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莲城讲堂.莲都社科讲座第三讲《龙泉青瓷文化鉴赏》在莲都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由丽水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浙江省龙泉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晓峰研究员主讲,近百名市民踊跃参加。
什么是陶?什么是瓷?什么是青瓷?为什么瓷是青色的。周晓峰就这样从最浅的问题带市民进入了“龙泉青瓷”的世界。在讲座中,周老师从龙泉青瓷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和地位影响等三方面,展现了龙泉青瓷1600年来的“惊艳史”。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瓷器的鼻祖是青瓷,龙泉青瓷则把青瓷技艺推向巅峰。中国在世界上被视为“瓷之国”,在英文中,“china”小写意为“瓷器”,大写意为“中国”。瓷器的鼻祖是青瓷,龙泉青瓷则把青瓷技艺推向巅峰。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中兴于当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数量最多、生产规模最大和外销范围最广的历史名窑。在1600多年的递代相传过程中,龙泉青瓷形成青釉配制、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和开片控制四大独特技艺。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列入“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龙泉青瓷是中华文化经典,将“天人合一”作为审美理想,以“比德尚玉”作为价值取向,体现“中和”“圆满”之美。历史上,龙泉青瓷就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文化使者,在宋、元及明前期,龙泉青瓷以主角身份,参与开拓了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产品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的50多个国家,把中国和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国文化互相交流,大放异彩。
本次《龙泉青瓷文化鉴赏》专题讲座,不仅让市民进一步了解了龙泉青瓷,提高了知识水平,也拉近了市民与专家之间的距离。此次讲座邀请的周晓峰本人是主持“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项目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龙泉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海上丝绸之路”丽水瓯江文化遗产调查,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龙泉青瓷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中国龙泉青瓷工艺创新》等项目。担任丽水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浙江省龙泉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青瓷联盟副主席、浙江省青瓷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青铜冷兵器委员会副主任、丽水市民间艺术协会主席。编著有《“比德尚玉”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中国龙泉窑》《龙泉文物大观》《瓷青》《中国民间博物馆-郭家兴剑艺馆》等书。在此次讲座上,他还将个人著作捐给莲都区图书馆,放在地方文献室供大家借阅,让大家从书中更好地了解龙泉青瓷,传播地方文化。
2019年,为提升民众人文社科素养,莲都区社科联和莲都区图书馆合作共同创建了丽水市首个“社科之家”,并开设“莲城讲堂·莲都社科讲座”已开展特色课堂三期,内容有《浙西南简史》、《青田石雕的发展与鉴赏》、《龙泉青瓷文化鉴赏》等。 莲城讲堂·莲都社科讲座”邀请了知名社科专家专门讲授丽水本土有关的人文社科知识,激活本地学界原有社科学术资源,传播当地丰富的独特的人文社科知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