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红十字会 >> 新闻动态
贫困孕产妇生存状况调查(3)
时间:2007-04-26 16:3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政府

没钱取女儿的骨灰,陈映东一直很愧疚

一、女儿的骨灰我也没钱取    记者来到缙云县新建镇梅溪村的陈映东家时,他匆匆地从地里赶回来。尽管女儿已走了两年多了,但他每天还都沉浸在伤心的往事中,得知记者采访的目的,他的眼泪就不自禁地流下来。

50岁的陈映东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他与妻子相亲相爱,两个女儿在用心读书。然而,这一切,在2002年完全改变了。

2002年上半年,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女儿读书又要大笔费用,为了补贴家用,他除了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外,还四处打零工,妻子则在一个小饭店里当洗碗工。然而妻子最终受不了这份贫苦,一天,妻子趁他睡下时离家出走了。

想起往事,陈映东非常伤感:“我女儿就是那时辍学的。”

他女儿叫陈益丽,当时是缙云县新建中学高三的学生。一家人也曾想让她努力读书,然而,母亲离家出走后,她知道家里根本无法支付巨额的学费,就主动辍学,到外面去打工了。

后来,她认识了男朋友,同居并怀上了孩子。

2003年8月,她到缙云县人民医院里检查,查出血小板非常低,医生建议她到上一级医院去检查。2003年8月15日,她来到了市中医院妇产科,被诊断为“妊娠合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建议其住院。陈映东得知女儿病了要住院,犹如晴天霹雳,匆匆借了几千元钱就往丽水赶。

他陪着女儿在市中医院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一万多元钱,由于再也筹不到钱,女儿病没治愈就自动出院了。

2004年2月2日凌晨3时,陈益丽肚子一阵阵剧痛,家人叫了救护车,将她送到县人民医院,结果在路上就早产了,分娩出一死婴。医生马上展开抢救,由于陈益丽神志不清,出现休克,于是转到丽水市中心医院。

陈映东四处借钱,女儿男朋友家也倾其所有,好几个朋友还专门跑到丽水给她捐血小板。后来就到一些熟悉人家里,以一分利息东凑西拼,一次次地往医院里交钱。后来,再也借不到钱了,医院里也欠了8000多元钱。

由于钱没法到位,家人不得不放弃治疗,眼睁睁地看着女儿走了。

缙云县妇保院院长应则贵告诉记者,他们院里曾专门组织员工给陈益丽捐款5000多元,而且卫生部门也动用了救治基金,为她垫付了一万多元。

陈映东说:“除了大家的捐款,我自己先后花了四万多元,这些钱都是借来的,现在光利息每个月就要好几百元。”陈映东的哥哥告诉记者,陈映东是个老实人,欠了这么多的钱,每年过年就怕人家来要债,不敢在家里,都要到外面躲几天。

说起女儿,陈映东总感到自责和内疚:“我没用啊,女儿的骨灰都没本事拿回来。”

原来,女儿死时,医院里还欠着8000多元,可他实在拿不出一分钱,女儿尸体送到殡仪馆后,他连女儿的骨灰都不敢去取回来。

现在,他在家里养蚕,一年毛收入也有三四千元,他希望积点钱,将亲朋好友的债还了,将医院里的钱结清,然后将女儿的骨灰取回来。

二、他们眼睁睁看着女儿离开人世

每当想起自己的小女儿,71岁的杜如生和老伴总是老泪纵横。只因为没钱抢救,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怀孕八个月的女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杜如生家在景宁澄照乡东升行政村岩下自然村,靠着一点责任田养活一个儿子三个女儿。199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将整个村子都冲了,他家也未能幸免。后来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总算在新址盖起了一点安身的房子。儿女们一个个先后成家,身边只留下了患病的小女儿杜连香。

杜连香一直是老两口的一块心病,从14岁那年开始,就患了癫痫病,给这个家庭蒙上阴影。原本想送她去好一点的医院治疗,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虽然一家人省吃俭用,抠出钱来给她治病,但也一直未见好转。26岁那年,招来一个上门女婿,总算给女儿成个家。婚后不久,女婿便去了外省打工。

2004年下半年,虽然看着女儿越来浮肿,以为是长期服草药的缘故,也并没有在意。直到八九月份,看着女儿的肚子逐渐隆起,才知道是怀孕了。

女儿怀孕虽然给老两口带来了几分喜悦,但由于家庭困难,也一直没有带她去检查。2004年10月20日左右,杜连香出现发烧。老父亲找个医生来家里给女儿开了药,以为不会有多大问题。

10月25日,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早上我去叫女儿起床,叫了几次都没答应,后来我进去,看到她躺在床上叫不醒了……”回忆起那天的情形,老母亲哽咽了。

邻居立即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杜如生带着从别人家里借来的500元钱跟着到了景宁人民医院。此时,杜连香已有8个月身孕,却因重症肺炎并发了感染性休克、脑水肿、脑疝,是典型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得知情况的景宁妇幼保健所有关负责人赶到医院,市孕产妇抢救小组的专家也赶到了景宁,但专家们也回天无力,杜连香腹中的婴儿已死亡,要救活大人,只有转到丽水抢救还有一线希望。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虽然妇幼保健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先拿出一点孕产妇抢救基金,但杜如生在与家人商量后,怕今后无力偿还,落得人财两空,不得不忍痛放弃。

就这样,杜连香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来源《处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