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水利局 >> 规划计划 >> “十一五”及以前(已归档) >> 专项规划
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网箱养鱼可持续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8-04-11 10:37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

总  论

提要

         依托瓯江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水资源,以网箱养鱼方式发展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实现库区渔民逐步致富的目标,受丽水市人民政府水利局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编制了《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网箱养鱼可持续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010-2015《规划》编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丽水市、龙泉市和云和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泛调查、现场考察和实地采样分析与研究,吸收了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在确保水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明确了有效控制网箱养鱼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

         一、基本情况及渔业现状

 位于丽水市境内的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玉溪水库是属瓯江上游的三个梯级水库,玉溪水库将是丽水市的主要供水源。2004年紧水滩水库渔产量为1800吨,其中网箱养鱼产量1258.2吨,占69.9%;石塘水库渔产量为640吨,其中网箱养鱼产量590吨,占92.2%。主要对象为鲤鱼、罗非鱼、草鱼、青鱼、鳊鱼、翘嘴红鲌、光倒刺鲃、斑点叉尾鮰等。

         二、网箱养鱼发展的可行性

          紧水滩和石塘水库水体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为网箱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在大库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和适度控制网箱养鱼面积和产量,不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而网箱养殖生产的名特优水产品(如瓯江彩鲤等)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竞争力。今后若能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渔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注重品牌经营,以质取胜,两水库的渔业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网箱养鱼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分散经营制约了养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二是网箱养殖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技术不规范;三是支撑体系薄弱,包括渔业基础设施差、外购的养殖苗种成活率低、养殖成本高、渔用饲料质量问题较多、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量薄弱、水产品几乎全部鲜销未有加工等等。同时科技投入少,技术推广力度不足,且信息网络不健全,资金缺乏,使之未能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综合起来看,库区发展网箱有利条件较多,只要坚持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在市(县)政府领导下,依靠科技,完全可以克服不利因素,实现库区网箱养鱼的可持续发展,为带动渔民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三、总体规划方案

           在保护水质前提下,根据两水库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渔业功能区划,划分为:禁渔区、资源增殖保护区、网箱养殖区、捕捞区和休闲渔业区。基本形成“大库增殖,库湾网箱养殖,与旅游接轨发展休闲渔业”的布局。

          (一)以网箱养殖产量为目标,控制网箱面积

2010年紧水滩水库网箱养殖产量2010吨,石塘水库产量1020吨。2015年紧水滩水库网箱产量达3750吨,石塘水库产量达1500吨。并以产量为目标,控制和调整网箱养殖面积。

2015年基本达到网箱设施和养殖技术规范化。

          (二)相应的渔业活动规划

          1.建资源增殖保护区,增强水生生物多样性

以紧水滩水库中2000亩的安仁库湾(龙泉市),3000亩的麻垟库湾(云和县);石塘水库中150亩的大源库湾为资源增殖保护区,禁止捕捞,但可网箱养殖。

          2.主放养鲢、鳙鱼

通过紧水滩水库年人工投放鲢鳙鱼种50吨,石塘水库年投放鲢鳙鱼种10吨,并保护和增殖天然鱼类资源。

          3.控制捕捞强度

           控制捕捞渔船数量和捕捞强度,使之2010年捕捞产量在紧水滩水库达600吨,石塘水库达80吨;到2015年捕捞产量在紧水滩水库达900吨,石塘水库达150吨。

          四、重点项目及经费估算

         到2010年,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网箱养鱼要达到2010吨和1020吨产量的规模,需要渔业主管部门较大力度的支持,主要在示范和推广规范化养殖技术上,其重点项目为“规范化网箱养殖特色品种示范试验” 和“网箱标准规范化养殖技术推广”,约需经费140万元。

到2010年,为增殖大库鱼类资源,必须对两个水库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和开展土著鱼类增殖技术研究、放养试验等,约需经费150万元,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筹拨。

           五、全面规划,分阶段实施

在按规划逐步发展增、养殖中,由于目前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故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情变化及时调整相关措施。尤其在2010年总结基础上调整2015年的目标。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为保护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充分发挥两库的多种功能效益,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渔业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构筑山水生态城市,规范两库的网箱养鱼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节  规划背景和目的意义

         一、规划背景

         位于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下游的玉溪水库,其生态功能是丽水市的源头水库。为确保玉溪水库的库水不受上游水库网箱养鱼的影响,对上游紧水滩和石塘两个水库的网箱养鱼发展制定控制规划,使之既能符合丽水市“生态立市、绿色兴市” 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两水库的水资源利用优势,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品,发展库区渔业经济,为库区欠发达乡镇群众脱贫致富作贡献,丽水市水利局和龙泉、云和两县(市)水利局特向丽水市人民政府建议编制《紧水滩和石塘水库网箱养鱼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得到了市政府的同意。

        二、目的意义

        紧水滩和石塘水库都兼有发电、防洪、旅游、养殖、供水饮水、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的水库,但网箱养鱼利用水面最为广泛,且是一项群众性生产活动,管理难度大,又有影响水质之嫌。但在科学、合理规划下,有序的进行网箱养鱼活动,可确保进入下游玉溪水库的水质质量,同时生产的水产品又可保障市场供给和改善人民的营养结构,也是农渔民增收、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制定网箱养鱼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有重要意义。

         三、网箱养鱼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紧水滩和石塘水库水体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同时,拥有众多的库湾和敞水区为网箱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上大库放养有一定数量的鲢、鳙鱼,从而减缓了网箱养殖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而网箱养殖生产的名特优水产品(如瓯江彩鲤等)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竞争力。今后若能以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进一步注重品牌经营,以质取胜,两水库的渔业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水库周边其它污染源已控制情况下,开展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磷投入。根据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和玉溪水库的位置以及对水质的要求,若在紧水滩水库取Ⅱ类水时的总磷标准,在石塘水库取Ⅰ类水时的总磷标准,估算出两水库的养殖容量,确定两水库各自的网箱养殖产量作为控制目标,在水体自净能力范围内,不会影响两库水质,更不会影响下游的玉溪水库。

第二节  网箱养鱼规划区概况

         一、规划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特征

          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玉溪水库均在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市境内。丽水市与福建省接界,在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瓯江发源于庆元县与浙江龙泉市交界的洞宫山锅帽尖西北麓,干流长388公里,自西向东蜿蜒流过丽水市,境内长316公里。此三个水库分属瓯江上游的三个相连接的梯级水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玉溪水库。

            2.气候特点

            三个水库均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小时~1825小时。无霜期180天~280天。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2275毫米。

           (二)水库概况

           1.紧水滩水库

           紧水滩水库横跨龙泉、云和两市县,是以发电为主的多功能的大型水库,库容13.52亿米3。正常水位(高程184米)时,总面积3430公顷(云和县境内1726.3公顷),其中主库2038.2公顷,19个库湾约1391.8公顷(云和县境内751.3公顷)。水库为河道型,多分枝状,主库长66公里,平均宽度463 米,最深处82 米,最浅处11米。库区内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正常水位时宜鱼面积约为2700公顷,龙泉、云和两县各占一半。

           2.石塘水库

           石塘水库位于紧水滩水库坝下,在云和县境内,也是以发电为主的多功能的大型水库,最大库容0.85亿米3。正常水位(高程103.8米)时,总面积700公顷,其中主库579公顷,库湾121公顷。水库为河道型,多分枝状,主库长20.3公里,平均宽度298 米,最深处23米,最浅处6米。库区内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位落差小,水面稳定。正常水位时宜鱼面积约为534公顷。

         (三)社会经济概况

         1. 龙泉市

         龙泉市属浙江省丽水市。2004年末总人口2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24亿元,农业总产值8.8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0.251亿元,占2.8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16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2元。

         2. 云和县

         云和县属浙江省丽水市。2004年末总人口10.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万人。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2亿元,农业总产值2.29亿元,其中渔业产值0.2亿元,占8.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1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6元。

         二、库区水环境

         2004年监测表明,紧水滩水库、石塘水库、玉溪水库等与渔业相关的水质值如表1-1。总体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良好,且基本稳定。其中总磷的含量在紧水滩水库坝下测得数值来看,3月、7-9月超Ⅱ类指标;石塘水库电站下测得7-9月超Ⅱ类指标,其他月份则都在Ⅰ类标准内。

         表1-1  2004年紧水滩、石塘、玉溪等水库与渔业相关的水质年均测试值

项目
透明度
(cm)
pH
溶解氧
(mg/l)
总磷
(mg/l)
总氮
(mg/l)
叶绿素a
(mg/l)
氨氮
(mg/l)
紧水滩
245
7.77
7.92
0.006
0.38
0.004
0.014
石塘
245
7.33
7.67
0.014
0.36
0.001
0.008
玉溪

7.09
7.71
0.010
0.36
0.002
0.037

          三、库区天然饵料生物

         据2005年6~7月的现场采样调查,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绿藻、硅藻,其中蓝藻生物量为1%左右。从藻类的种类上看,大部分为鱼类的可利用种类。

紧水滩水库浮游植物个数为31.21×104个/升,生物量为5.066毫克/升;浮游动物个数为424个/升,生物量为0.570 毫克/升。石塘水库浮游植物个数为.18.76×104个/升,生物量为2.83毫克/升;浮游动物个数为45个/升,生物量为0.0567毫克/升。

           四、鱼类资源

           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鱼类为瓯江水系的鱼类。但水库蓄水后,库区鱼类区系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库区捕捞的鱼类除鲢鳙鱼外,主要经济鱼类有园吻鲴、鲤鱼、光唇鱼、光倒刺鲃、鲫鱼、黄颡鱼、鲶鱼、鳜鱼、餐条鱼、黄尾鲴、红鳍鲌、团头鲂。

第三节  渔业现状

           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渔业产量由大库捕捞产量和网箱养殖产量组成,2004年紧水滩水库渔产量为1781.2吨,石塘水库渔产量为640吨(见表1-2)。

             表1-2           2004年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渔业产量

地点
大库捕捞
网箱养殖
小计
占全市(县)渔产量的%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紧水滩水库
龙泉市
183
214
498.2
1034
681.2
1248
31.5
云和县
340
272
760
760
1100
1032
47.6
合计
523
490
1258.2
1794
1781.2
2280

石塘水库
云和县
50
40
590
590
640
630
27.7

           一、增殖

            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均已实施禁渔制度,执行丽水市政府关于实施春季禁渔制度的通告,每年3月 20日12时~6月20 日12时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包括盘钓、海杆钓),以保护天然鱼类自然增殖。此外每年进行人工放流增殖。

            1.紧水滩水库

            龙泉市的紧水滩水库渔业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人工放流鲢、鳙鱼种140万余尾,夏花200余万尾。另投放规格为5 ~8克/只的中华鳖5000只。 2005年1 月投放规格为7 ~8 厘米/尾的细鳞斜颌鲴40万尾,4月投放规格为40尾~60尾/kg的团头鲂4.03万尾。

云和县的紧水滩水产养殖协会2004年投放规格为30尾/kg的鲢、鳙鱼种105万尾,重35吨。

          2.石塘水库

          2004年投放规格为30~40尾/公斤的鲢、鳙鱼种20万尾,重0.6吨。

          二、捕捞

         1.紧水滩水库

          龙泉市的紧水滩水库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平时设有6道建网常年作业,冬季用“拦、赶、刺、张”联合渔法大捕捞2~3次,2004年产量为150吨。发给个体渔民81本捕捞证,使用网目大6厘米以下、网高4~12米的刺网,捕捞天然鱼类,产量33吨。

          云和县的紧水滩水产养殖协会平时设有3道建网常年作业,冬季用“拦、赶、刺、张”联合渔法大捕捞1~2次,2004年产量为300 吨。个体渔民一般以刺网捕捞天然鱼类,产量40吨。

           2.石塘水库

           由承包人用建网和“联合渔法”进行捕捞,2004年产量30吨左右。发给个体渔民17本捕捞证,使用网目大6厘米以下、网高4米~12米的刺网,捕捞天然鱼类,产量17吨。

           三、网箱养殖

          1.紧水滩水库

          2004年,紧水滩水库有3334只网箱,面积30256米2,产量1258.2吨,平均单产41.59公斤/米2

其中,龙泉市有2314只网箱,每个网箱为4米2,总面积9256米2,主要在道太湾有鱼种箱30只,成鱼箱114只,共576米2;狮子岩有网箱2200只,共8680米2。养殖光倒刺鲃、彩鲤、罗非鱼、乌鳢、草鱼、青鱼等鱼类,产量498.2吨,平均单产53.82公斤/米2

           云和县有1020只网箱,面积2.1万米2,主要在瑞滩湾有2000米2的鲤鱼、草鱼网箱养殖区(上游),6000米2的鲌鱼网箱养殖区;大源湾有3000米2、大牛湾有2000米2、田坑湾有9000米2的鲤鱼、罗非鱼网箱养殖区;大牛对岸库湾有2000米2的鲤鱼网箱养殖区;其中也有养殖青鱼、鳊鱼、光倒刺鲃、斑点叉尾鮰等,产量760吨,平均单产36.2公斤/米2

          2.石塘水库

           2004年,石塘水库有920只网箱,面积1.7万米2,主要在石坑门湾有2000米2、北溪湾有2000米2、小顺湾下游有2000米2的鲤鱼网箱养殖区,在小顺湾有3000米2及其上游大库湾有2000米2的罗非鱼网箱养殖区,其它零星分布的有养殖翘嘴红鲌、光倒刺鲃、草鱼、鳊鱼等网箱。总产量590吨,平均单产34.7公斤/米2

          四、库区管理现状

         龙泉市政府在库区设有协调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库区的正常管理工作。

         龙泉市和云和县水利局分别建有渔政站和渔业执法大队,在市(县)政府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管理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渔业生产中的发放捕捞证、养殖证等,实施库区巡查管理和库区的违规事件处理。

          五、产品市场

          当前,龙泉市生产的水产品主要为外销,约有20%的水产品销售于本地,80%的水产品销往龙游、建德、温州等地;云和县则有40%的水产品销售于本地农贸市场,60%的水产品销往温州、金华、宁波等地。

           六、网箱养殖主要制约因素

          (一)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由于网箱养殖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无有效的统一经营管理体制,分散经营制约了渔业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二) 网箱养殖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网箱养殖生产水平相差悬殊,单产高的可达100公斤/米2以上,低的则20公斤/米2都不到,无规范性养殖技术。

          (三)支撑体系薄弱

           一是渔业基础设施差,资金不足;二是养殖苗种主要从外地购入,成活率低,养殖成本高;三是渔用饲料质量问题较多;四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资源与环境监测力量薄弱;五是水产品几乎全部鲜销,未有加工。

          (四)科技投入少,技术推广力度不足

          库区主要为山地,交通不发达,在渔业开发利用上,对两库的水质、饵料生物资源的变动、鱼类种群的变动研究极少,未对库区渔业发展的规划和方式进行研究,对网箱养殖生产技能的培训等方面也缺少投入。

          (五)信息网络不健全,资金缺乏

          渔业生产者的小农经济思想尚未转变,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加之信息网络不健全、资金缺乏等,使之未能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时间

          本规划为2006年~2015年。

          二、指导思想

         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市委“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加强对紧水滩和石塘两水库的网箱养鱼有效管理和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加投入为支撑,在确保两库当前优越的自然景观、良好的水质环境及物种多样性和库区其他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对两个水库的网箱养鱼进行科学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水域利用率,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推进养殖管理制度,促进水库网箱养鱼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沿库乡镇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创造新的空间。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网箱养鱼发展以确保水质为前提

          两个水库的网箱养鱼发展均以确保护水质为前提。根据水体交换率适度发展投饵网箱养殖,通过控制养殖品种、密度及降低饵料系数等措施避免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二)坚持网箱养鱼发展与旅游、航运发展相协调

         确保两水库内的航道畅通,本规划将航道划为禁渔区。经龙泉市或云和县政府批准的旅游规划区内发展网箱养鱼需符合旅游区规划。

         (三)坚持网箱养殖总量控制、合理布局

          根据对两库的水质要求,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总量,确定养殖规模,合理布局。规划为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原则上鼓励沿库农民进行网箱养鱼,发展休闲游钓业等,限制外来户的投饵网箱养殖规模。

          (四)坚持科学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规划必须符合库区实际,措施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全面规划,分阶段实施

          在按规划逐步发展网箱养殖的同时,建议强化人工放流增殖,加强对渔民的技术支持。由于目前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水情变化及时调整相关措施。

           四、规划依据

          本规划主要依据下列法律、法规和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 农业农村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农渔发[2002]5号)

         6.《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2005年11月)

         7.《浙江省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2002年9月)

         8.《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2年10月)

        9.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春季禁渔制度的通告(2004年3月10日)

        10. 《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26日)

       11. 《浙江省水环境水功能区划》(2005年12月6日)

          五、总体目标

          依托两库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紧水滩水库到2010年,实现水产品产量2610吨,产值4617万元。其中大库的捕捞量为600吨,产值1200万元;网箱养殖产量2010吨,产值3417万元。到2015年,实现水产品产量4650吨,产值8175万元。

石塘水库到2010年,实现水产品产量1100吨,产值1894万元。其中大库的捕捞量为80吨,产值160万元;网箱养殖产量1020吨,产值1734万元。到2015年,实现水产品产量1650吨,产值2850万元(详见表2-1)。

             表2-1          2010~2015年紧水滩和石塘两水库渔业发展总体规划

地点与项目
2010年
2015年
产量(吨)
产值(万元)
产量(吨)
产值(万元)
紧水滩水库
合计
2610
4617
4650
8175
大库捕捞
600
1200
900
1800
网箱养殖
2010
3417
3750
6375
石塘水库
合计
1100
1894
1650
2850
大库捕捞
80
160
150
300
网箱养殖
1020
1734
1500
2550

            六、总体布局

            除按丽水市政府规定的每年3月20日至6月 20日为春季禁渔期,两库内全面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外。依据紧水滩和石塘两水库的功能和特点,进行渔业功能区划,为保护水质划出禁渔区、资源增殖保护区、捕捞区、网箱养殖区和休闲渔业区。

           (一)网箱养殖区

          要为两库的库湾区或沿岸带。

          (二)禁渔区

           水库大坝前2公里、港口码头与主要取水口周围1公里范围内和通船航道,实施全年禁捕禁养。

           (三)资源增殖保护区

           资源增殖保护区内禁止捕捞,可以网箱养殖。

          龙泉市紧水滩水库的安仁库湾,安仁码头以南的约 2000亩水域划为资源增殖保护区,主要保护鲢、鳙鱼种,细鳞斜颌鲴和团头鲂等鱼类;云和县紧水滩水库的麻垟库湾,黄岗行政村到麻垟行政村之间的约3000亩水域划为资源增殖保护区,主要保护鲤鱼、黄尾鲴、翘嘴红鲌等鱼类。

石塘水库的大源库湾,面积约150亩为资源增殖保护区,主要保护鲤鱼、黄尾鲴等鱼类。

         (四)捕捞区

        除常年禁渔区、资源增殖保护区和网箱养殖区外的水域。

        (五) 休闲渔业区

         与市(县)旅游规划结合,将龙泉市紧水滩水库的狮子岩库区,云和县紧水滩水库的开心岛水域,石塘水库小顺村附近水域,划为休闲渔业区。

第三章  规划的内容

          渔业的净化作用是生物净化,尤其是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多是一级和二级处理,一般不处理溶解性的磷、氮等无机物,因而氮、磷污染和水域富营养化难以治理,而渔业净化是去除氮、磷污染的最好方法,还能去除部分钙、钾、钠等盐类,它能起到三级处理的作用。因此在发展网箱养鱼的同时,规划了增殖渔业和捕捞渔业的发展规划。

第一节  网箱养鱼生产控制规划

         一、目标

         在养殖容量许可范围内,对湖区养殖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控制养殖规模、品种、密度,规范养殖投入品的管理。全面实施养殖准入证制度,逐步推行水面有偿使用机制。

紧水滩水库:

         2010年网箱养殖产量2010吨。2015年网箱养殖产量达3750吨。

         石塘水库:

         2010年网箱养殖产量1020吨。2015年网箱养殖产量达1500吨。

         二、具体要求

         (一) 网箱单位面积

         两个水库的网箱之单位面积在4米2~25米2,养殖户可自定。

         (二) 饲料系数

         使用配合饲料,饲料系数≤2。

         (三) 网箱养殖面积的制约因子

         网箱养殖以产量为指标值,网箱面积随平均单产提高而限制或减少。

          2010年

         根据2004年网箱养殖情况分析,紧水滩水库的龙泉市网箱面积在平均单产提高到60公斤/米2前,可发展到16000米2面积;云和县则在平均单产提高到50公斤/米2前,可保持原有21000米2面积。石塘水库在平均单产提高到60公斤/米2前,可保持现有17000米2面积。

提前达到平均单产水平的那一年起,相应减少网箱养殖面积。

           2015年

           以2010年的网箱养殖水平来决定。如两个水库的平均单产均达75公斤/米2,则紧水滩水库布局50000米2(龙泉市、云和县各25000米2);石塘水库布局18000米2

          表3-1供参考。

          表3-1  规划期内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的网箱养殖控制情况

水库名
地点
2004年
2010年
2015年
面积
(m2)
产量
(t)
均单产
(kg/m2)
面积
(m2)
产量
(t)
均单产(kg/m2)
面积
(m2)
产量
(t)
均单产(kg/m2)
紧水滩
合计
30256
1258.2
41.59
37000
2010
54
50000
3750
75
龙泉市
9256
498.2
53.82
16000
960
60
25000
1875
75
云和县
21000
760
36.2
21000
1050
50
25000
1875
75
石塘
云和县
17000
590
34.7
17000
1020
60
20000
1500
75

          三、养殖品种

鲤鱼、鳜鱼、罗非鱼、草鱼、鲈鱼、鳊鱼、翘嘴红鲌、光倒刺鲃、斑点叉尾鮰等及其它宜养品种。

         四、布局

         (一)紧水滩水库

         凡已列入旅游开发规划的库湾,网箱布局需共同商榷。凡经渔政管理批准的大网捕捞作业基地,不设置网箱养鱼。

          1.龙泉市

         道太,狮子岩,大坪,安仁口,花庵,源口,武溪,沈村等库湾均可设置网箱。其中凡有航线的应留出宽为200米的航道,不布设养鱼网箱,规划布局见图2。

         2.云和县

         小牛,大牛,垟后,龙门畈,田铺,瑞滩,枇杷坑,竹坑,饭甑笼,乌头坑,坳坑,建源,建升等库湾均可设置网箱(布局见图3)。凡有航线的应留出宽为200米的航道,不布设养鱼网箱。

          (二)石塘水库

           石门坑,北溪口,大源口,平畈,坝内,麻车岗岭脚,外寮坑等库湾均可设置网箱。局村―山潭―木洋库湾水面因列入旅游开发,暂不规划网箱养鱼,规划布局见图4。凡有航线的应留出宽为200米的航道,不布设养鱼网箱。

          五、投饵网箱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种源

         凡进入网箱的鱼种必须经过渔业主管部门的检测和检疫。

         (二)饲料质量

          渔业主管部门应监督用于网箱养鱼的饲料,渔用配合饲料必须符合国家NY 507无公害饲料的标准。渔用药物使用也必须符合国家NY 5071-2002标准。

           (三)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

           不科学的网箱养殖中会因过度投喂而出现残饵,加之鱼的排泄物以及不恰当的使用鱼药等,会对水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必须严格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予以防范:

          1.投饵网箱单位平均产量控制在75公斤/米2左右;

          2.网箱合理布局,应以一字型排列,控制行距10米以上。不以棋盘型设置,防止病害传播。

          3.选购适宜饲料,以含蛋白质30%,磷0.6~0.8%为宜。积极推广使用高质低耗的膨化饲料。

          4.科学投饲,控制投饵系数1.5以下;

         5.水库放养鲢、鳙鱼以抵御由网箱养殖带来的富营养化影响。

         6.规范和推广高效的、健康的养殖模式。

          六、重点项目及经费估算

         紧水滩水库和石塘水库到2010年网箱养鱼达到一定的规模,但需要渔业主管部门有较大的支持力度,主要在示范和推广规范化养殖技术上,其重点项目为:

           (一)规范化网箱养殖特色水产品示范试验

          2006~2008年进行规范化网箱养殖特色水产品的养殖技术(指网箱结构、养殖品种、放养密度、饲料及投喂方式、防病技术等)示范。本示范试验在紧水滩水库的龙泉市和云和县各以16个4米2网箱、石塘水库以6个4米2网箱为示范。需经费90万元。

          本项目建议由丽水市以及龙泉市、云和县等二级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

           (二)网箱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对养殖户的扶持为主(如对网箱、鱼种、饲料等的少量补肋),需经费50万元。

两项合计,总经费为140万元。

           表3-1    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投资
(万元)
起止年限
备注
网箱养殖特色品种示范
22个4米2网箱的示范养鱼
管理费用
90
2006~2008

网箱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推广中对养殖户的少量补助
50
2006~2007

合计

140


第二节  增殖发展规划

一、目标

(一) 加强两库的鲢鳙鱼的增殖放流

紧水滩水库年投放鱼种规格为30尾/公斤的鲢、鳙鱼种150万尾。石塘水库鲢鳙鱼年投放30万尾以上。鱼种为外购,要确保投放到位。

(二)强化野生鱼类资源增殖保护

对鲴鱼、鲤鱼、鮊类等资源调查并确定其产卵场,在繁殖期实施产卵场保护,以增殖资源。继续实行季节性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加大库内野生鱼类资源保护力度,促进野生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库区渔民收入。

二、重点项目和投资估算

(一) 鲢、鳙的人工放养

重点保证项目首先为鲢、鳙鱼的人工放养,投入主体为大水面承包经营单位。紧水滩水库每年投入鲢鳙鱼种150万尾,约需25万元,其他管理等费用约需10万元。石塘水库每年投入鲢鳙鱼种30万尾,约需5万元,其他管理等费用约需3万元。五年合计约为220万元。

(二) 其它放养

重点对1~2种土著鱼进行增殖技术研究,放养鱼虾鳖类可视苗种来源和经费情况,每年不间断放养,以增加大库的生物多样性,约需50万元。

(三) 资源调查和增殖技术研究

两个市(县)渔业主管部门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和土著鱼类增殖技术的研究,2006~2007年完成两个水库的鱼类资源调查,约需20万元。

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与单位筹措资金引进新品种,开展养殖试验,其试验费约80万元。四项合计,总投资为450万元。(详见表3-2)

表3-2     紧水滩、石塘水库的增殖渔业发展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投资
(万元)
起止年限
备注
鲢鳙鱼的放养
紧水滩水库年放养150万尾鱼种与管理费用
石塘水库年放养30万尾鱼种与管理费用
180
40
2006~2010
自筹
其它鱼虾鳖类放养
放养土著鱼类、鳖等
50
2006~2010

鱼类资源调查5
资源调查费
20
2006~2010

新品种引进试验费
引种及放养试验费
80
2006~2010

合计

370


第三节  捕捞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2010年,紧水滩水库捕捞达600吨,石塘水库捕捞达80吨,其中80%以上为鲢鳙鱼。

二、具体目标

(一)“放养”承包单位

渔业公司(水产养殖协会)以捕捞放养的鲢鳙鱼为主,各保持原有的渔具种类、数量、作业方式、渔船数量和马力总额,如要增加需经渔业主管部门批准。

(二)群众捕捞

群众凭证捕捞库内自然繁殖的野生鱼类。

紧水滩水库捕捞许可证限150张以内,龙泉市、云和县各75张。捕捞作业时一船一证,每证配置8 副捕捞网具,并实施网具挂牌捕捞制度。群众捕捞渔具主要用网目规格不超过6厘米、网高小于12米的单层刺网捕鱼,其次为虾笼、钓具。

 石塘水库捕捞许可证限20张以内。

第四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一) 建立产业化发展保障机制

1.积极筹建库区网箱养鱼支撑体系

库区网箱养鱼的发展必需要有苗种、饲料供应外,重要的是推广规范化养殖技术以提高产量,养殖期间的渔业水质监测和病害防治技术需相应跟上,产后又亟需渔港和水产品市场的支撑。因此在2006~2010年间,龙泉市和云和县的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市 (县)的渔业发展和本规划的需要,逐步考虑苗种繁育(供应)、饲料供应、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渔业水质环境监测站和病害防治站,简称“三合一”站)的统一布局与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加强库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力量,使库区网箱养殖能成为渔业产业链中的一环。

2.完善库区渔政管理(执法)体系建设

政府制定政策后,库区管理和规划实施由两县(市)水利局组织实施,包括信息引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保护养殖业者按照自主经营的原则发展生态渔业,实现增产增值,为在库区有序发展创造条件。

3.保护拥有水面使用权者的权益

水面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参与水库网箱养鱼开发,必须解决好水面使用权问题。采取发放养殖证是对在库区进行养殖的农渔民、企业明确其使用的范围,并给予保障。对不符合规划要求需要调整的,在划定的养殖区创造基本条件,并给予按时调整到位的一定的经济补偿。

对持有捕捞证的农渔民,保障其在规定的范围内作业,不受影响。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资机制

1.投资机制

尊重农民的投资意愿,谁投资谁受益,国家保护,长期不变;国家重点扶持公益性项目,经营性项目由企业和个人投资为主。

2.政府资金扶持方向

主要为公益性、基础性、示范性项目和政策性产业引导扶持奖励等,如水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扶持农渔民发展渔业生产等,提供贷款和担保,以引导养殖向规范化、标准化、环保化发展。

3.融资政策

对于企业,政府或可通过贷款贴息的方式,降低其贷款的风险,引导银行放贷,但还款担保和资产抵押由企业自行承担。对于分散的养殖农户,可以小额信贷的方式向农户放贷,实行连环互保。

(三)加强渔业产业化领导

1.养殖规划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养殖区域的调整,在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后,对不符合本规划的养殖对象应进行迁移,政府对迁移对象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2.为确保渔业的健康发展和水环境不被污染,必须加强对水环境的动态监测,加强对工业、城市污水的无害化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杜绝污水、垃圾直接向水库排放。

二、管理措施

1.实施网箱持证养殖制度,控制和调节网箱养鱼规模,并加强日常监管。

2.加强水质监测和监管,确保水质不富营养化。

3.规范大库鱼类增殖放流行为,特别是鲢、鳙鱼放养数量、规格和起捕规格、产量。并定向增殖有利于水质保护的鱼类等水生生物,使渔业生产成为对水质富营养化起缓解或治理作用的保水渔业。

4.关注水库旱、洪情况,适时调整网箱养殖规模。

三、技术措施

1.实施科教兴渔战略,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要大力推广成熟的网箱养殖实用生产技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养殖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等。

2.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技术推广体系,发挥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先进实用技术更好地运用到生产当中。

3.要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让农民更多地了解外界信息,更好地掌握先进的鱼类饲养技术和市场动向。

四、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库区放养的鲢鳙鱼鱼种和养殖的鱼种大部分从外地购入,还有饲料等,为确保投饵网箱养殖的健康发展,可为农渔民建立保险政策,如每亩网箱每年投保一定的资金,在遇到风险时得到一定的赔偿,将会增加农渔民网箱养殖的信心,有利于湖区网箱养殖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第二节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两库发展渔业实行总量控制,适度发展。目前水库水质清瘦,大力发展鲢鳙鱼等有机渔业受天然饵料生物的制约;为保护水质,网箱养殖名特鱼类控制在较低量,但其经济价值较高,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010年紧水滩水库捕捞的鲢、鳙鱼在强化管理后能达到有机鱼标准,因此产量为600吨时的效益会大增,估算在的捕捞产值比2004年增2.4倍,新增产值约714万元;网箱养鱼向养殖名特鱼类发展,其产值比2004年增1.9倍,新增产值约1623万元,合计新增产值约2333万元。

石塘水库捕捞的鲢、鳙鱼在强化管理后能达到有机鱼标准,因此产量为80吨时的效益会大增,估算捕捞产值比2004年增4倍,新增产值约120万元;网箱养鱼向养殖名特鱼类发展,其产值比2004年增2.9倍,新增产值约1144万元,合计新增产值约1264万元 (见表4-1)。

此外,休闲渔业中的游钓渔业可以提高效益30%以上,餐饮业也可以成倍提高水产品效益(均未计算在内)。

表4-1                   2010年两库渔业效益估算

项   目
2004年
2010年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产量
(吨)
增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增产值
(万元)
紧水滩
捕捞
523
486
600
77
1200
714
养殖
1258
1794
2010
752
3417
1623
小  计
1781
2280
2610
829
4617
2337
石 塘
捕捞
50
40
80
30
160
120
养殖
590
590
1020
430
1734
1144
小   计
640
630
1100
460
1894
1264

注:2004年产量、产值为实际数。2010年捕捞产值按有机鱼价计,约2万元/吨;网箱养殖按1.7万元/吨计。

二、社会效益

两库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建立有机鱼和无公害鱼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推进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本规划实施后,建立起良好的库区渔业生产秩序,带动大水面承包企业发展有机渔业生产,网箱养殖则为库区农漁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若同时发展水产品加工,可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为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和出口创汇创造条件。休闲渔业带动以鱼为主的餐饮业、游钓业的发展,促进全市(县)整体经济发展。

三、生态效益

本规划不但有利于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更有利于两库水质的保护。

放流增殖鲢鳙鱼能够减轻水质的富营养化,对于净化和改善湖区水质具有显著的作用。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因子,在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功能,鱼类将营养物质转化成水产品,通过人们捕捞行为将营养物质以水产品形式带出库区水域,减轻水体氮磷营养负荷,最终减缓水的富营养化进程。

由于采取有效的增养殖措施,使库区鱼类组成和饵料生物资源相适应,鱼类种群结构趋合于理,库区其它有机鱼类得到保护和发展。

第五章  发展渔业的环境评价

一、增殖渔业对对库区水质有改善作用

渔业水域的净化作用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实现,鱼类是水体净化的主导因素。进入水域的悬浮、胶体、溶解、沉淀有机物被鱼类和各种动物摄食或被细菌分解为无机物,氮、磷等无机盐类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鱼类则在摄食各种动植物时,将氮、磷等营养盐富集到鱼体。当捕捞渔业将鱼体捕出时,就减少了(即带出了)水域中的氮、磷含量。鱼类一般含氮2.5%~3.5%、磷0.3%~0.9%左右。即每从水中捕捞1公斤鱼或在不投饲料的情况下生产1公斤鱼,就可从水中取出约25~35克氮和3~9克磷,表明鱼类是水域净化的生物因素之一。

(一)捕捞产量由水中带出的氮、磷量估算

由本规划制定2010年紧水滩水库捕捞产量600吨,可由水中取出15 ~21吨氮和1. 8 ~5. 4吨磷;石塘水库捕捞产量80吨,可取出2吨~2.8吨氮和0.24吨~0.72吨磷。

制定的2015年紧水滩水库捕捞产量900吨,可由水中取出22.5吨~31.5吨氮和2.7吨~8.19吨磷;石塘水库捕捞产量150吨,可取出3.75吨~5.25吨氮和0.45吨~1.35吨磷。

(二) 增殖发展的规模与对水域净化作用呈正相关

上述估算表明,放养鱼类和增殖发展的规模越大,对水域的净化作用也就越大。但是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是有限的,放养鱼类和增殖规模是受限的,开展投饵网箱养殖会增加水体的营养程度,从而有利于放养鱼类增殖。

二、投饵网箱养殖对水质影响

(一) 投饵网箱进入水体的有机物、总氮、总磷程度估算

假设两个水库投饵网箱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据有关研究,若饲料蛋白质含量  32%,当饲料系数为2时,2000克饲料转化为1000克鱼时,大部分被鱼类用于维持基础代谢和作为能源消耗后,以粪、尿的形态进入水域;约有15%的饲料未被摄食,作为残饵进入水体。实验表明,这一转化过程中约有70克氮、14克磷和800克有机物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水体。

渔业污染的强度和养殖容量、单位体重产污量呈正相关,与水域的径流量呈负相关。

1.紧水滩水库

2010年紧水滩水库网箱养鱼产量2010吨时,由养殖产生氮量为0.045毫克/升,磷量为0.009毫克/升,有机物污染量为0.512毫克/升;2015年产量3750吨时,氮量为0.084毫克/升,磷量为0.017毫克/升,有机物污染量为0.956毫克/升。

2.石塘水库

2010年石塘水库网箱养鱼产量1020吨时,氮污染为0.021毫克/升,磷污染为0.004毫克/升,有机物污染为0.24毫克/升;2015年产量1500吨时,氮污染为0.031毫克/升,磷污染为0.006毫克/升,有机物污染为0.353毫克/升。

(二) 投饵网箱养殖对水质影响程度

根据我国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湖库总磷(TP)含量标准为Ⅰ类水质为小于0.01毫克/升,Ⅱ类水质0.025毫克/升,Ⅲ类水质0.05毫克/升。

1.紧水滩水库

据2004年环保局监测紧水滩水库的总磷含量为0.006毫克/升,其中网箱养鱼产量为1258.2吨,估算进入水体的磷含量为0.005毫克/升。2010年由养殖产生磷量虽上升了0.004毫克/升,但计算表明,2010年前网箱养鱼对水域的磷投入在Ⅰ类水总磷标准之内。2015年网箱养鱼达规划产量时,养鱼活动对水域的磷投入为0.017毫克/升,在Ⅱ类水总磷标准之内。

2.石塘水库

据2004年环保局监测紧水滩水库的总磷含量为0.014毫克/升,其中网箱养鱼产量为590吨,估算进入水体的磷含量为0.002毫克/升。 2010年由养殖产生磷量为0.004毫克/升,控制在Ⅰ类水的总磷标准的40%之内。2015年网箱养鱼达规划产量时,磷投入为0.006毫克/升,控制在Ⅰ类水的总磷标准的60%之内。

表明本规划的网箱养鱼在水体自净能力范围内,不会造成库区水域富营养化,同时规划留有较大的可增加产量空间。

(三)投饵网箱养殖的有机负荷估算

由投饵网箱养殖进入水体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成无机物时会消耗氧气,一般用生物需氧量BOD表示。紧水滩水库养殖2010吨和3750吨鱼的有机物污染量分别为0.178毫克/升和0.333毫克/升,会造成水库溶解氧量下降0.06~0.09毫克/升和0.12~0.17毫克/升(以分解100克有机物耗氧350~500克计)。由于水库的水体常年处于流动状态,水域溶解氧量平均为7.92毫克/升,故溶解氧的下降量只相当于水库正常溶解氧量的1%~1.8%左右,对湖区溶解氧含量不会有大的影响。

石塘水库养殖1020吨和1500吨鱼的有机物污染量分别为0.09毫克/升和0.13毫克/升,会造成水库溶解氧量下降0.03~0.04毫克/升和0.045~0.064毫克/升,由于水库的水体常年处于流动状态,水域溶解氧量平均为7.67毫克/升,故溶解氧的下降量只相当于水库正常溶解氧量的0.5%~0.6%左右,对湖区溶解氧含量不会有大的影响。

三、增殖渔业与网箱养殖同步发展的优越性

1.紧水滩水库

2010年增殖渔业由水中带走磷量为0.0013~0.0040毫克/升,而养殖对磷的投入为0.009毫克/升,增殖可净化养殖的14.4%~44.4%的磷污染,则渔业活动进入水体中的磷约为0.0077毫克/升~0.005毫克/升,控制在Ⅰ类水的总磷标准之内。

2015年增殖渔业由水中带走磷量为0.0020~0.0060毫克/升,而养殖对磷的投入为0.017毫克/升,增殖可净化养殖的11.8%~35.3%的磷污染,则渔业活动进入水体中的磷约为0.015毫克/升~0.011毫克/升,控制在Ⅱ类水的总磷标准之内。

2.石塘水库

2010年增殖渔业由水中带走磷量为0.0029~0.0087毫克/升,而养殖对磷的投入为0.004毫克/升,增殖可净化养殖的72.5%~217.5%的磷污染,则渔业活动进入水体中的磷约为0.0011毫克/升以下,控制在Ⅰ类水的总磷标准之内。

2015年增殖渔业由水中带走磷量为0.0054~0.0163毫克/升,而养殖对磷的投入为0.006毫克/升,增殖可净化养殖的90%~271.6%的磷污染,则渔业活动进入水体中的磷约为0.0006毫克/升以下,控制在Ⅰ类水的总磷标准之内。

四、总体评价

1.本规划主要为控制网箱养殖,虽网箱养殖对库区水质有轻微的负面影响,但通过合理布局,加大人工放流鲢鳙鱼类和增殖其它鱼类,可以减少氮、磷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改善水质。

2.网箱养鱼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但如能同步发展增殖渔业,则不仅有利于增殖渔业的发展,还可有效减少网箱养鱼水体造成的污染。

3.国际上一般认为磷含量达0.02毫克/升,水体即被认为富营养化。紧水滩和石塘水库规划的网箱养鱼产量不会使水体富营养化。

总体来看,在两个水库的水体自净能力范围内发展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附件

两水库渔业功能图051206.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