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丽水跨县统筹、跨乡一体、跨村协同——跨山统筹促“融合”
时间:2025-08-18 10:4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跨山统筹,融合共富。

穷在山上、弱在散上、困在路上,曾是多年来丽水“摆脱贫困”的最大“拦路虎”。如何摆脱,何以跨越?跨县统筹、跨乡一体、跨村协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以深化跨山统筹市域一体化试点,推动思路理念逐步落实落地,打破行政区划边界,整合空间要素资源,构建市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全力缩小“三大差距”。

作为八百里瓯江段的核心区,瓯江、小安溪、宣平溪三江汇聚的“三江口”是连接丽水北城、南城、碧湖新城的关键枢纽。2023年11月,丽水在此举办专场推介活动,向全国50多位康养、文旅、绿色产业领域企业家展示“山水客厅·秀美智岸”规划蓝图。今年7月,我市再次举行项目推介活动,对外发布“三江口”区域的基本情况、政策、规划、产业布局等,并与20家企业完成现场签约。

浙江点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低空经济领域知名综合服务商,计划在“三江口”区域投资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企业董事长宋俊锋说:“我们有信心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我省低空经济产业新标杆。”

如今走进“三江口”,这里机械轰鸣、车辆穿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花街路、白桥邻里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两路一桥”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城市格局正在实现华丽蜕变。

以“强城”带“兴村”促“融合”。今年以来,我市突出聚核促强城,发挥中心城市核心牵引作用,带动县城联动发展、一体做强。一方面以“三江口”协同发展区牵引北城、南城、碧湖新城联动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大莲都一体化机制,以交通链、产业链带动周边县域融入市区一体发展。

对于中心镇,我市突出镇街带乡村,充分发挥中心乡镇(街道)链接县城、服务乡村、带动周边的综合节点功能,以镇街带乡村、以强镇促兴村,探索事、财、人等要素统筹机制,优化基层管理体制和行政资源配置,实现组团乡镇(街道)区域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抓、服务联享。

位于青田的工业强镇温溪,与邻近的贵岙乡、小舟山乡和吴坑乡在全省率先探索“大镇带小乡”组团发展改革,通过建立健全镇、乡、村连片发展机制,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加快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备、城市业态繁荣的省级中心镇。

前不久,在意尔康集团的工厂屋顶上,工作人员对光伏发电设施进行日常维护。这个总投资1200万元的屋顶光伏项目,是温溪组团产业共谋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一镇三乡”资源,闲置的厂房屋顶变成了村集体增收的“阳光银行”。

“自一镇三乡成立组团强村公司,依托温溪镇丰富的工业资源,投资厂房屋顶光伏发电、充电站等消薄项目,形成村企联建、共享红利的‘创富’模式,推动‘一镇’与‘三乡’的村集体收入倍差由4.35缩小至2.36。”

温溪组团管委会农旅产业组副组长季剑恺介绍。

乡村振兴,贵在协同。我市还坚持以重点村带一般村,以党组织联建共建为统领、产业联动为基础、强村公司联营为抓手,探索跨村域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乡村共富联合体,促进乡村联合振兴。

盛夏时节,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的百亩荷塘花开得正盛,吸引国内外众多画家前来写生。“以前荷花只有村民自己欣赏,如今乘着大港头村油画产业的东风,我们也享受到了红利,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利山村党总支书记梁碎南说。

该变化正得益于由大港头镇牵头,协调六个村采用“一核带五村、一艺兴三业”模式组团发展。借助大港头村的艺术核心,辐射带动五个周边村协同发展油画产业、茶产业、旅游产业等。据统计,组团发展后游客在片区停留时间延长2倍,消费额增长4倍。

跨山统筹促“融合”,市县联动谋共富。丽水正突破地理阻隔、重构发展格局,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让更多偏远群众集聚到核心区块,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