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图片信息
与天地对话,立未来之基—— 从《流光山水》看丽水打造新时代山水城市
时间:2020-11-05 08:5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ca60849f-a7ba-496c-a547-99624900719d.jpg 

  记者 程子齐 摄

  “山水城市”由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先提出,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诞生的关于未来城市的构想,其实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丽水山居图”则是集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是丽水向世界展示未来山水城市的中国方案。

  可以说,“丽水山居图”所描绘的新时代山水城市,是对中国人居环境的一次概括和总结。

  它是在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把瓯江山水诗词、山水画、本土古典园林建筑融合在一起,以其独到的意境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构想,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出发点,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原则,创造出独具丽水特色的城市景观;以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城市,做到自然生态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的融合与集成,把国内外现有的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等城市理念进行继承和发展,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向自然回归,却不失现代化便捷的愿望和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荣获“丽水山居图”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一等奖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其作品《流光山水》的设计理念便是强调天、地、人合一,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共荣共生,山水城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丽水新山水城市的设计必须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继承传统营城智慧,体现生命共融、文脉延续、魅力永存的整体发展思路。

  立足生态之本 构建全域生境

  关键词:全境生态 城市生命

  近年来,随着丽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即便如此,丽水人对山水的情感却并未随之湮灭,反而热爱得更加纯粹。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便是“山水”之中凝结了原真的自然和生态,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乡愁内涵,象征着勃勃生机,以及不断延续的文明旅途。

  《流光山水》并未将山水乡愁流于形式,而是以真山水作为“丽水山居图”之画骨,立足丽水生态之本,构建起动静相宜的全域生态体系。

  规划中提到,将以瓯江特有的,如黄尾密鲴、胡子鲶、倒刺鲃、刀鲚、香鱼、圆吻鲴等山溪鱼为研究对象,打开并修复7条洄游支流的河口湿地,保育流域中三处适宜溪鱼生活的三场空间,恢复溪鱼种群数量,打造全境生态的溪鱼栖息地。此外,规划识别强化并链接全域生境空间(“生境”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修复水域、湿地、田野、陂塘、山麓等生态敏感空间,构建全境生态体系。

  撤地设市20年,丽水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生态,是生态赋予了这座城市生命。

  与其说“丽水山居图”是城市设计的蓝图,倒不如说它是系统研究“城市生命”的一种构思,生态是本底、山水是画笔,《流光山水》则是目前最契合的呈现方式。

  其规划的第一步策略就是以打造溪鱼生境为切入点,链接全域生境空间,修复生态敏感空间,构建全境生态体系,内在含义是尊重自然,将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丽水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以及构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点睛之笔,让“城市生命”更具可塑性。

  勾勒山水之形 重塑山水格局

  关键词:群山生势 瓯江聚城

  《流光山水》规划策略二是分析山体、田园、城乡建设用地、水域、灌木草丛、湿地浅滩等多元交融的生态本底,锚固丽水主城区城乡结构,划定山水空间和城镇边界,确定沿江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基于传统营城理念,规划以山形确定城镇格局,依水形确定组团形态。同时,识别好溪堰口、括苍山头,好溪大溪交汇、山门水口,南明湖铜陵溪交汇水口,白岩山头、好溪小安溪交汇水口,好溪宣平溪交汇水口,九龙湿地,龙泉溪与松坑溪交汇水口,龙泉溪松阴溪交汇水口等滨江八处特色水湾空间,创新提出丽水新“八景”,分别是山水画眼、南明之心、琵琶乐岛、山水新居、山水智谷、九龙炫彩、碧湖新镇和山水艺洲。

  同时,以渗透、织补、融合的空间方式重塑两类山水单元,依靠水网、路网串联重点特色村庄,形成城镇镶嵌、乡村成网的山水格局。此外,保证临江山水界面占比总体大于60%,新增城镇连续界面小于1公里,重点控制12条观山视廊,并对两岸整体高度进行控制、引导。

  念好“山字经”,奏响山水“融合曲”,让在城中游“山景”成为可能。

  “丽水山居图”打造的新时代山水城市,应当是主张把被城市赶出去的“山水”重新请回城市,营建大山水的城市格局。当然,相比之下,丽水在山水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可圈可点,并不存在山水和城市分离的窘境。画一幅“丽水山居图”,实际上是在丽水这座城市中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生态环境,维持并强化城市山水空间特征,为建设新时代山水城市提供良好的山水元素和生态基础,真正达到群山生势,瓯江聚城的效果。

  点亮人居之美 描绘流光画卷

  关键词:生态 文化 创新 数字

  《流光山水》规划的第三步策略中提到,识别滨江特色水湾空间,以渗透、织补、融合的空间方式重塑山水单元,引入生态、文化、创新、数字四项动力,滨江形成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如文化、会展、艺术创意功能;总部集聚及高端服务功能;生命科学创新基地,吸引年轻、创业人群集聚等等,呈现一幅可居、可业、可游、可赏的流光山水画卷。

  近两年来,我市创新运用好三把“金钥匙”,注重以“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并贯穿实践全过程,围绕紧扣“整合、转型、赋能、开放、改制”十字方针做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策略三的亮点便是在山水单元间引入生态、文化、创新、数字四项动力,滨江形成差异化的功能定位,有生态产业,有现代生活,有传统文化,有创新科技,与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相吻合。在规划中可以看到,通过长深高速,“山水智谷”可快速与G60科创廊道建立联系,未来,这里将成为以基因研究中心、生物科技总部、创新社区为主导功能的生命科学研究基地;镶嵌于山水之间的丽水新居,是丽水未来社区单元的新样板;大白岩村村口的“流念祠堂”是流念山水乡愁、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丽水山居图”打造的新时代山水城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即可与天地对话;本质内涵有四:城市中生态产业、现代生活、传统文化和创新科技水乳交融,生态环境要素的自然存在,中国传统文脉的重构、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基于城市、自然生态和文化载体更高层次的城市元素和城市价值,即立未来发展之基石。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