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上海,中国人口最多的现代化大都市。
丽水,长三角城市群中一个欠发达山区市。
原先,这两座城市似乎有些遥远,而如今,这两座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早上还在丽水田头的蔬菜,傍晚就会出现在上海市民的桌上;早上还在上海的工程师,下午就会出现在丽水的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上海市民乘坐着旅游直通车,就像乘公交车一样来到丽水的山区,游山玩水,养生休闲……丽水与上海正呈现出日渐放大的“同城效应”。
撤地设市以来,在分析了比较优势后,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丽水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通过在观念、市场、信息、资本、管理、技术等方面全面接轨,尤其是产业接轨,实现借力发展,破解丽水经济动力不强的问题,推进丽水跨越发展。而正是接轨大上海战略,使丽水与上海呈现出日渐放大的“同城效应”。
打造上海的“菜园子”
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对新鲜农副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且自产能力弱,像上海六成左右的农副产品需要周边省市提供。而丽水在发展效益农业方面拥有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等优越条件。
撤地设市以来,我市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切实抓好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建设面向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市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如高山花卉、绿化苗木、绿色果蔬和食用菌等。
碧湖镇郎奇村原是一个产粮村,以种植水稻为主。2000年以来,看准上海市场的需求,村里农民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长豇豆等经济作物,并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09年,郎奇村村民人均收入6000元,其中,长豇豆的收入占人均总收入30%,蔬菜的收入占人均总收入6成。
郎奇村只是一个缩影,长豇豆生产已经成为莲都区的一大特色主打产业,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莲都“长豇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4.7万亩,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长豇豆生产基地,在生产旺季,每天都有几十车的新鲜无公害长豇豆运往上海、杭州、镇江、南京长三角等地。
丽水的绿色农业成为接轨大上海的排头兵。目前,丽水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菜园子”、 “花果山”。每年,莲都长豇豆、云和雪梨、松阳蚕豆、春玉米等大批蔬菜瓜果源源不断地进入上海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
打造上海的“工作间”
上海是高新技术发源地,而丽水急需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来提高传统产业结构和科技附加值;上海是先进制造业的大平台,丽水正在打造浙西南先进制造业基地,许多企业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的传统企业。
撤地设市以来,丽水的企业大力实施以科研在外、人才在外、实验在外、市场在外,丽水成为孵化基地和生产基地为内容的“四外两基地”,实现借力发展。其中特别加强了与上海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合作,实现乘上海的“大市场”之船出海,攀上海的科研、教育和先进的管理之梯登高,借上海这艘“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航母,驶向更广阔的海洋的目标。
浙江梦天木业有限公司位于浙江最偏远的庆元县,创办之初是一家小企业。面对人才、技术、市场都很缺乏的实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梦天木业把目光锁定了大上海,投巨资在上海媒介上打出“梦天”品牌,设立了20多个销售网点,并同上海木材研究所合作,成立“上海梦天科技有限公司”和“科技设计开发所”,通过借“脑”生财,借“力”拓路,成功地利用上海的科研、人才和市场,实现自身发展。如今,浙江梦天木业有限公司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木门生产企业。
丽水的纳爱斯、遂昌的凯恩和庆元的双枪竹筷等一批企业的辉煌,也都有着与“梦天”一样的异曲同工的发展之路,通过与上海进行生产要素的整合,用足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造上海的“后花园”
资料显示,上海市民出游率国内最高,每年的出游人次在750万人次以上,出游消费旺盛。资料同时显示,超过五成的上海居民喜欢到自然、野趣浓、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旅游目的地。丽水是中国生态第一市,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璀璨,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山水生态是丽水旅游的主要资源,也是吸引游客来丽水的主要卖点。丽水的旅游资源对上海市民形成很大的吸引力。
撤地设市以来,全市各地在大力抓好大景区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和旅游可进入性的同时,将上海作为主客源市场,通过经常性地开展旅游推介,向上海旅行社出台送客鼓励政策等方式,让上海市民逐步了解丽水旅游资源,并最终吸引上海市民到丽水来旅游。
1999年,当开通第一趟发自上海的“假日旅游专列”时,上海游客还是个“稀罕物”。现如今,在丽水的各大景区(点),随时能看到上海游客的身影。而市区、缙云等还先后开通到上海的旅游直通车,上海游客像坐公交车一样,来丽水休闲度假。据统计,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1550.13万人次,上海是我市最大的省外客源市场,上海游客占游客总人数接近二成。丽水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上海人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