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19年8月26日《丽水日报》第11277期第2版)
今年74岁的毛松云,是松阳县西屏街道一位普通的老人,可她的家庭际遇却一点也不普通:担任村干部的丈夫在勇斗歹徒中献身,以父亲为榜样的军人儿子又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痛失双亲的她,又把女儿送进了儿子曾经战斗过的部队。在服务人民的这条路上,父子、兄妹,一棒接着一棒,从未间断……
1983年11月16日,是毛松云从不主动想起但始终不能忘却的日子。那一天,她的丈夫——担任项弄村党支部书记的叶永祥,在和本村犯罪分子搏斗中壮烈牺牲……闻讯跑来的毛松云,看到炸药爆炸后的惨烈现场,眼前一黑,当场昏了过去。当时,她的大女儿20岁,二女儿16岁,儿子14岁,小女儿才9岁。
尽管内心有无尽的悲痛和思念,但毛松云选择了坚强,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含辛茹苦硬是把孩子们拉扯大,把婆婆照顾好。
孩子们慢慢长大,日子也慢慢变好。家里唯一的儿子叶伟胜愈发有父亲当年的风范,毛松云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家里又有顶梁柱了!”
转眼到了1990年春天,征兵工作开始了。20岁的叶伟胜先后7次到人武部要求参军。组织考虑到他是烈士的后代,又是家中独子,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当时,亲朋好友都劝我不要让伟胜去当兵,我也实在舍不得他离开身边。”毛松云边抹着眼泪边回忆,“但是孩子说要到部队去锻炼,要向他爸爸学习,我内心还是动摇了……”
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毛松云提起笔给县人武部写了一封信:“我丈夫与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时牺牲,是革命烈士。我儿叶伟胜已年满20周岁,符合征兵条件。我要求县人武部批准我儿去参军……虽然我会遇到劳力上的困难,但我自己会克服,让他安安心心去部队参军。”
就这样,叶伟胜如愿进入部队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噩耗再次传来!1992年7月4日,龙游县爆发特大洪灾。当天傍晚,刚完成21头猪的移场避险任务回到中队的叶伟胜,不顾满身的疲劳,也不顾中队指导员的再三劝阻,毅然加入了抗洪抢险的队伍。一个恶浪打来,叶伟胜被卷进了茫茫的激流之中,只剩下“不要管我,快去救群众”的话语在空中回荡……
又一次痛失至亲!这让毛松云整整两天滴水未沾、颗粒未进。
“他爸爸在时从不给组织提要求、添麻烦,伟胜一直把他爸爸当作榜样,他一定也不希望我这么做的……”大悲大痛前,毛松云以实际行动告慰父子俩的在天之灵。她没有提任何要求,便离开了部队。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又在村里的田间看到了挥着锄头的毛松云,只是头上的白发格外地刺眼,晃得旁人的眼里也噙满了泪。
那些年,村里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毛松云桩桩件件都没落下。考虑到毛松云家没有劳动力,村里要照顾时,却被她一口回绝了:“伟胜和他爸都是烈士,我们母女三人不能躺在他们的功劳簿上过日子!”
时间一晃又到了1994年11月,毛松云最小的女儿叶伟香高中毕业了。毛松云心里突然又有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她要把女儿送到儿子曾经战斗过的部队去!
“您家里有两位烈士,不要再让女儿吃这份苦了,让她找份安稳的工作留在身边多好啊!”当时,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执拗的毛松云没有听任何人的劝阻,“这些年组织上对我家的关心够多了,让伟香参军,也算是为国家出点力!”
叶伟香没有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在部队三年的时间里,她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被评为“技术能手”,还获得了两次嘉奖。每次喜讯传来,毛松云既欣慰又感动。
现如今,毛松云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劳碌了一辈子的她依旧能自给自足。每天忙着打理房前屋后的菜地,吃不完的菜送女儿、送邻里。春茶上市时,她还会搬上凳子到田里和邻里一同采茶……
“这辈子做永祥的妻子、伟胜的母亲,是我最骄傲的事情!现在人们还会经常说起丈夫和儿子,我心非常知足!”毛松云满含热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