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阅读提示
清明时节祭祖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为逝去的亲人送上一捧鲜花、寄一张明信片,或是在墓前与逝去的亲人说说心里话,在网络上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刚刚过去的这个清明节,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方式祭奠逝者、缅怀先贤,一股低碳环保的绿色祭祀之风在丽水市各地盛行,传统的清明节正逐渐回归“清明”,变得越来越文明。
市郊各公墓 鲜花替代了鞭炮纸钱
4月2日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位于丽水市郊的排山公墓迎来了祭奠高峰。现场虽然前来祭扫的人群比较密集,但是在管理员的疏导和指挥下,整个公墓区交通和停车秩序井然。
与前几年的“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相比,今年的清明节显得很清静。几乎所有的市民都是手捧鲜花来祭扫的,除了传统的一些香烛和纸钱仍然有燃烧外,恼人的鞭炮已经基本绝迹。
在市区从事水产生意的刘先生带着妻儿,过来祭拜父亲。他们携带的是一个小花圈和一个清明果食盒。刘先生说,以前就想用这种清爽、干净的形式,到父亲的坟前待一会儿,今年终于做到了,感觉很轻松、很好。
公墓的管理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用鲜花祭扫的人就多了很多,今年更是家家户户都拿着鲜花来。没有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也就没有了漫天飞舞的纸屑,这让公墓区的环境变得更优美,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火灾隐患。
与排山公墓一样,市郊的莲都区公益性生态公墓、富岭大梁山生态公墓、水阁桐岭余天龙公墓、城西桂花园生态公墓,也盛行着同样的文明祭扫之风。
4月2日上午,在莲都区公益性生态公墓,来扫墓的市民基本上以鲜花祭扫为主,只有少数市民还在烧纸钱。
“烧香烛纸钱的越来越少了,现在大家祭扫越来越文明了。”莲都区公墓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许靖说,以前每年的清明小长假都是他最头疼的值班日子,今年与往年相比要好很多了,鲜有焚烧纸钱的祭扫者。
“去年我和老公一起来祭祀的时候,还是买了纸钱和鞭炮的,这两年杭州、丽水都在提倡文明扫墓,我母亲生前也爱花,我就给她带了个鲜花做的花圈,既文明又绿色,也表达了我们后辈的思念。”4月2日上午8点30分,在水阁桐岭的余天龙公墓,从杭州回丽水祭祀母亲的王琳,早早地在母亲的墓前放了一个鲜花制作的小花圈。
青田油竹公墓 清扫替代了焚烧
“纸钱麻袋装、爆竹声声响”,这曾经是青田县市民清明期间祭祖时的情形。但这两天在青田油竹等生态公墓,这些繁琐、陈旧的祭祖老习俗已悄然发生变化。安静地拔草、清扫,然后摆上一盆鲜花和一盆干花,静思片刻,一个简便又心意到位的祭扫活动就以这种绿色的方式完成了。
随着文明祭扫深入人心,记者发现,在青田过去人们普遍采用的烧纸钱、元宝的祭祀方式已逐渐发生改变。在墓区,燃放烟花、焚烧纸钱的市民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鲜花或者干花。山口的林先生与家人一起,带着工具来扫墓,仔仔细细地给先人的坟墓进行了一次大扫除,他说,清明清明,古人的解释,是“清洁而明净”的意思。扫墓本就是为了寄托哀思,时代发展到今天,清明的内涵理应更加文明健康,文明祭祖,既能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敬意,也能给逝者最好的纪念和尊重。
缙云风景山公墓 孙子给天堂的爷爷寄了张明信片
4月4日,天空放晴了。在缙云风景山公墓,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的市民都不再拎着成堆成捆的元宝纸钱,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寄托哀思。
在一块墓碑前,上面工工整整地放着一张手绘的明信片,明信片上画着一棵大树,树底下是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画风很稚嫩,但是看得出来很用心。边上是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亲爱的爷爷,你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我很想你!”短短一句话,却充满真挚的情感。
不远处,在缙云某单位上班的朱先生带着一家人,认认真真地给自己过世的母亲鞠了三个躬。他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市民破除陈规陋习,用更文明和更健康的方式,完成对先人的缅怀。
祭祀网站上 网络祭奠成新风尚
“这个世界没有人比您更爱我,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能取代您在我心里的位置,妈妈,无论你在哪里,我永远爱你。”
“妈妈,女儿想你,愿你在另一个世界每天都快乐,我也会照顾好自己的。”
……
这是在丽水一家祭祀网站上看到的寄语。
虚拟的鲜花、蜡烛和祭品,还有整洁美观的祭坛,如今,许多祭祀网站上,都可以免费申请网络祭坛。只要注册成会员,按照提示可为亲人建立一座永久的网上纪念馆或网上墓地。人们可在网上拜祭,点歌、上香、献花、祭酒及留言、发表祭文、上传相片等。
在丽水工作的刘安是贵州人,在丽水工作,由于工作原因,清明节无法赶回老家祭祖,他找到了一家祭祀网站,开设了一个网上墓园,为逝世的亲人点蜡烛,敬香,给已经离去的亲人留言。
“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祖先,我们祭祀的心意是一样的,古人也有遥敬一说,最重要的就是将他们永远记在心里。”刘安说,网络祭祀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祭祀平台,与传统的上坟扫墓、祭祖追思一样,网络祭祀也能很好地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和怀念,让清明节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