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退役军人风采
听退役军人叶俊杰说他的故事
时间:2020-07-01 16:4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政府

叶俊杰,22岁,现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17音乐1班音乐学(师范)专业在读学生,龙泉市退役军人,原解放军空军93886部队警卫战士,服役期间荣获“年度优秀义务兵”。   除此之外,还是“浙江外国语学院非遗实验室研究员”、“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学院第二十二期学员”、“浙江外国语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前声乐队长”、“小时差”乐队主唱、“浙江省龙泉市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协会会员”、“宁波黑平衡影像工作室音乐总监”、网易音乐人、自媒体人、学生导演、学生摄影师、学生写手、武术爱好者、浙江省学联“浙江学联青春抱抱团”编辑。

叶俊杰

“长久以来,我走过的路普通,而又不普通,每时每刻遇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值得感恩。我不愿意昧着良心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我的经历实在太过不普通,不是我有多特别,而是我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如此特别,这些特别的人和事带着我,让我一步步成长为了现在这个如此特别的自己。”————叶俊杰

新疆喀什,去了离家最远的地方

2015年9月15日,我第一次穿上军装、胸带鲜艳的大红花,站在龙泉市人民广场,同全市的新兵一起整装待发,奔向祖国各地。

满载荣誉和使命,满怀激动和未知,带着亲人的嘱托和期望,去往新疆喀什的车出发了。一路向西,身边的亲朋好友,这座城市我所熟悉的一切,甚至过去这十八年的岁月,都慢慢消失在了身后,取而代之的是针叶林,再然后是黄土高原,再然后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我决定去当兵并毫不犹豫选择了离家最远的新疆地区并非临时起意,这也许要追溯到我中学时期一部叫做《三体》的小说。那部小说打破了我原有的所有认知,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在恢宏的图景中受到了窒息般的震撼,从此我开始思考一切生命和物体存在的意义。仿佛是为了获取某种保证,我是从结局出发的,再没有迷路的可能。之后的成长道路上,长期来我太想看看不同的东西,不同的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规律,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叶俊杰在军营期间训练照

新兵训练,在绝望中新生

还记得初到军营,最紧张的事莫过于紧急集合了,当你正在睡梦中,突然紧急集合的哨音响了,在黑暗中,每一个人都没有多余的声音,起床、穿衣、打好背包,限时内所有人员必须全部跑到操场。每一天,从早上出操的哨声响开始到夜里熄灯哨吹响,几乎都是沾床便睡,没有时间适应,没有时间思念,没有时间难受。除了轮值时和战友们一起刷全连的几百个碗时能放肆的大声歌唱外,大部分时间我们更像是成为了一台连轴转动的机器,被迫迅速地从一个稚嫩的地方青年野蛮生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军人。

新兵期间和家人的第一次通话,我想一定是每个军人都不会忘怀的记忆,听到电话那头亲人熟悉又遥远的声音,思念、辛苦、压抑·····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想要故作坚强,却只剩眼泪夺眶而出。一次一次,我们渐渐地学会了从心灵上断奶,学会苦中作乐,学会享受军营的各种挑战,越发坚强地和战友们一起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更是让我的骄傲之外更多了一份隐忍,稚气之外再多了一点深沉,每当挥洒汗水、精疲力竭的时刻,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在真正的活着。

至今回忆起来新训结束授衔时,握紧拳头宣誓,高喊着“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高喊着“我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时刻准备战斗,誓死保卫祖国”,内心依然是说不出的激昂澎湃。当我落着热泪向军旗敬礼的那一刻,新疆便成为我心中的第二故乡。当一个社会上的青涩少年,变的伟岸、坚毅,他的嘴中只有"到"和"是"时,我切身感受到了钢铁是那样"炼"成的,军人是这样"炼"成的。当亮闪闪的军衔扣在肩上时,所有昔日的怯懦早已化作锐利的铿锵,化作一把保家卫国的利剑。

叶俊杰在军营期间训练照

乌鲁木齐,祖国北疆的军旅人生

结束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离开喀什,我被分配去了乌鲁木齐一支警卫部队。成为警卫战士的我迎来了远比新兵连里更为严酷的训练。为了能够成为真正的战士,我和战友们在天山脚下一次又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经历战术训练磨破胳膊皮肉,经历高强度拉练后全身酸痛无法正常行走,经历倒功训练时将自己狠狠砸向地面让一颗颗沙石嵌进肉里,经历在零下四十度的寒夜,一个人站在哨楼里站岗,放眼望去只有无尽的黑夜和北疆的雪大片大片飘落在眼前的那种几近绝望的孤寂。

叶俊杰在军营期间和战友合照

部队的生活工作是重复而紧张的,但是部队是简单的,少了尔虞我诈、他是我非的世故圆滑,多的是战友之间的真正的兄弟情谊和真诚相助,高兴就忘我的大笑,痛苦就失声的恸哭,生气时就无他的喊上两句,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而真挚。

农村里山间的风,从村头小竹林贯穿整个村庄的小溪,玩耍的小山坡,奔跑过的田埂,小学凹凸不平的泥土操场,曾经那就是我所认知的全世界。来到了这无垠的戈壁滩,来到军营,不禁让我感慨“宇宙尺度上,地球文明四十多亿年的历史里,人类渺小得如同一粒沙子,此一生不过百年的存在,我能留下些什么,又能带走些什么呢,我需要一个能够为止付出终生的事业。”

铁血军营,寻得信仰与梦想

2016年,在部队寒来暑往的四季变迁中,我因为拥有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以前在校学生会的工作经验,成为了连队的文书,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文件记录还有连队其他各种大小杂事。因为职务我在部队里开始接触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摄影和视频制作等宣传工作。慢慢的,拍照片和剪视频成为了我在部队的新乐趣。我乐此不疲地记录着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努力地把眼前的美好小心翼翼地摄入心底。与此同时,跟随单位的表演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跟着演出队走过了小半个新疆,我的音乐专业技能好像也被逐渐发掘出来。

叶俊杰在部队期间参加演出

在部队的经历,让我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尤感人作为个体的生命如此渺小,在这个属于大家的世界里活一回,也决不能为了自己这卑微生命的享乐和满足。“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该有的追求。

在2017年,我选择了退役返乡,老兵退役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欲聋,大巴车缓缓驶出营区时道路两边的战友们同直立的白杨树站在一起整齐敬礼,用如炬的眼神目送我们的离开,这一切都和新兵入伍时从市人民广场出发时的模样那么相似,不同的是出发时的少年已蜕变,归来的中国军人却永不褪色。肩上的军衔没了,但在心里、在肩上却还始终承载着沉重的使命和责任。车子渐行渐远,眼前承载了两年血泪的土地和含苞待放的苹果花逐渐模糊,我带着不舍和期待,欣然微笑,这正是最好的青春啊!

这场蓝色迷彩的青春,在卸下军衔的那一刻落下了帷幕。然而,那些部队在我心中播下的种子,必将扎扎实实地在我未来的生活中生根结果。

战疫中,展现90后退役军人的时代责任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作为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我始终牢记“若有战召必回”的精神,义不容辞地参与到这场疫情的防控和宣传工作中,用自己的能力为战胜疫情做出应尽的贡献,更向人民、向社会彰显一名退役军人的时代担当和责任感、使命感。

在这场战“疫”中,我参与了龙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的“战疫志愿者”队伍,以退役军人志愿者身份参与到龙泉市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在疫情中深入集中医学观察区参与警卫工作、社区进出人员排查、高速卡点执勤等工作。除此之外,我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在家中独立完成原创歌曲《最实在的新年礼物》、《炬火》、等音乐视频作品致敬最美防疫逆行者,记录和表达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积极参与龙泉市龙泉流行音乐协会的《宅家呀》歌曲录制工作,在我的影响下,我父亲母亲也参与到了这次的抗疫行动中。

叶俊杰在疫情期间参与集中观察点警卫工作

这些年除了上学,我还去了很多地方,在遵义会议的遗址中感受共产党人的机敏果断,在延川梁家河的窑洞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感受每一个时代中为了多数人利益而奉献己身的共产党员身上人性的光辉和信仰的力量。每到一处,每听到一次讲述,每阅读一本书籍,我都被这种信仰坚不可摧的力量震撼,也愈发坚定朝着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

值此国家遭遇大危难之际,我相信我们每一个退役军人的使命感、家国情怀和信仰都决定了,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站出来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的光荣和使命。就像我的歌曲《炬火》中写的那样“你化作炬火,点亮这个奇迹;我秉烛久立,等候胜利消息”,我们当代的每一个人都是歌词中的“我”,但我们更应该主动承担责任,争做歌词中的那个“你”,为国家、为人民、为信仰而奉献!

我,仅仅只是退役军人星海中闪耀着的一颗星,相信有我们无数星光汇聚成海,凝聚成光,定将成为了照亮家国、照亮未来的希望之光中特别的那一束, 成为推动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力量!  (供稿:叶俊杰 张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