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坚持“两山”发展理念,突出文化引领,坚持品质发展,确定“山区国际化”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近五年,旅游收入年均增幅30%以上,人均消费实现翻番。2019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59%,在26个加快发展县中综合考核排名第一。今年7月,被列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松阳正逐步成为“双向开放、内外联动、富有特色、活力迸发”的山区国际化发展新高地。
一、激活独特的资源禀赋。松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保留最完整、乡土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古城格局完整,乡村中依然保留着100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75个,被誉为“古典中国县域标本”“最后的江南秘境”。在生态文明时代,这些资源禀赋具有世界意义,发展潜力巨大。基于这些基础,松阳先后被评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保护利用试验区,“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全省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县,其中“拯救老屋行动”列入中央乡村振兴规划,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二、制定超前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文明视角审视松阳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较早系统谋划县域发展战略体系,2013年以来先后提出打造“长三角田园休闲旅游胜地”“休闲养生胜地”“国际乡愁旅游目的地”等目标。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松阳先后获评全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地、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十佳县等荣誉,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入选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单位,成为国家文旅部文旅改革发展调研联系县(全省唯一)、联合国人居署首个乡村发展示范县,连续五年全域旅游考核全市第一,并得到文旅部雒树刚部长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三、夯实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松阳系统推进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生态农业、民宿经济、全域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具备一定基础,全县超过半数村庄植入了各种新型经济业态,形成的一批摄影村、画家村、民宿村等主题村落各具特色和韵味,近四年全县常住人口增加6400余人。云端觅境等生长型精品民宿成为业界标杆,民宿总数达526家、床位5081张,游客接待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2%、21%。推进茶旅融合,大木山茶园成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注重打造核心吸引物,清露乡隐等重大文旅项目成业成型,十里芳菲、碧山国际、乡伴榔树等知名品牌落户松阳。
四、彰显特色的文旅品牌。松阳持续推进全县域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节和当代艺术展、永不闭馆的乡村博物馆、永不停歇的乡野运动场品牌建设,高质量举办了国际天空跑、围甲等品牌赛事;成立了高腔传承发展中心,《箬寮风雷》入选省第十四届艺术节终评剧目;实施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已签约艺术家工作室85个,先锋陈家铺平民书局月营收10万+,领跑全国乡村书店。塑造了松阳故事文旅IP,“乡村变迁:松阳故事”累计5次登上国际展台,松阳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单位代表参加了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今年还以视频形式参加世界城市论坛。来松国际游客年均增幅25以上%。
五、先行探索的改革创新。松阳着眼于握指成拳打开“两山”通道,创新推进了全县域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域乡村博物馆、全县域慢行系统、全县域民俗节庆活动、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工坊等工作,探索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如建成红糖、豆腐、白老酒等全县域生态工坊,被住建部推荐申报第十二届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全省唯一);平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上田村发展模式也受到国家发改委关注,被列为2020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进行推选。
松阳还在大力实施“五个百”工程,推动实现“五个新”目标,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精准对接民众需求。
一是复活百座古村,融合发展新业态。整合传统村落、 “拯救老屋”等各类资金,健全负面清单,深化全县百余座古村落保护利用,着力创建中国传统村落公园;结合百村景区化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工贸文旅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自驾、户外、亲子、研学、康养等定制化的主题游线,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培育有根的“生长型”民宿经济,重点抓好民宿集聚区助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建设,加快云夕国际、小后畲大乐之野、榔树民宿综合体等项目落地。
二是建设百里绿道,构建服务新体系。挖掘山水诗路文化,把绿道作为大花园建设旗帜性项目,重点推进松阴溪干流和支流绿道、古村古道、骑行赛道等四个百公里绿道建设,将其作为统筹城乡、打通景城、支撑全域旅游、带动沿线经济的重要通道,串点连线全县域生态博物馆(工坊)和驿站,串联全县66%的行政村,常态化举办廊桥市集、独山市集,推动农转旅,实现资源的整合和要素的流通,提升旅游组织化水平。
三是办好百场节会,拓展消费新时间。点亮“夜间经济”,加快青田码道区块有机更新,高品质打造松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古街步行街,设立松阳高腔展演中心、松阳百工展示体验馆、老街文创市集,实现非遗天天演绎,丰富老街业态,增添城市“烟火气”。利用古建筑等存量资源,高品质推进张玉娘诗文馆等全县域乡村博物馆建设。在此基础上,每年举办富有特色的节庆、品牌赛事、论坛活动等160场以上,使松阳成为“没有围墙的剧场”。今年,还将与联合国人居署继续举办以健康为主题的第二届城乡国际论坛。
四是落地百个工作室,激活创意新市场。按照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路,利用存量资源,致力打造100个乡村艺术家工作室,1个乡村书画艺术交流交易中心和1个乡村艺术展陈中心。同时,创新柔性引才制度,大力引进设计、文创、美食、运营等方面人才入驻,鼓励朱胜萱、王翎芳、夏雨清等优秀人才在松开展“二次创业”;加强松阳工匠、中英文讲解员、非遗传承人等本土人才的培育;开发绘画写生、摄影写作、艺术品交易、创意包装、传统铁艺、古法红糖、扎染刺绣、竹制工艺、特色中药、乡土菜肴等十大文化业态和创意产品,努力将松阳打造为中国乡村书画交流中心、乡村艺术品交易中心。
五是做强百亿产业,打造品质新空间。秉承工匠精神,高品质建设瓦窑文化公园、膳垄艺术生活村、自然学堂等精品项目,推进卯山森林康养小镇、南山大健康文化园、大鲵康养小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深化“百千万”工程,加快大东坝镇、象溪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同步开展松阴溪、大木山骑行茶园、箬寮原始林景区等重点旅游景区的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启动5G运动驿站建设,上线乐游松阳小程序,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推出景区门票减免、住宿折扣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