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据有关资料统计,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四,现在,我国有400多万名血液病患者,并且每年还以4万名的速度增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正值花季的青少年。造血干细胞移植,亦称骨髓移植,是挽救白血病人生命最有效的手段,而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相当低,10万个人当中,只有2个人的干细胞配型可能完全吻合。要成功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捐献者与患者之间的HLA型特别要相合,如果不合,移植后就会产生严重的移植抗宿主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建立中国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且是参加的志愿者越多,库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干细胞配型的机会就越多,生命获救的可能性就越大。目前,我国已经有30个省级红十字会建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量达25万人份,但这对于一个庞大的白血病患者群来说仍然是沧海一粟。为此,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队伍中来……
5月10—12日,我市第二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抽验入库工作分别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遂昌县府广场和松阳县卫生局进行。短短3天时间,共有30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与捐献活动,有240名采了血样。
采血样,伸出你的胳膊
“请问,哪里抽血样?”
5月10日一大早,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来到市妇幼保健院,正好和前来采访的记者打了个正面。
“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吗?三楼!”
“知道了。谢谢!”
随即,这位男子蹬蹬蹬地上了三楼。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抽取血样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这天,市妇幼保健院热闹非凡。刚到上班时间,就有10多位已经报名的志愿者来到了现场。
“能不能先采我的,我还要赶时间上班!”
“我也要上班啊,是请了假出来的!”
“别着急,一个一个来,请您先填一下表格!”
原来,这些赶早的人几乎都是想早点采完血样回去上班的。记者粗略看了看他们所填表格中的工作单位一栏,有市工商局的、有国资局的、有宾馆的、有330国道收费处的……今天在这里的工作人员也有10多位,有测量血压的,有指导填表格的,有负责咨询的。
采血样,就是从志愿者身上抽取5毫升的血液,用于检测分析建立数据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郑重地告诉每一位前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血样检测合格后将成为“中华骨髓库”的成员,今后一旦配型成功,捐献者将义无反顾为患者捐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让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
许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怎么了解,问工作人员,现在采了血样,日后捐献会不会痛苦,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面对志愿者的疑惑,工作人员一一耐心予以解答。“现在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是钻骨取髓,而是通过动员剂(一种药品)将捐献者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里,然后从捐献者肘部静脉处进针,通过一种‘血细胞分离机’的运作,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收集在100毫升的血浆袋中,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就会完全恢复原有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陶小芳告诉记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没有损害,多年来,全国各地至今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报道。
几乎每一位志愿者在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后都认真填写了《志愿者捐献登记表》,然后走到采血点,捋起袖子,等待护士从他(她)的静脉中抽取5毫升的血样。据悉,所抽取的血样在送到省红十字会进行检测分型后,都将进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
“感谢您捐献了检测血样,您的HLA分型资料将汇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您的爱心将给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采完血后,每一位志愿者都获得了这样一份荣誉证书。它也是一位位志愿者们爱心的见证。
考虑到遂昌、松阳两地报名的人数较多,今年市红十字会将本次活动分三个地点进行,除市区外,新增了遂昌、松阳两个抽取血样地点。由于活动时间恰逢工作日,很多志愿者是特意办了请假手续赶来的,有从偏远的庆元、景宁过来的,也有从青田自驾车过来的,有夫妻一起来的,也有姐弟、同事相约而来的,他们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遂昌的黄建华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市民,他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着最深的体会,因为他的妻子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样属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象,他也义无反顾地卷起袖子,加入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他说:“希望中华骨髓库能够建得更大,让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血液病患者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救助。”
在松阳县卫生局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现场,入库的91名志愿者中,有近9成是医务人员,主要来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古市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医务工作者。松阳县古市医院的刘秋华医师担心自己达不到体重条件,特意去称了体重前来捐献;阙冰护士已经怀有身孕,也毫不犹豫挽起袖口,加入到志愿者行列。
献爱心,市民们有行动
“只要捐献10克造血干细胞,就可能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此前,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我市已经有139人的血样进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拯救白血病患者的光荣一员。去年,我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局、团市委曾联合发出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书,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年团员们:“如果,我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了解还很模糊,那么就让我们把模糊变得清晰;如果,有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时的热情,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份热情变得理性而明确;更如果,我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支持还只是赞赏,那么就让我们把这由衷的赞赏变成切实的行动……我们的爱心将温暖那些被病魔侵蚀的病体,你我的健康造血干细胞将使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重回到亲人的身旁,他们的生命将因为我们的点滴付出而继续奏出悦耳的音符……”
也许是这恳切的话语撼动了每一位市民的心,也许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白血病患者令人泛起无限同情,不少市民纷纷打电话到市红十字会询问捐献造血干细胞事宜。陶小芳告诉记者,自去年我市启动“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动”以来,得到了全市许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报名者络绎不绝,有的通过电话、网络报名等方式进行了登记,也有直接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报名的。青田医院的朱永杰特地从青田赶过来报名,并且还替在青田章旦中学当教师的朋友王剑锋报了名。在平安保险公司工作的李红梅和在丽水学院工作的胡国亮夫妇都报了名,他们俩还多次参与无偿献血,他们的爱心让人感动。
记者在市红十字会登记的报名名单上看见,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除医务人员外,有国家公务员、教师、企业职工,也有个体户、学生,还有一些来自农村的农民和待业人员。在报名者中,约有一半的志愿者都曾无偿献过血,其中丽水电信局的李丽慧曾先后献血达20余次。在报名的人员中有一位名叫吴跃清的还是下岗工人,据工作人员介绍,他已经无偿献血达2000毫升,这次又积极报名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
不言悔,为了生命重振
在前来采血样的志愿者中,有不少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事先并无多少了解,他们纯粹是怀揣着一颗爱心来的。
在330国道收费站工作的沈伟萍说:“我对如何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太了解,但不管怎样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很早以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了,因为我生女儿时曾出现生命危险,是别人的血救了我。我也想用我的血去挽救别人的生命,只是以前捐献造血干细胞不能在丽水采血,要到杭州去,所以一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现在可以在丽水采血了,那最好不过了!”
一位姓朱的小姐嘱咐记者别拍她的照,说是瞒着家人来的。“他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了解,知道了肯定要反对。我觉得我现在身体很好,应该为社会作点贡献,如果家里人知道了,再做说服工作!”
记者在填表格的名单中发现了吴跃清。这位从油泵厂下岗的工人对公益事业的热心让许多人感动。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平静地说:“看到白血病患者配不上型,我总是觉得很惋惜。一个人来到世界是多么不容易,一旦得了病,家人又是多么着急。如果我的造血干细胞碰巧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会感到很自豪的!”
的确,爱是互相传递的,当爱的链条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时,爱的阳光也就会温暖越来越多的人。
据陶小芳介绍,截止到目前,我市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有近500人,已有379位志愿者进入“中华骨髓库”。但基于HLA的配型成功率极低,所以还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捐献的行列。
针对我市白血病患者的情况,记者专门向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方炳木作了了解。据他介绍,我市每年有新增白血病患者约300例,中心医院为血液病人设的床位是35张,但目前住院病人却有42例,可谓人满为患。“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有治愈希望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无一例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类型,这不得不令人痛心!”
“去年有个21岁的青田籍女孩夏某,农校毕业分配在青田某乡政府工作不久就查出患了白血病,经过化疗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如果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她的病治愈的概率是十分高的,但是由于找不到供体,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
“相对来说患白血病的人群青少年居多。目前我院住着一位22岁的小伙子,原在上海工作,被查出患白血病后来到丽水就治,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现在正迫切地等待供体,假如等到了供体,他完全可以康复出院,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享受美好人生!”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中心医院血液科包括方炳木在内的22名医生护士全部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们的血样都已经在“中华骨髓库”存档,是我市首批入库的139位志愿者的成员。
“把爱心传遍天下,把真情播撒人间,用热情去拥抱即将逝去的生命!”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生的希望送给更多的白血病患者。
(文章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钟郁芬 通讯员 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