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中秋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精神文化符号。值此花好月圆时,松阳县博物馆开展了“簪花旧事”古典簪饰制作——中秋节年度精品活动。
《玉簪》里说:月姐嫦娥用金镯子从天河边的织女手中买下白玉簪子,后来遗落人间变成了美丽的玉簪花,从此簪花也成了寄托情思的信物。“簪花寄牵挂,明月送相思。”博物馆结合节日氛围,邀请二十多名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爱好者、学生、亲子家庭走进簪饰,聆听簪花的奇闻趣事,认识点翠等非遗技艺,亲手制作一支独一无二的发簪。
工作人员先向大家介绍中国传统簪饰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古典簪饰的式样种类、功能特点、象征寓意等,培养体验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其次身着古装的参与者,还有2-3名着汉服,头戴簪饰工作人员穿梭于手工现场,营造出穿越般的场景,烘托古时气氛。同时布置了中秋茶歇,配月饼、桂花酒等点心若干,在良好的节日氛围中,咏诗词、话中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一年一度的中秋活动,创意新颖,环节生动,大家表示在这次活动中领略了簪花这门神奇技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点赞,并期待博物馆推出更多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点单式”文博精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