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台‘铁牛’收秸秆,省心!”近日,35位莲都区碧湖镇种粮大户齐聚该镇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现场会,观摩了最新的秸秆打捆机作业。该镇利用乡镇财政补助,“四两拨千斤”治理秸秆露天焚烧,守护美丽家园。
过去的碧湖平原,每到秋冬季节,秸秆燃烧成为了农民的“痼疾沉疴”,人们把烧成的秸秆灰施在菜田里,肥了自家,却脏了环境。
前不久,碧湖镇出台《2019年碧湖镇秸秆综合利用补助办法》,确定了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捡拾打捆、收贮利用、换肥、利用机械购置五种财政补助方式,以先进技术、经济手段、行政措施“三管齐下”,杜绝农民露天焚烧秸秆。
“买一台价值15万元的国产星光自走式打捆机,国家农技补助7万元,碧湖镇配套补助7万元,农民只要自掏腰包1万元,就能开上新农机。”碧湖“种粮状元”厉定伟开着农机示范作业,向其他种粮大户“晒”农机:“我家已有3台高效率收割机、4台大型拖拉机,但是我还要买一台自走式打捆机,为啥?保护环境最光荣!”
除了杜绝空气污染外,厉定伟表示,他还有降低成本的考虑。一台自走式打捆机可以处理他承包的679亩农田的秸秆回收难题,还能把秸秆卖给农村合作社制成有机肥,增加上万元的收入。
除农机补助外,碧湖镇还制定出台了《碧湖镇2019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对农机手共补贴50万元;以秸秆换肥的方式对种粮散户补贴10万元。该镇还对当季收购秸秆利用量达到500吨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6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建成秸秆还田示范基地4个,饲料青贮合作社3家,秸秆栽培食用菌示范合作社1家,申报拟建生物质颗粒合作社1家,有机肥生产合作社1家,逐步培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条的秸秆加工运销体系。
依托莲都区环保分局装在基站塔顶的“蓝天卫士”秸秆焚烧智能预警探测系统,整个碧湖平原还对秸秆禁烧实行实时监控。全镇新建立两支镇级督查队和一支扑火队,对新50省道、桃碧线、53省道等重点区域开展不间断巡查,查到一户,处理一户。
“秸秆禁烧必须疏堵结合,综合施策。要运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用监控来堵,用补助来疏。”莲都区委常委、碧湖镇党委书记郭云强表示,从美丽环境打造美丽经济的角度来看,乡镇财政的上百万元政策资金花得值。既能够从源头上给老大难问题找到出路,又可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碧湖农村秸秆禁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多赢。(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叶浩博 蓝俊 通讯员 周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