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文广旅体局 >> 工作动态
一个由村民们集体捐款建成的文化礼堂
时间:2020-06-16 10:1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缙云县文化旅游局

  初夏,走进七里乡周弄村,村口一片绿田里红莲悄然怒放。入村,夏木阴阴,街巷整洁,文化礼堂里几个村妇正笑着谈天,里头正在修建,喷漆的工人忙着活计。 

  王月兰老太太站在红榜前,指着开头的名字向记者介绍,“喏,这个就是我大儿子。”红榜上写着捐资修建文化礼堂的村民名字以及钱款数。“丁松高50000”,是最多的一笔。“你儿子是村里的首富啊。”边上的村民笑着插话。老太太笑得更开心了,“村里干事业,当然要支持了。另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每人都出2万,我家的老头也出了1000,那天,天刚亮就起床要来捐……” 

  王月兰的老伴丁飞琴今年89岁了,他心心念念村里的大会堂,风雨天尤其要拄着拐杖去看看房子有没有倒。年轻时他自己建造过,特别有感情。 

  大会堂亟待修缮,这也是村民们的心声。村双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这事,大多数人同意建,但也有少数人有顾虑,放了话,“造得起来就拆”。“这个工作一定要做。”村支书丁伟杰暗暗下了决心。他知道,钱是最关键的问题。 

  这是一道难题,如何破?丁伟杰、村民主任丁耀辉和村民丁礼义首先来了一趟远行——南下到海南、广东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周弄村的村民就到这两地从事养殖业,养鸭、养虾、养鱼等,经济效益不错。但受今年疫情影响,整个行业并不景气,三人心里也没底,不知此行能否有收获。出乎他们意料,两地的养殖户都很热情,积极支持。在海南的丁松高把仨人的吃住安排妥当,并把所有的养殖户都召集起来,筹到了一笔钱。在广东的丁杰云也如此。“他主动打来电话,叫我们过去,还说到机场接我们。”丁杰云告诉丁耀辉,他的所在离机场很近。一行人信以为真,谁知车子一跑就是二三百公里路,足足开了2个多小时。养殖户们的行动让一行人非常感动。 

  起了个好头,后面的事随之顺风顺水。村民们踊跃捐款,前后一共捐了67万左右。 

  每捐一笔钱,丁伟杰、丁耀辉都及时在村里的微信群和红榜上公开。“任何事都要公开透明,多商量”,这是村双委秉持的原则。文化礼堂要建多少高、有几层,这些细节问题都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让村民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干事才有动力。”丁耀辉深有感触。 

  “群众基础好,才能把他们发动起来。”这是丁礼义的评价“修建文化礼堂其实是村民们共同心愿,接下来,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价值,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村民共享自己的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