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文广旅体局 >> 工作动态
“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0-04-24 10:1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遂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久违的“五一”五天长假成为旅游市场复苏、旅游热潮重启的关键时期,为应对即将出现的游客聚集高峰期,将疫情防控与旅游复苏两手抓,必须着重关注几个防疫薄弱区域。 

  一是缺少应对疫情期旅游热潮的经验。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旅游总人数达4325.4万人次,根据“携程旅游”发布的《2020“五一”旅游消费新趋势大数据报告》称,“五一”出游人数预计达到清明的2倍以上,将恢复去年同期的七成。因此,“五一”小长假无疑会成为今年首个旅游小高峰。然而,在今年全国旅游市场普遍萧条的情况下,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缺乏在“防疫”要求下应对旅游高峰的管理经验,难免造成游客不必要接触、进入景区效率减慢、健康码核验废时长、无法保持安全距离等负面因素,不仅影响游客的满意率,也会对疫情防控造成风险。例如,清明期间,黄山游客爆满,出行了入口拥堵和提前2小时排长队的现象,黄山风景区紧急公布限制2万人游客的公告,但对旅游热度的准备不足让景区失去了先机,新浪微博#黄山景区游客达2万停止售票#等相关话题达1.1亿阅读量,舆论对旅游场所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产生了质疑。 

  二是景点游仍是游客首选。2019年,浙江省纳入统计范围的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6亿人次,同比增长10.4%,虽然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出行游客仍将游览A级景点作为首选或行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受到景区有限区域的影响,难免出现游客被动扎堆的情况。例如,自杭州市景区恢复开放以来,虽然景区已做好各项防疫物资和管理准备,但#超5000人昨日涌向西湖断桥#、#上千游客涌入西湖赏花#、#清明三天杭州西湖接待76万游客#等西湖景区扎堆现象成为浙江旅游讨论中的最热话题,累计阅读量达10亿次。 

  三是门票经济型景区促销效果低。目前在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之下,对部分单一观光型、缺少二次消费项目景区的经济收入造成了极大冲击,依靠门票经济营收的景区失去了收入来源,使促销提振消费市场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景区应用科学管理机制。指导景区运用智慧旅游体系,使用智能设备,采用预约制,采用入口刷机制,执行景区人数限制,用科学管理减少互相接触。完善并时刻关注景区监控动态,统筹协调进出口、停车场、景区内的服务,从各个环节增加游玩的效率和安全。对有条件的场所要求安装健康码核验智能设备,强化“零接触”可行性。同时,科学制定进出口方案,合理调整游玩线路,错位规划观光车穿行路径,增设进出门和游览线,引导旅游人员分散游玩。 

  二是建议引导乡村旅游分流游客流量。以线上线下营销方式引导游客参与地域较广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游客规划有趣、可行、便捷的乡村游线路,通过达人直播、经营主促销等方式推动乡村、民宿、农家乐、工坊等休闲游法,使长假流量平衡分散至全省全域。 

  三是建议引进体验型项目丰富游玩性。以短平快体验项目为短期目标,以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型体验型项目为长远目标,改造升级传统型观光景区的游玩层次,从产品品质上助力供给侧改革,同时,注重记忆型、创意型文创产品的投放,注重特色餐饮点位及品类的引入,高速打造多元消费结构,逐渐打破门票经济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