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了,多亏有你们的帮助,让我滞销的千斤柠檬,一天就销售一空!”日前,青田县海溪乡柠檬种植户陈建毫激动地对乡干部说。接下来他要扩大种植面积,不仅自己种,还准备成立合作社,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种,让大家的腰包一起“鼓”起来。
故事还得从4月7日说起。当天,在海溪乡干部的微信中,从党委书记到普通干部都在转发一条海溪乡马岙村大批柠檬滞销,低价出售的消息。
让陈建毫没想到的是,这条小小的助销微信发布不久,青田县众多水果店老板、酒吧经理、机关干部、普通市民的询问、订购微信电话不断,纷纷和他联系购买,15公斤、25公斤、40公斤……500公斤滞销的柠檬,一天时间就被青田爱心人士抢购一空。
陈建毫是马岙村村委主任,种植了30多亩柠檬。2019年是第一年出产期,共收获了1500多公斤柠檬,春节前运到农贸市场销售了部分,疫情防控开始后就停止了销售,家中满筐的柠檬成了他的心病。
他说,在乡村带头试种水果新品种,原来是想为村民增收探索一条新路子,想不到柠檬有了收成,但疫情影响了销售。
一周前,驻村干部季伟莱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陈建毫柠檬滞销的消息,但一时又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根据乡里“周三下村日”服务机制,写进了“反馈问题清单”。宣传委员陈明明看到这条问题清单后,主动领办,想出了把宣传和助农结合在一起的点子。于是,陈明明到陈建毫家了解情况并拍摄照片,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助农信息”,随后海溪乡全体干部纷纷转发。
家住青田县城鹤城街道的何守君在“朋友圈”刷到这条信息后,马上联系陈建毫一次性买了25公斤。“这次疫情对大家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正是我们互相帮助的时候,能帮农户解决一点是一点,能帮一个是一个。”他说,自己吃不完就送点给亲朋好友品尝。
及时了解、解决、处理乡村各种问题,正是海溪乡“周三下村日”便民服务机制的一个缩影。
“干部主动走村入户,和村民面对面交流,才能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同时,将工作窗口外移,为群众提供上门代办服务,目的就是要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乡党委书记周红军说。
据统计,今年3月份以来,海溪乡干部已开展走访120余人,反馈问题18件,办结率达90%。周走访、周交办、周督查、季考核,这种真心实意解决群众困难的工作机制已经成为海溪乡干部工作的一件法宝,既有效化解了部分干部的“机关病”,又拉近干群关系,提升了政府形象。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孙晓敏 通讯员 王江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