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丽水撤地设市10周年(已归档) >> 盛世十年
生态旅游业拉升绿色GDP
发布时间:2010-09-01 08:51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走进景宁畲族自治县大白坑原始森林生态农庄,人们不仅能吃到美味土菜,欣赏到雷竹、四方竹等竹海风光,看到孔雀、珍珠鸡等10余种观赏动物,还可以探秘大白坑原始峡谷。

  农庄老板陈利田介绍,原来,他是靠伐木吃饭,现在,他靠依山傍水的风景,发展农家乐致富。据介绍,去年有1.8万人次来此游玩,给农庄带来了50余万元营业收入。

  撤地设市10年,丽水生态旅游业成为了绿色GDP的主力军。统计显示,旅游业对丽水GDP的贡献逐年提高,从2000年至2009年,旅游总收入从6.09亿元增加到86.87亿元,相当于占GDP的比重从4.5%增长到16.03%。

  丽水,生态资源丰厚、优势突出,是整个华东地区生态保存最完好的“绿色宝地”,有“中国生态第一市”、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美誉。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促进丽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撤地设市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绿色GDP”指导思想,并提出把生态旅游业作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三产的龙头产业来培育。2002年和2005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工作重点等。2008年,我市又出台《丽水市推进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对县(市、区)政府、市直旅游企业的生态旅游经济工作进行考核奖励。

  生态旅游业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生态资本”,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农家乐旅游就是其中最好的佐证。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区龙泉山旅游度假区附近的龙泉市兰巨乡炉岙村,去年,村里六七十家“农家乐”累计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平均每户毛收入达10万元。几年前,“农家乐”旅游还是一个新鲜词,很少人知道这个词语。最新统计显示,丽水共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85个,经营户(点)850多家。农家乐接待游客从5年前的54.95万人次,猛增到去年的386.42万人次。“农家乐”已成为帮助当地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新产业。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时,还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缙云农民麻远圣承包了千亩的山林建起了天寿寺林业观光园。由于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加上100多亩桃李等果树,天寿寺林业观光园每年吸引上海、杭州、永康等地2000多名游客前来休闲旅游,每年的经营收入有100多万元。尝到甜头后,麻远圣不但没有砍树,而且还每年植树绿化,目前已绿化了20多亩山地。

  据“十一五”末完成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丽水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899.8万立方米,比“九五”期末净增2089万立方米,增长54.82%;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突破80%,比全省平均高出20多个百分点。全市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3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1种。全市保存的古树名木有40222株。据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测算,丽水市年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效益总和达2229.1亿元,占浙江省生态效益的五分之一,是浙江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绿色后花园”,承担起全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