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抗击疫情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次,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退役军人!
为民而生 为党而终
“如果家中没有陌生人或疫区来的亲戚朋友到访或没有居家隔离的患者或者疑似症状者,人们就无需每天消毒。常通风、勤洗手,做好清洁。而且消毒剂不能滥用,否则会使微生物产生抵抗性……”每天清晨,老郭带上红帽子、口罩和红马甲,骑上自行车,打开大喇叭,穿梭在街头巷尾。“老郭,你老今天又来啦。”对于老郭,对于他的热心举动,莲都区万丰社区的干部们都很熟悉,见到老郭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老郭,原名郭永华,是莲都区万丰社区的一名退役老兵,也是一位党员,今年已经66岁了。平日就热衷于爱心事业,在莲都区各大志愿队伍中是个小有名气的热心人,平时大小志愿服务活动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医院当志愿者提供咨询服务,在福利院为孩子们送水饺,在炎炎夏日为环卫工人送上凉茶,在创卫时上街捡烟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老郭。
“假如我在疫情中不幸牺牲,请求与组织把我的遗体交送到红十字与医学部门做疫情试验,我相信我的母亲、兄弟姐妹们及子女一定会支持我……”1月31日凌晨5点9分,老郭将信息通过微信发给社区。“为民而生,为党而终”,这是他的宣言,也是他一生的人格体现。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老郭主动请缨,请战上场。“社区里老年人很多,喇叭宣传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他在家将防疫知识制作成音频,然后给自行车安装上了大喇叭。春节以来,老郭拉着装上大喇叭的自行车,开始一天的宣传工作。通过“老郭广播”一遍遍播放防疫注意事项,一次次在社区街头巷尾劝导聚集聊天的人群,万丰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了上街宣传,老郭还参与万丰社区的捐款、卡点执勤、帮助居家隔离对象购买生活物资等活动。“哪里有需要,我就要去哪里!”一只喇叭,从街头响到巷尾;一位宣传员,从早到晚骑着一辆自称车穿梭在万丰社区的各个角落。
“为民而生,为党而终”,老郭还在行动。
尽心尽责的领头羊
“官福,我家的煤气用完了,你帮忙联系下送点煤气进来吧。”“村长,我家的米吃完了,你到双溪的时候帮我带一袋回来。”你一言我一语,因为道路阻隔出行不便,村民的生活物资需求还真不少,罗官福一一记了下来,并打算开着自己那辆“村民公用车”去帮大家统一采购。
罗官福是莲都区雅溪镇岩蒙村的村民主任,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这双重身份让他更觉自身责任重大。岩蒙村地处莲都区和武义县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特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莲都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岩蒙村设置了丽和线雅一电站卡口,对来往莲都区和武义县的车辆设卡检查,严防疫情传入。早期由于武义县未实施封道,卡点任务繁重,罗官福常常白加黑连续作战,据了解,自卡点设立以来罗官福除了回城拿过一次药甚至连家门都没踏入一步。交警岩泉中队长吴海棠说“我每次来卡点,村长几乎都在,我们交警小年轻一个班八小时都很辛苦,他常常一值就是一天,辛苦可想而知。”
“披星戴月已成常态,高压模式早已习惯”。罗官福深知自己的工作关系重大,白天帮忙村民做好物资采购和发放,晚上加强点位值班。“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位基层干部,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此他一语概括。
爱写小诗的村管家
凌晨五点多,一声“钉”打破了夜的寂静,原来是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村会计陈欲成在“新雅溪”群里发了言。“十五月儿十六圆,霜寒晨起愿民眠。为抗冠毒众志坚,誓把值守当戍边!”配图是一张村干部值班的组图,应情应景。
陈欲成是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的村会计也是网格员,更是一名退伍军人,1992年应征入伍,回村后担任村会计多年,平时村里的大事小事只要询问他几乎都能找到答案,是镇村干部的好帮手,是村民的好管家。
疫情就是命令,闻令而动是军人本色。为加强夜间值班,负责排班的陈欲成,将前期六天的全部夜班排给了自己。他打趣说:“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吃苦耐劳的传统要保持。”
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是怕苦了别人。
翻看陈欲成的朋友圈,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他,除了转发工作的链接外,朋友圈还有不少诗作。陈欲成说:“平时没事写点小文章,来灵感了就写写短诗。”这不昨晚就创作了一首,他的诗朴素直白,却是自身对家国美好的愿望与憧憬。
军人情,家国情。
疫情就是战情,责任重于泰山。在雅溪,还有更多的退役军人正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发扬着“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离队不离党”的优良本色。
感谢退役军人们无私的付出,正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团结一心,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