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574X/2018-02271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应急管理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公安局 |
成文日期 | 2018-1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莲都动态人脸卡口系统建设及应用简介
2017年10月底,莲都分局建成前端32路动态人脸卡口(其中室外环境23路,室内环境9路),后端比对平台由市局布建,使用依图和海康两家的动态人脸比对测试平台。截至2018年11月28日,莲都分局利用该系统共抓获逃犯54名,其中还抓获一名潜逃17年的上网逃犯,发挥了很好的成效。
为进一步发挥动态人脸卡口效能,实现预警、处置、反馈等步骤规范化运作,2017年12月,莲都分局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莲都区公安分局动态人脸比对及核查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在动态人脸卡口预警种类、各部门责任分工、工作要求、处置流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二、莲都分局建设动态人脸卡口几点具体做法
(一)先行先试,及时优化布局,增点扩面促实效。
刚开始建设时市局人脸卡口比对系统为测试版,系统并不是很稳定,但莲都分局坚持“领先领新”精神,先行先试,初期布点32路,积极探索动态人脸卡口系统测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莲都分局发现布建在城区人行道上的室外环境的人脸卡口抓拍及识别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们及时调整布局,加大了室内环境摄像机的增点扩面布建工作,由原来仅仅布建在高铁站和汽车东站的两个交通枢纽布局,扩展至人员聚集的大型超市、综合体、医院等场所,摄像机由原来的32路增加至40路。尽管摄像机在数量的增幅上并不是很大,但抓拍量和布控报警准确率却得到了大幅地提升。2018年6月至7月通过动态人脸识别系统抓获在逃人员11名,其中通过新增人脸卡口抓获的人员为8人,占抓获人员数的72%。
(二)结合实际,加强沟通协调,提升系统运维能力。
根据前期运行测试,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的抓拍率和识别率不仅受前端环境影响较大,还跟人脸拍摄角度、网络环境甚至前端环境光的变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后端识别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莲都分局人脸卡口系统前端设备运维、实战应用和后端比对系统运维管理分属三个不同部门。通过前期运行,发现人脸卡口前端设备维护和后端比对系统运维是否协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战应用效能。对此,莲都技术侦查中心作为实战应用部门,认真分析问题,及时向分管局领导汇报。分局领导积极协调,并逐步在分局层面形成了一套运维沟通机制,确定了前端运维(情指联勤中心)、后端运维(警务保障处信通科)、实战应用(技术侦查中心情报视侦大队)每月开展会商,并建立运维微信群,较好地解决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例如:2018年4月6日,技术侦查中心在工作中发现,动态人脸卡口系统出现多路视频录像画面清晰正常而人脸抓拍模糊的情况,在对接前后端运维人员后,双方都提出己方运行正常情况。技术侦查中心遂将前后端运维人员请到分局,协调各方采取分段排查的方式开展故障排查,通过两天的各方努力,终于发现是因视频汇聚端网络端口带宽超出预设值致使流量溢出而导致故障出现,随即该故障被成功排除。通过加强运维单位的协调,动态人脸识别系统运维正逐步走向了正轨。
(三)优化流程,规范核查处置,提升预警人员抓捕率。
在后端比对系统基本稳定后,莲都分局技术侦查中心除了继续加强24小时系统值守外,在原有的《动态人脸比对及核查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了人脸比对和核查处置流程。在人脸比对流程上,由原来的系统报警先人工干预比对后再静态库反比的流程,改进为在静态库反比的同时进行人工比对,在不降低比对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人工比对的时间。在核查处置流程上,技术侦查中心优化指令流程,对人脸卡口预警进行分分流。对时效要求高但不需深度追击抓捕的预警交由巡特警核查处置,对于可能抓捕难度大需深度研判的警情交由专业警种核查处置。不同警情的分流有效得发挥了各警种的职能优势,提高了抓捕率。例如:2018年7月6日,技术侦查中心同时发现两个在逃人员预警。按照分流处置流程,技术侦查中心将在逃人员进入一大型商场购物的预警立即下达至巡特警,巡特警立即派员在10分钟内将在逃人员抓获。而另一警情,因在逃人员出现在路面上,需进一步地追踪及研判,技术侦查中心将该警情下达至辖区白云派出所,经白云派出所及技术侦查中心的努力,终于在大众新村发现在逃人员,并一举抓获在嫌疑人。
(四)积极探索,创新战法模型,提升服务实战水平。
莲都分局在不断总结本单位和全省依托动态人脸识别系统侦查破案、抓捕逃犯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局技术侦查中心积极探索基于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战法,特别是对“动态人脸卡口系统+”的技战法进行融合拓展,深入研究人脸比对与网侦、技侦、情报研判、视频侦查等手段的结合应用,使其在侦查破案实战中发挥倍增效果。例如:2018年7月15日下午14时许,莲都东银苑小区发生一起幼女被猥亵案。接警后,办案民警根据掌握线索,运用视频侦查等技术对犯罪嫌疑人展开侦查追踪。通过前期的视频侦查发现1名可疑男子,该男子具有极强的反侦查意识,作案前后均有规避视频监控动作。经努力,民警在嫌疑人经过一小店门口监控里发现了一段该嫌疑人正脸较清晰的视频,但截取出该视频图片后,因视频的拍摄角度较高且有一定变形并不具备静态人脸的比对条件。经初步图像处理,民警在动态人脸卡口系统图片库中发现一张嫌疑人拍摄角较好的图片,通过静态人脸比对、关系人分析等信息研判,最终锁定了嫌疑人,迅速破获该案件。新战法的研究及应用,不仅提升打击精度,更提高了侦查的工作效率。
三、动态人脸卡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脸卡口前段点位布建缺乏规范。2018年9月底,我市的人脸识别系统已招标成功,人脸识别系统已进入实质的建设阶段。但全市前端人脸采集的布点缺乏规范,全市各区县对于哪些场所部位建设、应如何建认识不统一,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二)人脸卡口运维机制有待提高。在前期人脸识别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管是人脸识别系统的前端采集设备还是后端系统,运维复杂及难度大大超过了之前我们建设的视频及车辆卡口系统,当前的运维机制并完全不适用新的人脸识别系统的运维。
(三)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尚需完善动。莲都分局建立一套动态人脸比对及核查处置工作规范及快速反应机制,该规范及机制对于逃犯的抓捕效果显著,但对于重点人员、临控人员的处置效率并不是很高。
(四)各警种应用动态人脸识别系统意识较低。当前人脸识别系统刚开始初步应用,各警种普遍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认识不足,应用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建设应用的几点建议意见
(一)建议市局组织各部门各区县局加快制定人脸卡口前段点位布建缺乏规范,为各区县建设人脸卡口前端提供标准和依据。
(二)建议市局制定加快制定人脸卡口运维的标准,提高各地人脸卡口运维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议市局情指联勤中心、刑侦支队加快研究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战法,以提高各警种部门的应用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