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专栏(已归档) >> 文明旅游
向旅游陋习说“不”
发布时间:2016-09-06 09:32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新闻背景 

文明旅游 你做到了吗?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一到节假日,大家纷纷出游,但是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刻字留念等时常发生,不仅让旅游景点黯然失色,国人的文明素质也为人所诟。

  为了强化文明出行,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早在2006年10月就出台《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倡导旅游中的文明行为。经过多年努力,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逐渐有了文明意识,像是刻字留念、采摘花朵等行为,已经少了很多。然而,不可否认,现在仍然有不少不文明行为存在。

  我市尤女士很喜欢旅游,经常见缝插针抽时间去玩。她说,旅游中总会见到一些游客的旅游陋习。上周六,她正在龙泉青瓷小镇的瓷器展厅欣赏作品,刚好来了一个旅行团,霎时,里面便熙熙攘攘,像菜市场一样热闹,有的惊叹着喊孩子过来观看拍照,有的扯开嗓子,高谈阔论。

  网友“红心”吐槽,出去旅游时,经常看到的一个景象是游客为了拍照而攀爬雕像。像在南京中山陵,前面的石兽都被磨得油光发亮。在我们丽水白云山脚的雕像吹笛牧童上,也经常出现有人和牧童共骑的景象。

  对此,本报与《处州晚报》都开设了“不文明随手拍”“不文明曝光台”等栏目,以此来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很多人因为光膀子、脱鞋、爬树等被网友“抓个正着”而上榜。不少网友表示这些行为“不忍直视”,这些游客太没素质。

  网友“人在囧途”认为,“对于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必须进行重罚,同时,在各种考核中留‘案底’,这样大家出游时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另外,政府也应加强对公民的宣传教育。”

  丽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在我们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旅游,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出游的同时,也请带上文明。

  观点碰撞 

旅游文明需常抓不懈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丽水在“六城联创”活动中率先创建成功的国字号荣誉,说明丽水在旅游方面基础扎实、环境优越、争创有力、认可度高,从此一炮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美名。六年之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时刻,再次提起文明旅游这样的话题,非常有必要。

  其实这两种“城市”的创建,在测评方面虽表述有所不同,但在实质上却高度吻合,旅游城市注重区域性和专业性建设,文明城市则更强调城市的综合性建设,在深度、广度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是一种全域性的创建。这样两种创建活动可以齐头并进,而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旅游就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排头兵、先锋队,是一个向外地游客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更是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游客从短短几天的行程中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现在重提文明旅游,一是说明文明旅游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重要地位,二是作为优秀的旅游城市现在可能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三是保持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是一项不可松懈的长期工作。因此,倡导文明旅游,塑造旅游文明形象,旅游部门责无旁贷,而且必须冲锋在前。首先要摆正位置,正视成绩只是代表过去,要坦诚直面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归零翻篇从头开始,认认真真地对照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的具体要求,仔仔细细地梳理存在的不足和短板。这些年来,哪些方面一直坚持得很好,可以继续保持和发扬;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添彩加分;哪些方面是躺在成果簿上睡大觉,以致失去了应有的特色,从而丧失了竞争优势;哪些方面是降低了标准,弱化了要求,反而拖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后腿。将林林总总的问题和短板找出来,以做大做强丽水旅游为目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改起,通过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文明素质,不断营造文明旅游的氛围,从而助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

    (市直 可靠可靠) 

从众心理要不得 

  每到假期,“文明旅游”话题总是被反复强调,但各种不文明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身在其外,我们总能很明确地表达对各种不文明行为的不认同。但身在其内,我们却也常常忘了自己的原则,于是下意识做出与别人一样的不文明行为。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并非没有意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是“反正别人都这么做了”,成为了大多数人不文明行为的借口。

  当我们准备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低头一看,地面已经到处是垃圾,我们会犹豫是否还有必要再走这几步路。一起出游的游客为了赶时间匆匆从草坪穿过,剩下的几个人便会在“践踏草坪不对”与“不踏草坪会跟不上队伍”之间挣扎。是的,旅行过程中,会发生太多“意外”,让愿意遵守规则的人成为那尴尬的少数派。当“大家都这么做”成为一种判断正误的标准,原本愿意遵守规则的人,立场便不再坚定,从而做出盲目的从众行为。

  “众”这个字由三个“人”组成,个人观点加上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大众观念。盲目从众,会让不文明风气肆意滋长,原本正确的价值观念被逐渐取代。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大家共同营造的结果,如果坚持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就不该与别人同流合污。不要做出违背自己想法的不文明行为,当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其他愿意遵守规则的人便不再孤独。当我们都有勇气向不文明行为说“不”,不文明行为就成了那该反省的少数派。   (松阳 国英) 

从细节处发力 

  这几年来,各地都在发展旅游城市,文明旅游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游客的文明表现也越来越好。归结各地的经验做法,我觉得有些细节值得学习和推广。

  一是要把旅游推广与文明宣传结合起来。许多地方注重旅游推广,却没有把旅游过程中的文明要求体现进去,游客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渠道,习惯于凭经验办事,就会出现诸如在洗手盆里洗脚、在墙壁上刻字留念等。而有些地方会提出“十不准”“三不拿”等要求,这样有助于游客增强自律性。

  二是导游要慎重提醒游客文明旅游。最近,笔者参加某个旅游团,导游就“不要与陌生人打水仗、不要将垃圾扔在溪滩上”等要求进行详细的解说,游客们对“文明旅游”有了实质性的了解,避免了被罚款、被批评等情况。相反,有些导游对不宜做什么、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作详细的说明,自以为游客都了解,结果游客往往容易出现不文明行为。

  三是旅游地要完善相应设施。比如,根据客流量,配备应有的厕所;人性化地设置大人、小孩的小便池;垃圾做到及时清理,避免堆积如山;设置明显的文明旅游提醒标志,让游客过目不忘。

                                                                (市直 寻步丹田) 

宣传教育和出台规则并举 

  近年来,旅游成了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人群渐趋丰富多样化。在旅游过程中,有部分人确实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这与部分旅游者素质偏低,而旅游文明教育管理又相对缺乏有密切联系。非常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民众在旅游过程中的文明素养:

  一是加大教育引导力度。为了提高旅游者对道德规范的知晓率,使旅游者深刻认识到个人形象在旅游中的重要性,旅游地可通过发放旅行须知、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从而引导旅游者形成文明旅游的新风尚。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新媒体手机客户端等,向游客及时推送文明旅游的实用资料,并组织开展“文明旅游随手拍”等活动,从而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环境氛围。

  二是建立文明长效机制。充分借鉴国外或国内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出台《公民旅游行为公约》《生态旅游十戒》之类的具体措施,使旅游者的出游管理有规范,行为有依据。与此同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规章的旅游者给予惩处。

  只有当“弘扬文明旅游、展示良好形象”成为大家的共识,文明之花才会在旅程中美丽绽放。

                                                                 (市直 龙门飞鱼) 

抓好旅游环境是基础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它对推动休闲娱乐、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丽水市“十三五”规划把旅游业作为千亿级支柱产业来打造,丽水旅游在开发、宣传、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改造提升更是刻不容缓。

  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美丽环境是基础,就拿最基础的旅游环境卫生来讲。我们去旅游,经常会看到旅游景点扔着塑料袋、易拉罐等垃圾;看到花草树木被采摘践踏;看到石头、木柱上刻着“XX到此一游”等等与“绿水青山”极不和谐的音符。如何创设“山绿水清、天蓝地净、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环境呢?

  首先要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每位游客要像爱护家庭卫生一样爱护景点,如果人人都做到不乱扔垃圾,地面干净整洁,个别人也就不好意思扔了。同时在景区主要区域设立温馨提示语,如“请手下留情”“前方30米有垃圾桶”等。

  其次要加强旅游服务意识。在景区显眼的地方多摆设垃圾桶,不要让游客垃圾在手中滞留太长时间。景区内要有巡查员,加强宣传、巡查和引导,看到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和引导。

  再次要加强景区管理。根据景区特点要出台加强景区卫生管理制度,让制度上公告牌并立在景区入口、人流集中地等醒目位置提醒游客,必要时可以对违规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罚。 (市直 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