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已归档) >> 县市区特色做法
庆元县深化拓展“树新形象 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8-06-27 10:20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政府
 

 

庆元县深化拓展“树新形象 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

     

根据省委、市委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4月份以来,我县结合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深化驻村联心制度以及推进技能型乡镇政府工作安排,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进一步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

一、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精心部署、广泛动员,迅速掀起深化拓展主题实践活动的热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把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对主题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在省委、市委作出深化拓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决策部署后,4月10日经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下发了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表,明确了主题活动的内容、方向和要求。二是全面组建工作网络。在县委组织部设立了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专门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开展具体工作。各乡镇、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党委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全力抓好主题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对主题实践活动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抓,做到定领导、定部门、定岗位、定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精心组织,强化督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各乡镇、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启动了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纷纷成立了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主题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由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对各月份主要工作进行预先安排,明确下阶段工作主题,以便各级领导干部及早制订出活动方案,保证“工作与活动两不误、两推进”。建立了主题实践活动联络员制度,加强与领导及各乡镇、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由县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对各单位、部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特色工作、典型做法予以及时宣传推介;对一时未取得成效,但有实际作用的创新做法,予以支持和 鼓励;对进度缓慢的单位,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推动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3、新闻媒体紧扣主题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简报等渠道,紧扣活动主题,加大对主题实践活动进展情况的跟踪报道,及时总结宣传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县上下掀起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热潮,进一步激励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树好公仆形象。

(二)深入基层,以民为本,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1、蹲点调研谋发展,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为摸清制约创业创新的主要问题,摸清基层和群众对上级机关服务创业创新的主要期盼,摸清基层和群众对推动创业创新的政策要求,研究提出服务基层、推进创业创新的办法举措,县委书记蔡小华的率先垂范,于4月24日-30日深入黄田镇中济村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其他领导干部也纷纷行动:一是走近群众访民情。通过召开多个层面的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设立民情意见箱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社情民意,特别是25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的增收问题。县级领导班子成员28人下基层调研,累计135天,所到村66个、企业26家、走访农户706户次;县直机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达284人,累计803天,所到村87个、企业95家、农户1407户;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达163人,累计489天,所到村178个、企业33家、农户976户,全县共召开民情分析会449次,征求意见建议549条,撰写蹲点调研手记483篇,创业创新建议书275份。

二是化解矛盾解民忧。广泛开展“基层服务赶集日”、“当一回驻村干部”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172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42件。三是围绕发展促民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结合“党员服务中心”、“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和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工作,检查指导乡镇干部学用技能、驻村助企联心等工作,帮助蹲点村理清了发展思路,并落实帮扶项目270个,落实帮扶资金103.3万元。

2、结对联系送温暖,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我县将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作为活动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县委书记蔡小华率先垂范,多次深入乡镇摸实情、找问题,力求以民生问题的深入解决,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思想感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对症下药”确定帮扶方式。对目前我县年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进行排摸,按照不同致贫原因,采取增收帮扶、保障帮扶、救济帮扶、督孝帮扶、引导帮扶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帮扶。二是调查摸底培育发展能力。为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制定了三年增收千元工作计划;建立了干部走访低收入农户制度,摸清每一个低收入农户情况,建立台账,实行开发式扶贫,开展产业帮扶。三是结对帮扶落实责任。进一步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扶贫帮困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类一策”和“单位结对片、干部结对户”的具体帮扶措施。全县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了结对帮扶,全县低收入农户已经按要求全部结对到位。

3、实事为民,树立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新形象。一是开展“十件实事为百姓”活动,着力解决民本民生实事。在全面调研、充分论证、反复酝酿的基础上,我县确定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10件实事,就确定的实事内容、责任部门、责任领导等有关内容进行公示,公开承诺,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各乡镇与联系部门也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必须办好的5件以上民生实事,20个乡镇共确定了115件民生实事。同时注重实事承诺制度的实施,在《今日庆元》及政府网上向社会公开了这些民生实事。目前县级层面的新农医参合率90%以上、筹资标准达到人均100元和廉租住房受益家庭45户两件实事已基本完成,乡镇和部门的实事正在进行中。二是充分利用活动载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深化“企业服务年“为载体,建立了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建设工程、乡镇等制度,明确联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促进10件实事及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四)深入调查,破解难题,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1、排摸梳理确定难题,坚持紧扣实际,突出“全面、准确”。一是着眼于全县中心工作大局,做到确定难题与农民增收、项目推进、环境整治、解难帮困相结合,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2007年十件大事、实事相结合,与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及职责分工相结合。二是着眼于乡镇、部门工作实际,确定了科学发展、关爱民生、维护稳定、基层组织建设四个方面的难题。三是着眼于贯彻省、市委“五个摸清”的要求,采用了“领导亲自点难题、民主恳谈定难题、来信来访理难题、提案议案挖难题、蹲点回访找难题、网络平台征难题”的排摸难题“找难六法”。全县共梳理出各类难题202个,并分别确定了破解难题的责任领导和牵头单位及乡镇。

2、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坚持科学指导,突出“细致、到位”。一是落实责任,采取“领导联手”。 在县级层面,对梳理出来的难题,根据职责分工,确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作为破解难题的第一责任领导负责主抓,直接领导和指导具体的破解行动,人大、政协班子成员结合各自专长积极配合、参与。部门、乡镇党政班子在破解自己负责联系难题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党委、政府破解涉及本单位的难题,点面结合,各个击破。二是落实成效,建立“破解难题承诺制”。通过政府门户网、《今日庆元》等媒体公开相关事项,向群众公开承诺,让群众清楚难题的内容;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基层群众代表监督难题破解情况,让群众明白破解过程;公开领导干部的“工作案例”,让群众知晓破解结果,让群众评议破解成效。

3、齐心协力破解难题,坚持真抓实干,突出“灵活、务实”。 在专项行动期间,领导干部既做破解难题的指挥员、协调员,又做破解难题的“运动员”。一是在工作方法上,注重民本。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分类座谈集民智、走村串户访民情、发放问卷听意见等形式,广泛收集民意。现部门已确定35个,乡镇已确定24个民主恳谈项目,准备于7月初开始实组织恳谈与听证。二是在工作方式上,注重实效。建立“统一编号,建立台账;挂牌追踪,掌握进度;督查通报,敦促落实;审核销号,不走过场”的“四步走”要求,建立了破解难题“挂牌销号”制度,确保破解难题不走过场,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在工作载体上,注重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会两活动”上,“两活动”是指:继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月”、“村级民主管理集中性规范化建设”等活动,巩固和深化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党员标杆管理工作,并把为民办实事情况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情况列入机关党员标杆管理考核内容,推动各级干部直面矛盾,多做实事,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破解难题、操作到位的能力。“三会”是指:在县直机关部门实行“一员四助理工作例会”,在乡镇召开“驻村指导员工作例会”,在农村推行由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党务村务工作例会”,通畅矛盾难题破解进展情况联络渠道,形成沟通的机制、监督的机制和评价的机制。

(五)服务创业创新、服务改善民生,送服务活动真正为民。

我县以技能型乡镇政府和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抓手,结合“基层服务赶集日”活动,不断完善县乡村为民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创业创新送服务”活动。面向创业创新主体,开展政策、科技、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创业创新能力、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使广大群众进一步感受党委政府的关怀,感受主题实践活动的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已开展送服务下乡活动179场次,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978件,受益群众达51300人。其中“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 演出40余场、送电影下乡450场、送书下乡2300多册;各医疗机构开展送医送药入基层进社区活动8次,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专题讲座3场次,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培训及技术提高活动2次,免费提供药品价值18000多元,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000多份;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县农办、县供销社等部门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活动,共培训2000余人次;其他部门和单位也纷纷结合各自职能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毛竹冰冻灾后自救与抚育、高山蔬菜种植与管理、黑木耳栽培技术、计量惠民等培训活动,为百姓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二、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维护和发展了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联千家、送温暖”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走访慰问了农村困难群众,围绕低收入农户和受灾户的增收问题开展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落实帮扶措施,不但送去了慰问品慰问金,还送去了致富信息和技术。蹲点调研期间,领导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身临其境感受了基层群众的酸甜苦辣,干部对群众的疾苦更上心了;通过开门纳谏、上门问计,群众和干部的心走得更近了;通过为民办事、排忧解难,干部和群众的情更深了;通过宣传政策、上党课,干部和群众的目标更一致了。

(二)深化了对基层情况的了解,锤炼了干部的思想作风。通过“联千家、送温暖”、“为民办实事”活动,我县干部重新调整了自己和群众的位置,进一步树立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蹲点后,领导干部掌握情况更加全面系统了,把握事情更加深入细致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了,开展工作更加有底气了。主题实践活动,使领导干部面对面听到了基层群众的呼声,看到了经济主体的创业艰难,从而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再教育,经受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增强了转变作风的紧迫感,明确了整改方向。

(三)化解了一批矛盾积案,促进了社会平安建设。在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县积极贯彻落实“信访包案制”,对近年来的信访积案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落实领导包案和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减少信访存量、化解信访增量,实现非正常上访“零进京”目标。“信访包案制”使一些信访积案得到解决,增加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我县着眼于固本强基,不断完善和深化技能型政府建设工作,提升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将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列为专项行动中的一个着力点,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及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是贯穿全年各项工作、各个方面的一条主线,切实把握深化拓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向,有利于我县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下半年,我县将继续抓好各项工作,切实推进主题实践活动。

(一)深入开展“创业创新破难攻坚”活动。严格按照破难攻坚活动“统一编号、建立台账,挂牌追踪、掌握进度,督查通报、敦促落实,审核销号、不走过场”的“四步走”要求,及时掌握破难工作进度,并在主题实践活动网站上进行公示。积极贯彻落实破难工作挂牌销号制,确保每件难题都得到解决。

(二)继续推进“创业创新结对联系”活动。认真实施县、乡、村三级实事承诺制,继续推进“为民办实事”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县级10件民生实事进展情况,抓好乡镇和部门确定的实事内容、办事程序和责任人的公示工作,督促乡镇和部门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定时公开办理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配合乡镇做好村级“为民办实事”活动的指导工作。抓好县、乡镇领导干部与联系乡镇、行政村、企业结对及县直机关部门与联系乡镇结对工作。同时,抓好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百厅千局万企联万村”等工作。

(三)深化“民主恳谈和民主听证”活动工作制度。继续深化“驻村助企联心”工作制度,建立驻村干部月例会制度,以会代训,加强驻村干部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技能型干部队伍的建设。县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好督查工作,并确定联系村,及时到村召开“民情分析会”。驻村干部要围绕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目标任务开展驻村工作,要做到“村村有增收计划”,通过责任制的形式,实行驻村干部与村两委成员任务考核,责任同负,考核捆绑。各行政村实行村务质询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党务村务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广泛参与的“党务村务工作例会”。

(四)广泛开展“创业创新送服务”活动。从实际出发,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制约创业创新的关键问题、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根据乡镇的实际需求,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以基层赶集服务日的形式,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下乡村、科技信息进基层、政策法规助群众等送服务活动。在自身开展送服务活动的同时,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与省市对口部门联系,争取和配合省、市对口部门做好对基层的送服务工作,提高送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服务的层次、水平,使更多的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同时,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把送服务活动真正构筑成 “干部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庆元县实践办

                                        2008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