,被给予“红牌”警示。经过整改和提升,目前已有1家“黄牌”企业和1家“红牌”企业成功摘牌。
二、精细制定重点行业管理标准,全面系统提升源头防控水平
严抓优势重点行业,强化制度顶层设计与系统管理。经开区针对油性合成革企业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储存、处置等全过程,围绕生产线、污水处理站、储罐区等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统筹项目管理与安全生产,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
“树脂桶不得露天堆放”“配料房必须全密闭”“配料房需保持负压,设置负压监控”……精细化管理标准涵盖18个大项、118个子项,其中将对环境影响突出的18个子项设为一票否决,狠抓防渗漏、密闭化措施不到位情况,严防“跑冒滴漏”。
与此同时,经开区还通过对油性合成革企业进行常态化评估(百分制),推动低于80分企业停产整治甚至关停淘汰、80分—90分企业限期整改、90分以上企业提升整改。截至目前,经开区共开展6轮次评估,先后关停18条生产线(占总数 18%)、限产整治63条生产线、淘汰退出5家企业。
2023年,经开区合成革行业虽然产量下降,但“油改水”进程加快,已审批水性合成革生产线42条,投产17条,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水性生态合成革生产基地
三、精准实施源头防控靶向措施,采取细微举措实现显著成效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经开区合成革行业特征污染物,易挥发、易溶解,是造成园区大气和地下、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围绕严控废气无组织排放,经开区合成革行业全面实施生产线密闭化改造,保证生产车间维持密闭及微负压状态,废气集中收集,采用多级喷淋处理。针对原料桶清洗废水排放管理,设计“池中池”式集中洗桶区,内池采用不锈钢防腐设计,通过架空方式与外池保持间隙,安装液位自动报警装置,严防发生溢流、渗漏等情况,做到废水有效收集。
2023年4轮监测结果表明,经开区DMF进入环境风险大幅降低,初期雨水中DMF均值浓度同比降低83.3%。
四、系统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智慧预警系统助力污染溯源
经开区统筹水文地质条件、产业布局情况,系统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实现对地下水污染迁移优势通道、企业重点场所和设备设施的全覆盖。园区设置常态化监测井23眼,整体控制化工片区、合成革片区、电镀片区等关键节点,其中12眼为实时在线监测井,设置于3条优势通道,严控环境问题突出合成革片区。企业设置自行监测井150余眼,全面监控湿法车间、树脂车间、污水处理站等重点设施设备。
通过园区、企业两级监测联动、数据融合、模型计算,实现了对园区地下水水质变化的趋势评估与地下水污染的智慧预警。园区基于监测网实时监测数据发现COD浓度间歇性升高,进而识别相关责任企业,排查确定污水池发生泄漏,有效实现地下水污染早发现、早处置。
近年来,园区地下水水质稳中向好,总体稳定在Ⅲ—Ⅳ类,氨氮、COD等污染指标实现改善。
下一步,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强土壤环境重点单位日常监管,督促整改,强化举措,推进隐患问题清仓归零。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帮扶企业提升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水平,有效从源头预防和控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推动经开区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