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陈室里,数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被整齐陈列于玻璃展柜中。它们如同一枚枚闪亮的勋章,无声地讲述着这家科技企业的创新与服务故事。
“科技先锋助救援,大爱无疆守平安。”鲜红的锦旗,表达了来自2700公里之外的诚挚感谢。去年3月,在黑龙江绥化市庆安县高空灭火任务中,容祺科技生产的乾坤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小试牛刀”,高达8小时的续航能力及最大300公斤的负载能力,宛如消防战场上的“空中堡垒”,为灭火救灾行动提供了重要帮助。为此,庆安消防救援部门专门寄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无独有偶,在去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119”消防宣传月活动中,容祺科技应邀带去的乾坤系列无人机,成为备受欢迎的应急救援“工具箱”——不仅能同时搭载高清摄像头、传感器、抛投器以及缓降器等设备,还可配置光电吊舱、空投箱、消防水带、通信设备以及灭火弹等,为消防救援部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撑。活动结束后,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飘然而至。
去年10月份,金华市森林防灭火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也专门发来感谢信,同样是感谢容祺科技无人机产品对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帮助。
一封封感谢信,折射出容祺科技在工业无人机研发生产方面的领先技术,更映射出其抢抓低空经济“万亿风口”的独有密码。
从深圳引进并落户丽水经开区的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看似默默无闻,实则已悄然跻身全国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头部位置。
“从沿海到山区,我们的选择无比正确,印证了丽水‘双招双引’战略的巨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公司总经理陈恳介绍,2021年7月,容祺科技正式入驻丽水经开区,此后仅用一年多时间,公司就成功研发出三款“丽水造”产品:开天六旋翼无人机、开天MAX多旋翼无人机和乾坤纵列式大载重无人机。
如今的容祺科技,已在工业级无人机细分赛道中脱颖而出。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陈恳说:“无人机有三大核心部件:飞控(飞行控制系统)、数据链和动力套。”他打了个比方:飞控像大脑,决定无人机“怎么飞”;数据链像神经系统,决定无人机“听谁指挥”;动力套像心脏和肌肉,决定“能飞多久”。
在陈恳看来,一个成熟的研发型无人机企业,三大核心部件必须有至少一项自主研发。目前,容祺科技的飞控和数据链两项核心部件均已实现技术自主。
在业界,无人机蜂群的协同规模,是衡量飞控能力成熟度的核心指标。“容祺科技的无人机蜂群可达到50台同时协同作业,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陈恳表示,这些技术不仅是企业研发水平的试金石,更是打开农业、物流、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蓝海市场的钥匙。
“未来,我们将重新定义行业边界与应用场景。”陈恳说,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这将成为继土地、资本、技术、人才、数据之后,驱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关键要素。”
“应急救援是工业级无人机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等应用场景。”陈恳介绍,去年庆元遭遇有气象资料以来最大降雨,容祺科技的工业级无人机在应急抢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完成高空侦察和实时传输救援数据任务,还将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迅速准确送达现场。
400万元、600万元、1.2亿元……容祺科技落户丽水以来,产值增长快马加鞭。凭借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平台化、工具化的低空数智化系统应用和产品优势,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去年以来,容祺科技不仅收获了福建、西藏和浙江等地共4个“千万级”订单,年底还在珠海低空展上与20多位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可开拓市场近亿元,而今年公司的目标直指2亿元!
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的陈恳,有多年的外企工作经历,这让他深深明白:唯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才是硬道理。为此,陈恳怀揣科技报国梦想,毅然回国投身无人机赛道创业。短时间内,他带领团队就自主研发并成功申报了400多项国家专利。
然而,在山区发展“低空经济”,技术人才还是较大的瓶颈。“我们从总部调来20多位技术人员,没过多久就有人提出调回深圳,让研发工作一度停滞。”陈恳说,丽水市有关部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一方面帮助稳定研发团队军心,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本地的适合人才。
得益于“共享人才”机制,容祺科技通过人才服务“点单”,精准匹配到丽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朱文耀教授。合作洽谈“一拍即合”,朱文耀立即带领团队深度参与容祺科技技术攻关,研发出应急救援指挥无人机系统平台,让消防救援响应时间缩短30%,救援行动精准度提升40%。
朱文耀还把教学课堂搬进企业车间,推动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10余名“实战型”人才输送到容祺科技。沈林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工作一年多已成长为容祺科技的软件研发部主管。
面对全球化浪潮,做好“出海”文章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如今,容祺科技生产的无人机已打开韩国、马来西亚、安哥拉、意大利等国市场。今年,容祺科技还把目光瞄准了国内外各大展会:深圳世界无人机大会、中国国际消防展、全球第三大航展迪拜航展……全年的“出海”展出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低空经济在山区也能“高飞”
面对低空经济这片蓝海,容祺科技选择以工业级无人机破浪前行。
很多人问:在浙西南山区搞尖端科技是否“水土不服”?我认为,丽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交通区位,适合发展低空经济。特别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飞控系统给出了“答案”——当50架无人机如雁阵般精准协同作业时,我在心里想,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与回答。
人才困境曾让我们信心受挫。但在关键时刻,丽水的“共享人才”机制架起校企合作桥梁。朱文耀教授带领师生团队,不仅攻克了应急救援系统响应难题,更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生态,这是山区发展高科技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持“智控苍穹,赋能未来”的理念,持续深耕低空经济,依托自主创新,不断优化无人机智能化解决方案,为森林防护、应急救援等场景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技术支持,助力丽水低空经济加速“高飞”。
向高而攀 向新而生
客户的感谢信,恰似一扇扇“观察窗”,照见容祺科技振翅高飞的底层逻辑,也印证了“场景即机遇”的硬道理。
庆元暴雨中的“空中生命线”、东北庆安火场的“数字瞭望塔”,每个成功案例都是技术创新的试金石、服务的回馈书。
以痛点倒逼创新,用需求定义产品,容祺科技在科技创新路径的突破上,扎根丽水山区,努力向上攀登,让科技转化的脚步在这片热土上铿锵有力。
当“抢人大战”在全国演变为白热化竞争的形势下,丽水以“四两拨千斤”的创新破题:“共享人才”机制柔性引智创造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方式,真正实现了人才“共享”,发展“共赢”,也助力包括容祺科技在内的科技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山区丽水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容祺科技这样的“头雁”领航。当无人机掠过瓯江两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革命的浪潮,更是一个革命老区以创新驱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在老区共富先行的新征途上,丽水必将有更多像容祺科技这样的“金凤凰”,蓄势待发,翱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