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民族记忆的重要标识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用诗一般的语言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价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力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新模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非遗生命力和影响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61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2项、省级10项;代表性传承人198人,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20人。
一、完善保护体系,让非遗留下来
(一)传承民间文化,保护濒危传统技艺。为加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我市将菇民防身术、提线木偶戏、开天门等传统体育、杂技、戏剧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培育传承人,焕发非遗生命力。例如,菇民防身术是香菇生产中自然生成的传统民间体育文化,但其一直以口传身教方式传承,没有系统的文字和图像记录,加之当今菇区环境安全,不加以保护,菇民防身术将不练自消、濒于失传。我市通过收集、挖掘、整理相关资料,建立了菇民防身术非遗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在安仁中学、菇民防身术武术馆等建设传统教育基地,培育传承人5人。
(二)挖掘原生魅力,加快恢复传统工艺。根据《关于试行开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3+N”保护行动的通知》(浙文非遗〔2019〕3号)文件要求,我市开展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3+N”保护行动,围绕历代经典器皿造型、装饰纹样、胎釉配方及烧成方法等展开一系列科学研究挖掘。目前,已整理出南宋粉青、梅子青,元代豆青,明代翠青等釉料配方技艺及古龙窑全套烧制技艺,使南宋塑像传统手工印坯技艺得以光复,并攻克了龙泉青瓷烧制大型堆塑的重大难题。北京科技大学与龙泉剑村刀剑研究院通过校企合作,将以“古法+高科技”完整复原欧冶子时代的中国冶铁工艺。2018年5月,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三)留住大师风采,开展非遗记录拍摄。2017年以来,我市在省非遗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开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拍摄工作,通过视频、录音、照片、文字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把传承人手上的技艺和脑中的记忆用影视文献等方式尽量完整地保留下来。完成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夏侯文、毛正聪的纪录片拍摄工作,文字记录约3.8万字,拍摄视频18小时、图片1080张。目前,正在进行徐朝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拍摄工作,预计2019年底前完成,并将启动沈新培(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拍摄工作。
二、激活传承基因,让非遗动起来
(一)非遗+传统节日。依托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石马“抢灯(丁)”、安仁板龙、龙舟赛等活动,将非遗与民俗完美融合,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例如,龙渊街道石马村是全省26个春节文化特色地区之一,请酒送酒、分酒品酒、舞龙迎灯、抢灯接灯、串门贺喜等闹元宵习俗仪式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石马“抢灯(丁)”习俗还是浙江省第五批民俗类非遗项目,每年元宵节期间,该村都会迎来近万名市内外游客闹元宵。
(二)非遗+文物活化。2011年,宝溪乡13座古龙窑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为加强龙窑的保护与发展,我市以“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活动为抓手,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龙窑烧制技艺和青瓷文化,鼓励青瓷艺人传承使用传统龙窑烧制青瓷,使龙窑得以燃烧千年不灭。截至目前,已举办活动43场,烧制青瓷作品3万多件。2018年6月,“不灭窑火——传统龙泉青瓷烧制(龙泉窑制瓷作坊保护利用)”获评浙江省第二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三)非遗+文旅活动。结合文化产品交易会、“非遗进高校”、文化走亲、旅游推介会等文旅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民俗技艺展演。例如,经整理改编的龙泉山歌《罗罗来》参加全国原生民歌大赛荣获优秀奖。2018年以来,先后举办了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海丝之路?南海Ⅰ号龙泉青瓷归源展、天府之路?四川遂宁龙泉青瓷归源展等,让散落在外的龙泉青瓷回归故里,增强龙泉人民的自豪感。充分利用“非遗”市场带来的客流量和文化品牌效应,开展乡村春晚、乡村文化漫游节、特色体育赛事等活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例如,“竹垟三月三山哈”“小梅拉缆”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能累计吸引50多万名游客前来体验观光,群众参与文化传承与发展热情日渐高涨。
三、探索发展新路,让非遗传开来
(一)非遗课程融入课堂教学。以地域文化为背景,结合我市的剑瓷、香菇等文化元素,全面实施非遗进校园活动,丰富中小学艺术教育内涵。例如,龙泉中职校设立了青瓷宝剑工艺学部,陶瓷工艺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陶瓷工艺省级技能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国际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又如,我市研发的龙泉剑法《欧冶试剑》七式,作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加以学习训练,由教育局主办的“万人舞剑”活动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获得最佳项目奖。
(二)非遗产品走进现代生活。依托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两大文化瑰宝,大力开发既有非遗元素,又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文创产品,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融入生活。例如,黄粿早已成为我市群众过年过节必吃和返乡龙泉人必吃的传统食品。又如,在发展青瓷茶具、餐具、酒瓶等传统产品的同时,创新开发出青瓷项链、手链、挂件、车饰等小件产品。2019年4月,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入选首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名单;7月15日,举办“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49款青瓷作品在故宫博物院文创区展示和销售。
(三)非遗展示登上世界舞台。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市积极推动本土非遗“走出去”。龙泉青瓷频繁亮相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性会议,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策划举办了龙泉青瓷联合国总部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展等各类巡展,龙泉青瓷走进美国、韩国、西班牙等10个国家13个城市。2019年6月,中美建交40周年龙泉青瓷波士顿展开展,在开展当天的第四十届波士顿龙舟节开幕式上,我市又向波士顿捐赠了一艘冠名为“天下龙泉”的龙舟,为两地文化交流活动增亮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