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部门动态
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年深耕“专精特新”——为“国之重器”贡献创新力量
时间:2025-05-12 11:1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4月底,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热闹非凡。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现场,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2450家展商携尖端设备同台竞技。在众多展品中,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航发涡轮盘榫槽五轴数控卧式侧拉床尤为引人注目,斩获2024年度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自主创新十佳”。

这款用于航空发动机等轮盘榫槽加工的拉床,作为工信部认可的中国“首台套”,有着高精度“削铁如泥”的硬核实力。

近日,在丽缙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畅尔公司现代化车间里,记者见到了这台“大家伙”。作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压气机盘、涡轮盘榫槽精密加工的关键生产装备,它解决了我国轮盘榫槽拉削加工的技术难题。

“以航空发动机为例,飞机在万米高空作业,发动机运转的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所用涡轮盘必须耐高温、抗腐蚀、韧性好,零件精度要求比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还细,要对涡轮盘进行高精度加工,难度可想而知。”畅尔公司研发经理蒋小乐介绍,五轴数控卧式侧拉床集成了榫槽精密拉削工艺、工业机器人集成刀具储运技术、快速换刀换模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工件高精度、高效率加工要求。

2008年下定决心研发这台装备时,公司创始人林绿高和他的研发团队没有想到,他们一干就是整整12年,并且押上了几乎全部身家。

2008年至今,畅尔公司为研发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光是研发经费就达6000多万元。每年赚到的钱基本都投进去了,最困难的时候,公司甚至卖掉了二期的厂房,以继续投入研发。但林绿高丝毫没有打退堂鼓:“我只知道不能放弃,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后,2018年,畅尔公司成功研发了第一代四轴数控卧式侧拉床,2020年又研发了第二代五轴数控卧式侧拉床。“五轴拉床打破了传统结构,在四轴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带数控转台的C型摇篮机构,可以实现榫槽倾角加工,范围从-90°到+45°,满足了不同产品的适配需求。”蒋小乐介绍。

12年磨一剑,这台机床的性能和生产精度、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德国标准。如今,畅尔公司的产品遍布航空、航运、汽车等领域。

创新是畅尔的生命力。从2003年进入中国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行列,到2009年研发的立式内拉床刷新全球大吨位拉床制造纪录,从2012年研发首台“机器人+”智能化拉床,到2016年突破汽车卡钳支架智能化加工领域的难题,20多年来,畅尔一直在走“专精特新”之路。在畅尔公司研发楼,有一整面专利墙,其中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近200项,主持或参与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17项。

如今,畅尔公司依托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科研及工匠队伍,科研团队中硕士、博士及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70%。公司承担国家“补短板”、省“尖兵”计划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刷新并掌握领域内自主可控关键共性技术40多项。

从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畅尔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拉床成套装备制造商,是我国拉床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军者。


“小企业”也能有大作为

创业25年,时至今日,畅尔也算不上一家大企业,但我始终坚信,“小企业”也能有大作为。畅尔要走的路,就是“专精特新”之路。

常有人问我,工业母机市场需求有限,即便研制成功也难赚大钱,为何还要押上全部身家去做?我们这代企业家是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成长起来的,如果这个装备我们中国人自己不能制造的话,只能受制于人。这就是我们下决心研发的初心。

要走好这条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甚至卖掉了二期厂房,我个人资产也全部拿去抵押。有人觉得我疯了,但我心里清楚,做高端装备研发,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能成功的。

光有信心还不够,还要有沉下心的工匠精神。我常和团队说,别总想着赚钱,先把东西做好,产品不过硬,客户不信任,国产装备的路只会越走越窄。所以我们从10余人的小团队起步,一头扎进拉床技术研发,一点点啃下“硬骨头”。

20年后的今天,畅尔不仅在汽车卡钳智能化拉削加工领域做到全球领先,更成为国内唯一掌握五轴数控卧式侧拉床核心技术的企业。

未来,畅尔要建立全产业链、全人才链、全技术链的发展模式,提升前沿产品研发与营销能力,不仅要全面替代进口,更要让中国拉床走向世界。路还很长,但我和团队已做好准备,带着“小企业大作为”的志气,为中国制造贡献“畅尔力量”。


在“无人区”点亮中国制造的星光

畅尔公司斩获行业全国“自主创新十佳”的数控拉床,不仅是企业在技术“无人区”跋涉十余载的成果,更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突破技术难题的生动见证。

十二年磨剑铸重器,是初心使然的使命感,也是工匠精神的极致诠释。4300多个日夜,研发之路布满荆棘,卖掉厂房继续投入研发的决定,是破釜沉舟的勇气,更是对国家和行业的担当。

一家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新的思路往往能打开新格局、引领新发展。从家电、汽车,到涉足航空、航海领域,畅尔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刷新了一项项纪录,一步步行稳致远。

择一米宽、掘万尺深。这个山区小镇上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以勃勃雄心和不懈坚持,在细分市场里掘进,在专业赛道里破风,在“专精特新”之上用二十余载光阴诠释了什么是匠心,用创新实力为“国之重器”注入民企力量。

这份坚守与执着,是中国制造业不断攀登高峰的缩影。正是无数像畅尔这样敢于在“无人区”探索的企业,以技术攻坚为火种、以创新突破为薪柴,点亮中国制造前行道路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