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公安局 >> 应急管理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574X/2018-02276 文号
组配分类 应急管理 发布机构 丽水市公安局
成文日期 2018-12-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浅谈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18-12-14 11:38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公安局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以及现代的网银技术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当前,各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层出不穷,案件不断高发,已经成为群众最为深恶痛绝的侵财犯罪之一,而作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公安机关,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诈骗案件特点,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打防举措,已成为眼下首要任务。 

 

  一、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式 

 

  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经过多年翻新衍生,从以前简单的中奖诈骗、电话诈骗到现在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行诈骗,手段不断提高,类型也多种多样。 

 

  (一)电话诈骗。即犯罪嫌疑人利用拨打电话捏造虚假信息,让受害人上当受骗,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电话诈骗有许多形式,其中包括: 

  1、冒充网络客服诈骗 

  冒充网上商城客服进行诈骗,犯罪团伙的作案时间不限定,可以全天候,而且他们团伙作案,分工明确,引诱受害人按照其指示来进行诈骗。大多数受害者在网购过程中安全意识较低,这极大的提高了犯罪团伙的诈骗成功率。 

  2、冒充单位领导诈骗 

  网络信息覆盖广泛,内容丰富且对外开放,受害人个人信息甚至是同事、领导的信息很容易泄露,从而被犯罪分子利用,犯罪分子甚至模仿受害人同事或领导的声音,获取受害人信任,冒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给其汇款进行诈骗,且多为重复作案。 

  3、冒充党政机关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害怕的心理,冒充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给被害人打电话,称被害人涉嫌犯罪、洗钱等,然后要求被害人根据电话语音提示到ATM机上操作汇款,这样才能免除处罚,被害人很容易因此上当受骗。 

 

  (二)短信诈骗。短信诈骗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手机短信发送给受害人,虚造事实骗取金钱或财物的行为。 

  1、以银行短信积分兑换为由诈骗 

  因为轻信诈骗短信中的“积分兑换现金的活动”,点入链接后,在网络中轻易暴露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且犯罪分子常常使用伪基站发送短讯。 

  2、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编造受害人所预定的航空取消的事实,受害人由于害怕航空延误耽误自己的行程,不加以验证便信以为真,按照作案人的指示给其汇款,最后导致被骗。 

  3、冒充熟人实施诈骗 

  作案人往往会利用受害人的好心以及会对该类信息不加以验证的下意识误区,虚造受害人好友有难的身份,对受害人提出需要帮助的理由,受害人相信对方便给对方汇款,最后导致被骗。

 

  (三)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与一般诈骗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诈骗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 

  1、盗用社交软件账号冒充熟人诈骗 

  作案目标多为喜欢上网聊天人员,年轻人居多。犯罪分子利用黑客软件盗取QQ、微信及有关资料,然后群发消息,如果有人回复就会选择为目标冒充熟人与事主聊天,以各种理由诱骗事主汇款给制定账户。 

  2、利用网络代刷信誉,骗取兼职人员本金、佣金 

  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一些虚假的招聘代刷人员广告,对求职者没有半点学历要求且给予的报酬颇丰,刷单流程又极其简单,受害者受其诱骗后主动与对方联系。对方要求受害人代购游戏卡、充值卡等,并承诺会在之后给受害人本金和返利,在刷单过程中,犯罪分子会给受害人发虚假的支付链接,受害人信以为真,为犯罪分子支付钱款,最后导致被骗。 

  3、网络招聘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首先通过各类网站发布虚假招工信息,假借虚构招聘单位的名义,让受害人交付预定金之类款项至指账户,因为大部分受害人是急于找工作的无业人员,且文化程度较低以及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受到犯罪嫌疑人的诱骗,最后导致被骗。 

 

  二、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 

 

  总体来看,电信网络诈骗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犯罪打击难度大。电信网络诈骗不同于传统的诈骗方式,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的过程中,他们都不会和受害者直接接触,受害者被骗后对犯罪分子的身份信息一无所知,往往只能向公安机关提供作案人的手机号、汇款的银行账户信息等少量信息。像电话号码、银行账户一般都是未登记姓名的电话卡或者犯罪分子批量购买的以民工等人员登记的身份信息的银行卡,公安机关仅凭这些信息难以迅速破案。 

 

  (二)作案对象不特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了电话、互联网、银行卡等现代化通讯、金融工具,作案时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器材,就可以面向全国甚至全球作案,其诈骗对象不分男女老少,且不特定,范围较广。 

 

  (三)犯罪收益巨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都有着资金投入少以及收益巨大的特点。诈骗活动虽然需要支付一定的设备费、网络线路租金、租赁房屋费、人员工资等费用,但诈骗数额巨大,犯罪收益非常惊人。 

 

  (四)犯罪预防难度大。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出现了多种新型的犯罪形态。作案手段方式更新快速,没有固定的作案形式,同时犯罪分子主要以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的中老年人为作案目标,犯罪预防难度较大。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治对策 

 

  仅仅依靠行业监管、治安防控和技术防控等措施远远不能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持续多发态势。要在完善和指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击方式方法,深化部门联席联动机制,坚持从源头控制到现实打击相结合,有效降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率。 

 

  (一)加大宣传力度。公安机关可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最新作案特点以及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同时督促企业单位要保障号单位员工的个人信息隐私,企业事业内部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空挡进行诈骗。再者,各派出所要梳理各辖区内案件高发地区,安排民警深入小区群众,开展防诈骗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在辖区小区、街道、银行或自动提取款机旁边粘贴防诈骗警示语。 

 

  (二)加强网络监督。公安机关应加强协同互联网监督部门,对网络上的“钓鱼网站”“钓鱼网页”以及暗藏木马病毒的链接进行查处并清理,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同时,要注意网络上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隐私的行为,要及时处理,并顺藤摸瓜,查明受害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堵塞安全漏洞,从源头上遏制犯罪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三)加强案件侦办。此类案件具有明显的团伙性、典型性,且都会重复作案,,犯罪分子一旦得手就会变本加厉,故抓住一人往往带出一伙、破获一案往往带出一串。对诈骗案件涉及的银行账号、电话、手机等信息进一步分析、应用,对涉及账户的取款记录、监控进行证据调取、固定,加强信息收集、研判,分析作案手段、特点和规律,从实现精准打击。

 

  (四)加强研判预警。公安机关要及时掌握其管辖的辖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动向,要强化电信网络诈骗的基础信息采集,对接报的相关警情、案件要第一时间纳入平台管理,规范填写诈骗手段、交易信息等主要情况,刑侦部门要对每日警情及相关案件密切关注,及时掌握诈骗新手段、新途径,在此基础上进行解剖研判,形成预警指令向辖区内派出所进行推送,指导基层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工作。 

 

  (五)加强部门联动。要积极与金融、教育、民政等部门对接,深化联席联动机制,坚持定期召开联席研判分析会议,针对当前发案形势,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针对学生群体,联席办牵头教育局,在日常课程中加入防诈知识,采用考试、宣讲、趣味活动等形式,提升该群体的防骗意识。 

 

  (六)加强技术支撑。应当积极利用高新科技能力,提高技术手段研发,在银行止损、资金冻结、嫌疑人套现等方面着手,以高效的方式辅助案件打防和追赃工作。同时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运营商要加强信息电话方面的拦截技术,针对诈骗电话要有发现能力和介入能力,实现提前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