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项目化”路径带动,打造文旅夜间消费载体。借势环太鹤湖景区、东堡山文化主题公园、华侨总部经济大楼等大项目落地,促进商业购物、美食餐饮、旅游住宿等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城市观光等多元素旅游方式集中呈现,全力发展以主要城区为核心的综合性景区城。着力A级景区城功能配套,力争今年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城。全面改造临江路“咖啡酒吧一条街”,推动城区全方位改造提升。鼓励发展富有欧陆风情的城市民宿、乡村侨宿,塑造瓯江山水诗之路的一江节点,截至目前,已发展100余家特色咖啡馆。已在城区发展特色“侨宿”3家。依托石门洞、石文化、小舟山、千峡湖等景区,在周边培育夜间消费项目,推动“一村多业”“一宿多品”特色发展,深度结合华侨文化、体育运动、修学研学、休闲康养、民俗体验等特色元素,激发县域范围内夜间经济的内生动力。
二是坚持“融合化”发展思维,丰富文旅夜间消费业态。以“华侨文化”为核心,推动欧陆风情金融小镇、咖啡小镇等特色文化小镇建设,打造咖啡文化展示中心、世界红酒中心、临江酒吧街区等侨旅地标。支持城区咖啡馆、酒吧、西餐厅适当外摆,鼓励在滨江绿道、步行桥等人口流动较大区域增摆夜间咖啡摊位,打造夜游一条街,推动华侨元素融入夜间经济。推进鹤城欧陆风情商业街区、油竹商贸购物区、山口石雕文化旅游区和瓯南旅游交通集散地“三区一地”的夜间商旅发展格局,发挥石雕、进口商品、特色农产品优势,打造了“侨乡进口商品城、中国石雕城、侨乡养生农品城”三大夜游市场集散地。坚持将文化元素融入夜间经济,在精品节点做亮点,推动图书产业进民宿、餐厅、咖啡厅,发展“特斯堡”西餐厅成为“书香浙江”省图书馆分馆,授牌“坐忘阁”特色民宿成为青田图书馆分馆,累计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3个,高标准建设完成体育中心,夜间体育运动项目不断丰富。
三是坚持“全域化”完善配套,强化文旅夜间消费保障。实施旅游交通建设行动,创新完成旅游微公交、微巴改革,持续完善公交+微巴+分时租赁+共享单车的无缝接驳“主动脉”。不断推进城区绿道、步行街、步行桥等规划建设,形成滨江绿道+步行桥+商业步行街的内部交通“微循环”,让游客走得进来、慢得下来。喊响“大山里的小香港”夜游口号,全面完成城区灯光亮化、景观小品提升、商业街区夜间摊位等改造,推出灯光秀、音乐喷泉、瓯江游艇等系列“网红”产品,成为“夜色青田”最潮打卡点。致力智慧旅游服务优化提档,开发完成网上预订、移动支付、电子票入园、景区地图导航、自助式导游等终端应用软件,建立并推广“青田文旅”小程序、公众号、手机APP,实现全过程、互动式虚拟旅游体验。在主要夜游节点布点布局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服务咨询点的“1+N”旅游咨询模式,让游客一部手机夜游青田。
四是坚持“多元化”平台推广,做实文旅夜间消费营销。依托侨乡优势,借力异地商会、海外侨团、山海协作等平台,紧扣重点客源市场,策划推广推介主题活动。持续加强交流,大力拓展市外、省外、海外旅游市场,打响夜游经济品牌。做优做强节会经济,立足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侨乡中国年、中国石雕文化节三大品牌节会及“红动中国”、咖啡音乐节、杨梅节等系列活动,延伸拓展夜间经济空间、植入夜游元素,增强咖啡、红酒、西餐等美食“引力”,发挥杨梅、石雕等产品特色,在夜间举办丰富的子活动,提升夜间经济的附加效应。围绕“夜色青田”的夜游品牌核心IP,强化抖音、微博、直播等新兴自媒体传播平台,举办“我为青田文旅代言”等多个系列有奖拍摄活动,拓展传播渠道,突出展现青田的夜间经济特色,扩大青田对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