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图片信息
让每个古村落充满“独一无二”的活力
时间:2020-07-01 08:4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91fb28dc-2c44-4f2d-9399-cbc18607af4a.jpg

  每一个古村落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如何保护、活化我市众多的古村落,在政府顶层设计的框架下,让政府、村民、投资者三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6月28日,由上海筑高建筑设计事务所、曼山居发起,青田县三溪口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随顺心——活化古村落”山海合作论坛,在青田县会展中心会议厅举行。十多名专家学者、青田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民宿代表、乡贤代表等近百人参加论坛。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原副院长、上海筑高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肖兆龙认为,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乡村的文化传统正在从内部发生生活方式与生存价值观的变化。他希望,在当下的时代和古村落之间找到一个至简的共性。古村落本质便是顺应了自然、人性、社会发展之大道而积淀下来的人类文化遗产。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所副所长朱振通说,设计者在古村规划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持“去设计化”整治思路,采用一系列既满足乡土文化传承,又不过于张扬的节制型设计方式,对于维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去设计化”并不是“无设计”或“不设计”,而是强调对动辄“过度设计”及“错位设计”的一种反思。这是在对古村落历史文化、村民需求、乡土材料及建造工艺等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一种更符合古村落风貌延续、村民现实生活、村庄逐步发展逻辑的节制型设计方式。“去设计化”更注重村民需求、经济实用和乡土文化内涵传达,让设计成果具备从古村落这方土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特质。

  考坑石头古村保护开发规划设计单位、上海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二院分院长何勇贵说:“乡村民宿的蓬勃兴起,可以让农村原有的一切自然属性的物体,如空气、河流、山峰,一草一木一花,最大限度地融入市场体现商品属性;可以让风俗民情文化也能在市场上不断流动增值;可以让农民完完全全地成为市场的主体。这一切,都会成为改变山村的最大原动力。”

  同时,古村落保护规划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新建、翻建的房屋必须符合古村落保护规划,其体量、高度、色彩必须与古村落历史风貌相协调。古村落的保护与生态建设,必须重视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协调沟通,并持之以恒地作为合作伙伴关系来维系。

  云水檀心文旅集团董事长檀丙来说:“乡村是精神寄托和守望灵魂的家园。想找到未来中国乡村的发展之路,需重新找回乡土失落已久的多层次的文化与文明。我理解乡土中所蕴含的文明概念所涉及到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建筑学、人居学、哲学与风水学等多维度的领域。”所以,在新时代重塑乡村文化生态,营造绿水青山的宜居环境、打造乡风淳朴的人文之地,都是建设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将传统文化、乡村文旅和自然生态相结合,从而在古村落保护规划中,探索出一条“地方政府+古村活化+文创基地+旅游产业+互联网科技”的文创发展模式。

  丽水阿贵园林(上海)乡建工作室创始人黄生贵说,他自2016年来到莲都区下南山村,期间一直参与环境修复、民宿经营,深深体会到,于乡村而言,一定要与“农”字有关系。下南山村有几千亩杨梅,落地下南山后,他首先从杨梅入手,用文创思维,借力民宿品牌,推出文创杨梅——“初夏有意 红实赠君”,提出“浙江第一熟”概念。2019年一经推出,受到北京、上海等都市居民青睐。今年又发掘了“白玉枇杷 细品瓯江”聚焦丽水白枇杷;“黑李世界 风情畲乡”聚焦老竹的黑布林两款生态果品,逐渐形成了一个系列……活化古村落,民宿只是一个端口,一个平台,抓住所在地农业资源,顺势推出文创产品,持续优化古村活化探索之路。

  来源:丽水日报 记 者 孙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