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食安办)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14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9-22 10:58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市场监管局

民建市委会: 

  你委《加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食品全链条快速管控》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委对我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规范食品市场准入行为,2015年2月,我局与省农信联社丽水办事处合作,以“互联网+”“金融+”思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许可、生产、经营、监督各环节信息和各级平台信息互联互通,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等制度,着力构建“市场准入、快速检测、智慧支付、实时预警、信用管理”为一体的食品安全“丽水溯源”体系,初步实现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截至2020年7月,全市累计11553户市场主体使用溯源系统,累计实现追溯交易笔数2355.1万笔,交易金额159.57亿元;溯源源头定性检测已检1794597批次,检出 1484批次,检出率为0.08%,有效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主要做法 

  (一)溯源建设标准规范。2015年初,我局通过对全市14家银行竞争磋商、综合评审比较,确定丽水农信系统为合作单位,签定《丽水市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双方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合作关系。5年来,全市农信投入食品安全溯源体系软硬件建设资金累计2210.44万元;由农信系统在全市九县(市、区)一体化推进,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安装、统一维护。同时,我局坚持标准化管理模式,主动对标先进制订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丽水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信息分类编码》等标准规范,明确溯源原则与要求、系统组成、追溯信息的标识与保存、系统的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内容,使溯源体系建立、运用到管理全程有标可依。 

  (二)溯源推进政策优惠。溯源体系推进以“经营户零负担”为原则,实行溯源设备免费、交易手续费三年免收、有条件的市场摊(商)位减免租金等“三免”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实行经营户零负担,不仅溯源设备免费,而且交易手续费三年免收、有条件的市场摊(商)位减免租金。截至目前,累计减免使用微信、支付宝、刷卡交易手续费1903.96万元。对消费者而言,通过溯源体系网格化建设,买菜不用带现金、问题产品召回有依据、消费安全有保障,一部手机就能实现轻松购物。一旦购买的食品存在问题,可凭交易小票或者追溯平台进行溯源和召回。 

  (三)溯源模式不断升级。一是以农贸市场溯源平台为基础,不断深化溯源链条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市农贸市场规范经营和智慧监管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坚持“边推进、边创新、边优化”的原则,持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不断推进溯源模式的转型升级,从一代“电子秤溯源”模式升级到二代“秤码融合溯源”模式,2018年底,再升级到全省首创的三代“纯码溯源”模式,第3代溯源体系结合移动支付优点,采用聚合支付追溯模式,将许可、生产、经营、监督各环节信息和各级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从种养殖到餐桌终端的全过程电子追溯链条,实现食用农产品溯源电子化、交易资金清算自动化、食品监管执法动态化、问题食品召回实时化,农产品消费追溯信息查询便捷化。三是此外,平台为部门数据共享开放了对应端口,方便农林水产品、进出口食品等溯源数据的输入,为部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先进经验。目前,杭州、衢州、绍兴、舟山、嘉兴等地区纷纷借鉴推广。 

  (四)溯源体系有效完善。以农批、农贸市场、配送企业、猪肉等为重点,分类推进。一是目前全市已有43个农贸市场纳入溯源体系,全流程溯源模式基本搭建完成。二是大力推进农产品配送单位食材追溯工作。2019年,在松阳、遂昌2家农商行成功试点上线“丰收溯配”项目,目前2县共纳入235户经营户,2家屠宰场、83家学校食堂、15家社会餐饮机构、5所政府机关食堂、1家医院食堂,形成了成熟的批量配送溯源模式。松阳县的猪肉上下游配送均已纳入该平台,并以“丰收溯配”为依托,进行猪肉进销系统和溯源系统对接,把溯源信息延伸至猪肉养殖前端。将生猪养殖、屠宰、猪肉“两证一报告”(检疫证、品质合格证、非洲猪瘟检测报告)、流转数据等信息直接导入指溯源系统,形成二维码,猪肉的所有流通信息都将跟随这个二维码到消费终端,让所有消费者、经营户及相关监管部门都能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最为直观地了解猪肉的来源和质量安全。三是2019年陆续在青田、莲都等地试点,积极创新推进丽水市农投公司旗下“丽水山耕”溯源体系建设,莲都农商行为山耕品牌223家商户提供溯源收单服务,有力推进农产品安全监管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可追溯笔数15.88万笔,可追溯金额191万元。2019年我局组织丽水山耕专项监督性抽检131批次,检出1个批次,合格率99.24%。 

  (五)加强协作源头突破。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涉及农业、林业、海关和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目前,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尚不能做到无缝对接,源头监管数据对接难、共享难,甚至无数据来源。2020年6月3日,杨秀清副市长专门召集食品安全溯源相关单位开座谈会,明确了下步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动,着力构建前、后端监管部门合力推进食品溯源工作新格局。力争到今年12月底,初步统一各部门食品安全溯源标准,初步畅通、共享溯源信息,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初步实现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溯源全链条信息化、数字化。 

  二、主要成效 

  (一)助推精准服务。通过交易数据分析产生的市场价格指数、居民消费指数、经营户信用指数等数据,对金融部门等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溯源让消费者了解生态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情况,保障了“丽水山耕”优质农产品的品质,进而提升“丽水山耕”食品类产品溢价,增加群众收入。 

  (三)维护消费权益。借助手机APP,全面掌握产品来源、生产日期、数量价格、质量状况,让消费者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四)保障公共安全。通过追溯产生的数据,为市场监管、农业等监管部门和大数据局等提供主体和产品全过程信息服务,特别是当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通过追溯对其流向进行全面追踪和召回,有效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五)各级领导肯定。2017年以来,该项目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省政府等多位领导的批示肯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稽查专员柴保国在丽水调研后指出:总局此次调研收获很大,农信参与食品溯源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对下一步全国溯源平台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朱从玖副省长批示:“丽水模式是食安监管与金融部门合作的有效社会共治模式,认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同时,2017年该项目获得“银行业科技创新领域最高奖项——全国银行科技发展奖三等奖”,成为全国唯一县域级获奖项目。 

  三、部门协作 

  (一)市农业农村局。丽水市为全省第一批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县的市;是全省唯一开展“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乡镇”创建的市,创成了4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乡镇”;检测数据率先与省平台对接,于2017年底实现了全市所有县、乡(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数据通过仪器导入方式与省平台实现直传,是全省最早实现快检结果实时直传省平台的市。目前,全市已上传定性检测数据26.9万余条。全市所有正常运行的规模农产品生产者纳入了省级追溯管理平台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入库主体2716家,截至2020年5月中旬,全市建成平台电子化追溯主体2129家。针对提案,下步做法: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将追溯体系建设与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结合,纳入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试点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项目建设内容。纳入国家、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认定条件。对积极开展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主体企业,相关部门在安排政策扶持项目时应予以优先安排,在评先评优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二是强化执法监管和信用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情况纳入执法监管范畴,严格管控。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职责,建立常态化核查机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等规模主体的排查,全面落实“双随机”抽查检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加强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健全追溯管理激励、惩戒机制,建立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对不按规定要求实施追溯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依法严查,并纳入主体信用管理,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深入实施。 

  三是落实全程衔接和倒逼机制。我局将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沟通合作,在全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大推行的背景下,尽快推动入场查验机制,实现准出和准入的有效衔接,真正发挥市场倒逼作用。建立常态化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建立健全联合奖惩机制,促进全程追溯体系的良性高效运转。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和考核督查。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增加工作经费、人员配备、项目安排等方面投入力度,解决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社会共治,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宣传贯彻活动,普及追溯知识,传播追溯理念,提升企业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对可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基层追溯管理业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追溯、使用追溯、支持追溯的良好氛围。继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纳入“食品安全”、“平安建设”、“质量强省”、乡村振兴等专项考核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日常加强督查指导,全面推进工作开展。 

  (二)市农投公司。该公司自2014年起,开发“丽水山耕”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涵盖我市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九大产业,2016年起,对接国际统一的GS1编码体系,采用“编码+标准+认证”的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模式,通过对基地、车辆、工厂、仓库、门店等场所进行统一的编码,实现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控。2019年起,结合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系统升级。目前1000家会员企业中,有905家企业开通溯源账号,但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主体未使用或未登陆溯源平台,平台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和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提案,下步做法: 

  一是深化平台建设。开发深化丽水山耕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微信小程序,实现追溯移动化与便捷化;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保证品牌农产品追溯信息的真实可靠;充分结合GS1系统,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链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追溯;配合丽水山耕农资溯源APP或小程序完善种植方案,包括农事巡检步骤、植保方案及农资投入品领用,实现基地或农场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完善溯源系统的进销存功能,全面记录农产品和农资购买、使用和销售信息。开发会员电子化管理系统。在溯源平台搭建的基础上,完成协会会员电子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农企普查后,完成“丽水山耕”会员数据库。 

  二是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协助市大数据局,建立基于统一标准的食品溯源数据和业务交换平台,积极对接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溯源系统业务协同,争取实现产品溯源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监管、执法、金融等服务提供依据。 

  三是强化内部管理。逐步理顺管理流程。通过修订协会章程,在入会时效上,增加一年考察期。明确协会会员责任义务,强制性要求完成农产品溯源体系数据录入及农产品绿色理化指标定点检测合格;建设品牌管理网络。结合“三位一体”改革,整合供销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个品牌管理中心+九个品牌服务中心”的品牌管理服务体系网络建设,搭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完成龙泉、缙云、松阳服务中心的建设;加强协会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协会内部开展涉及品牌管理、产品标准、农产品溯源、营销推广等在内的系列培训。 

  四是增强外部沟通。增强外部沟通,与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通报,商议管理机制等。 

  (三)丽水海关。一是推进进口食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打造“青田洋货”标识。目前,2家进口商建立进口葡萄酒全流程溯源体系,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2019年,联合青田县政府大力打造“青田洋货”二维码溯源标识,在第二届侨博会上成功发布。目前,来自法国等6个国家约10000款进口商品已张贴“青田洋货”标识,覆盖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大部分进口商品。二是以“源头备案、过程监督、抽查验证”三道防线筑牢出口食品溯源监管体系。对以蔬菜(含栽培食用菌)、茶叶等出口食品实施生产企业和原料种植场备案管理。备案生产企业41家,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74个;定期审核,加大查验和检测力度,把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关。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  叶旭华; 

  联系电话:13615781889。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9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市府办,市政协提案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投公司,丽水海关。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0年9月3日印发 

  
附件

丽市监提〔2020〕0004号.ce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