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5·12”汶川大地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次极其可怕的梦魇,无数的生命顷刻间被吞噬,丽水市民这次虽然没受影响,但也无不对这个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的恶魔心存忧虑:丽水会发生地震吗?丽水有没有地震观测台?它们如何作业?带着市民们这些问题,记者向市科技局作了了解。
历史记载:丽水非多震区
从丽水地震历史记载看,1574年,庆元县曾发生过全省历史上最大的里氏5.5级地震,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其他景宁、庆元、缙云、青田等县发生过里氏3~4.75级左右的有感地震30余次。2002年8月9日,庆元县发生里氏3.3级地震。近年来,该县已多次发生有感地震,1998年2月24日,曾发生里氏3.7级地震,造成当地水电站个别设备和其它地方的房屋一定程度的破坏。
丽水有四个地震观测台
目前丽水市范围内共设置有庆元、景宁、龙泉、丽水市区四个地震观测台。根据丽水市防震减灾“十五”计划要求,要合理网点布局,在重点区域增设监测点和必要的强震观测点,增强台网地震测报服务功能,配备与地震工作相适应的人员、经费,和周边地市实行网络联结,达到有效监控本行政区域里氏1.5级以上地震,同时确保15分钟内较准确地测定本市里氏2.0级以上、邻区里氏3.0级以上地震的要求。目前丽水科技局已拟增设丽水地震局。丽水现有地震观测台的规模为:景宁和庆元2个测震;龙泉和丽水2个前兆;1个强震在丽水。
去年庆元发生3次地震
丽水市科技局(地震局)李林告诉记者,地震观测台通过专线将地震数据传至省局台中心后,再通过省里所有点或大部分点汇总,分析后得出结论。李林说,根据监测信息,丽水2007年共发生过3次地震,地点都在庆元。分别是8月13日1点49分,里氏2.4级;10月3日5点03分,里氏3.1级;12月10日6点12分,里氏3.0级,均在当地引起较强反响。
地震具体时间难以预报
李林说,地震预报这门学科是当今世界上的科学难题之一。对于震前预兆,其实也不是没人研究,但类似灾前动物异常,并不能体现一一对应的规律,这是最大的难点。比如说“5·12”地震前,江苏某地的山塘失水,那与震区相距很远。根据地震前兆可以对地震作出一些中长期的预报,比如说“某地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可能会发生某级的地震”之类,但要准确到某时某地会发生多大的地震,目前还是做不到的,它与实际的防震效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李林还举例说,这次地震前,有媒体报道绵竹大规模蟾蜍迁徙现象,也许中国地震局内部可能存在某种对川北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只是可能而已),但地震局就此要求政府命令川北地区的几千万人民,在三个月内露宿街头,且不进厂房、办公楼上班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积累防震知识在平时
有相关防震知识的人,在地震中能获得更多的逃生机会。李林称,不能认为这个地方历史上从未出现大地震就放松警惕,历史上不出现地震的地方,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不会出现。平时我们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面对地震发生时不能恐慌,特别是在遇震时要镇静,采取就地避震。另外,大家对房子的装修要慎重,不能轻易改变房子的建筑结构。
四个地震观测台
【庆元数字地震观测台】
位于庆元县城郊,为丽水市级地震台站,属于“十五”项目“浙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是丽水最早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地震观测台。始建于2001年,同年8月完成数字地震仪器安装,并进入试运行,总投资21.75万元。运行多年来,能按时准确报送测震资料,连续完整,曾多次在省地震局组织的年度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获奖。为监测全市地震活动情况,提供完整的地震波形资料,及时、准确地为当地政府提供有关的震情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景宁数字地震观测台】
景宁地震数字测震台是丽水市继庆元后第二个建成的地震观测台。该地震观测台自2005年6月中旬开始动工兴建,同年11月中旬投入使用,国家及省地震局技术人员完成了景宁地震数字测震台测震仪的安装调试。现该台已能成功地采集数据,并入全省地震数字台网。景宁县英川一带以前曾经发生过轻微地震,建设地震监测台有利于观测滩坑电站建成后,库区内外的地震带变化。
【龙泉数字地震观测台】
经浙江省地震局专家安装调试后,龙泉地震观测台于今年4月下旬开始试运行。该地震观测台的运行,提高了应对和处置突发地震灾害能力,保证地震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丽水市区地震观测台】
丽水市区地震监测台包含:强震观测台和一个地震前兆台,位于联城镇路湾村西北面的寮前村一片桔地里。国家地震部门已将城市地震工作列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该地震监测台的建设将使丽水主城区地震应急防御能力有所提高,为实现对本市可能发生里氏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防震减灾主管部门力争震前预测向政府报告,做到灾前有所准备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扭转我市地震预报前兆技术单一落后,不成网的现状,使地震前兆台网技术装备和测报水平达到国家地震观测台网(站)的要求。满足一旦发生有强烈影响或破坏性地震时,对灾情的快速预测和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