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青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这是500年前,汤显祖在戏曲《牡丹亭》第八出《劝农》中一段唱词,如今却在莲都区碧湖镇“理想照进现实”。
碧湖的自然生态好到什么程度?
白琵鹭濒临灭绝的“近亲”——黑脸琵鹭近日飞来碧湖越冬。丽水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李烜表示,黑脸琵鹭是一种世界级珍禽、全球性濒危物种,一度传说全世界只剩600羽。“黑脸琵鹭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以及符合琵鹭的生活习性的地方,它才会驻守。”
碧湖的乡村政治生态好到啥水平?
碧湖全力打造“阳光村务”监督品牌来告诉你答案。全镇上下如今正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加强清廉村居建设,推进全镇村级各项事务管理走向民主化、规范化、现代化,让村民无事到政府,“农歌三两声”,成了乡村新常态。
事前:“阳光决策”使乡村民主规范化
11月8日,碧湖镇刚刚全面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新一任村(社区)党组织面对“开门一件事”时,村民早有决策:同日上午,碧湖镇概头村思乡红糖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成立。
正因概头村新一届党组织班子把心思放在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上,他们以“一刻不耽搁”的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思乡红糖专业合作社里,农户们正在将收割的一捆捆甘蔗运进红糖加工车间,把新鲜的甘蔗放到压榨机中。随着“糖水”源源不断地流出,甘蔗汁经过滤、加热、熬制、搅拌,反复蒸煮翻炒,成为了这个村走俏的碧湖山货——土法红糖。
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概头村由党总支牵头成立思乡红糖合作社,通过为农户免费提供糖苗、加工技术和设备,引导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和农户零成本种植,再通过网上统一销售的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这让碧湖镇“换届不换心、发展不断档”的决心充分彰显,“阳光票决”制度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2020年一开春,一个好消息传来:“阳光票决”,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
这让在莲都区最早开始推进“阳光决策”制度的乡镇之一的碧湖镇老百姓乐不可支。有了省政府加油“打call”,这项基于莲都区黄村乡阳光票决制度基础上的村级制度建设成为了村民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当红”决策制度。5月30日,黄村乡黄泥墩村党支部书记周宏伟就该村“阳光票决”引领乡村振兴,向碧湖全镇干部和村“两长”讲述了黄泥墩从“吵闹村”到“明星村”的华丽转身。
村民的事村民说了算。2020年4月,在碧湖全镇推行村干部“二十一条军规”,开启了这项制度改革的序幕。“二十一条军规”,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其中规定了村级财务收支和开支管理、村级集体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权力清单,违规处置集体“三资”和设立“小金库”的负面清单。
紧接着,碧湖严格落实《莲都区规范提升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十四条意见》,明确10项村务票决内容,执行7项票决程序。对涉及村集体、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投票表决。
碧湖镇碧一村,由村民“阳光票决”立项改变村容村貌。该村票决出来的“新办公楼”,以及大楼出租项目将为村集体带来27万余元的村集体收入。文化礼堂更新、通济堰环境提升、牛黄塘改造等项目,更是将村居颜值更高,让全村变得更为宜居宜游。
同心村文化礼堂施工、承包、监督招投标方案也进行了“阳光票决”。方案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投票通过,有效地防范了因信息不公开透明而造成的廉政风险。
截至目前,全镇43个村全部实施票决制,共票决事项303件,其中通过事项298件,未通过事项5件,通过率98%。
事中:“阳光监督”让“智慧三资”唱主角
碧湖镇魏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西格塘环境治理工程,还没上马就碰到了申报难题。15943.5元的工程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让合作社专人负责申报,让村民王国有犯了难。
但是如今,他点开手机终端查找刚刚安装的“智慧三资”系统,就能看到项目审批到哪一步。经手人、证明人签字,村级报账员发起的审批,村监会主任审批,村民主任审批以及村级合作社董事长审批之后,他顺利地拿到了这批钱,还不用跑银行去打款,就能顺利发到工程施工方的账户上。他笑着说,“智慧三资”,让村级管理有了一个更聪明的“大脑”。
2020年,碧湖镇成为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的试点乡镇,该系统可实现收支监管、合同监督、在线审批、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在线支付、实时公开、资产交易8项基本功能。
村务数字化的基础是服务外包。碧湖镇率先全区实行“村级财务代理外包”,全力破解村级财务代理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不匹配等难题,在全区率先开展村级财务会计记账外包工作。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实地考察,碧湖在今年4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财务代理公司丽水市安喆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村级财务代理,镇“三资”办进行监督,改变了原有村级财务由“三资”办记账的模式,促进村级财务管理专业化。
数字化的内核是村级管理科学化。全镇积极开展组账村管工作,一方面以下街村的组账村管模式为参照,通过配齐专管人员、开设对公账户、制作组级专用章,在全镇范围内铺开组账村管的工作。
另一方面,碧湖全面完成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由村双委干部、会计、出纳、村民小组长组成财务清理小组,开展2017-2019年财务自查,共梳理出问题与不足562个,通过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划除制,目前已完成整改532个。
村级数字化更面临着政策的配套。碧湖镇制定的《碧湖镇村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使各项政策、法规标准更加精准、具体化,并编印了《村务支出报销实务资料汇编》,就村级各项财务发生类型进行分门别类,对报销附件等内容进行了归纳统一,形成菜单式清单,简单易懂,切实有效,操作性强,同时让“智慧三资”管理系统“走村入户”,更易于操作。
为了建立村级项目招投标平台,碧湖镇建立《村级项目实施管理制度》,按照“五个一”架构设立村级项目招标中心,村集体工程项目进中心管理,全过程在监督下完成,确保工程建设各环节规范化操作。
处理完这所有的前置问题后,今年7月,“智慧三资”管理系统在碧湖正式上线,初步实现村账资金网上审批及支付一体化,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一次不用跑”。如今,报账员只要人在电脑前就能申请审批、提请审核、发起支付,工作人员在线上进行“实时监督”“数据分析”“码上公开”。
事后:“阳光评价”问出实效有实招
碧湖还在全市率先开展村级“阳光评廉会”,以直播问廉、群众评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倒逼村干部规范履职。
今年5月22日8时30分,碧湖镇郎奇村村民争先恐后地挤进了刚刚建成的文化礼堂,提前占座,只为亲身体验碧湖镇第二期“阳光评廉会”。问政“清廉村居”,“问诊”村级“三务”“三资”,成为了村民认同的“时髦事”。
一直以来小组集体所有的这个资金都放在组长个人开设的账户里,很难接受监管,如何解决?村民代表单刀直入,一亮相就把“辛辣”问题抛给了郎奇村党支部委员魏安民。
一台碧湖“阳光评廉会”,让党支部书记“晾了家底”,村监会主任“晒了三务”,群众现场“问了村务”,党员干部“回了关切”,专业人员“解了疑惑”,党政领导“点了问题”,群众“评了实效”,评廉结果“出了实招”。
这样的“阳光评廉会”,立志于创新探索“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一体化监督模式,在各村积极开展“阳光评廉”活动,邀请镇、村两级干部与村民代表一起走进阳光直播间,以直播问廉、群众评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倒逼村干部廉政履职。
评廉内容一上来就一针见血:案例通报“敲警钟”、党支部书记“晾家底”、村监会主任“晒三务”、群众现场“问家务”、干部当场“回关切、专业人员“解疑惑”、党政领导“点问题”、群众代表“评实效”、结果运用“有实招”等9个方面问廉内容,把干部摆在现场,当面接受群众质询。
“有问题并不可怕,把问题摆上台面,加快问题曝光,倒逼村干部树立勤政廉政意识,全力打造公平、透明、高效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碧湖样板。这就是党委和纪委应该履行的职责和担当。”碧湖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陈昊明这样评价碧湖的“阳光评廉会”。
为防止“一评了之”,碧湖镇通过对晒出的问题进行逐个销号的方式督促落实整改。
下一步,碧湖镇将围绕“班子清廉、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和谐”目标,设立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分值及评价标准和方法,每半年对各村“阳光指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出具“阳光指数”红黄蓝绿四色排行榜。镇纪委联合党建办、扶贫办、民政办、三资办等科室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考核评价。
最后,碧湖还将村级“阳光指数”评价结果与基层党组织年度考评、村监会主任(监察站站长)绩效考核、村干部评优评先、基本报酬发放等有效结合,对“阳光指数”排名靠前的行政村,在安排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优先落实。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叶浩博 蓝俊 通讯员 周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