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退役军人风采
亲历长津湖战役的丽水老兵:亲眼看到战友被冻成“冰雕”
时间:2021-10-13 10:4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眼下《长津湖》正在全国热映,71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长津湖战役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

在丽水,一位名为黄兴琪的离休志愿军老兵曾经亲身经历过这场战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长津湖战役是我经历过最艰苦的战斗”

1927年12月,黄兴琪出生在广西玉林市容县。1929年,百色起义成功之后,他的老家一带一直有红军活动。从小在红色环境中长大的他,内心十分向往革命。1948年11月,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20军58师的一名战士。

1950年10月,当时在上海训练的20军奉命北上,准备入朝参加抵抗美帝国主义的战争。由于战事吃紧,他们只经过简单的准备,就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我记得,给我们的战前动员是在火车上进行的,战士们穿着江南地区配发的薄冬装,揣着几个大馒头,就上了前线。”黄兴琪回忆到。

20军入朝后的第一战,就是长津湖战役。“我们的条件非常艰苦,‘小米加步枪’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黄兴琪说,由于战争初期后方的供应能力有限,加上交通线经常被美军的飞机炸毁,他和战友们都要背上一袋“炒米”。

干涩的“炒米”难以下咽,大家便就地取材,和着触手可及的雪把“炒米”送进肚子里。“睡觉也没办法,我们的棉被只有3斤重,战场上的气温基本维持在零下38℃,雪也有一尺多深。”他说。

在朝鲜战场上,黄兴琪的职务是58师师部卫生统计员,负责统计部队人员伤亡情况。长津湖战役打响没多久,他就不断收到战士冻伤冻死的报告。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下碣隅里一个山顶的阵地,在统计人员伤亡情况时,他亲眼看到一个排30多名战友被冻成了“冰雕”。

“他们就趴在阵地上,手指还扣在扳机上,眼睛紧紧盯着前方。”黄兴琪说,一开始他以为战友们还活着,就上前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叫了几声“同志”,结果却没人回答,这时他才发现战友们都已经牺牲了。

(黄兴琪在朝期间获得的二等功军章)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我参加过很多战斗,但长津湖战役是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黄兴琪表示,这场战役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不畏惧不退缩,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长津湖战役打得虽然艰苦,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黄兴琪说,那是因为中国军人有不服输的志气和不怕死的勇气。“‘活着好好干,死了就算’,当时,这句话是在部队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黄兴琪说,尽管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全面落后于敌人,但志愿军战士的士气却十分高涨,大家都抱定誓死捍卫祖国的决心。

由于他不是主要战斗人员,部队没有给他配枪,只给他配发了一枚手榴弹。他说,他当时就已经想好,这枚手榴弹唯一的用途,就是和敌人遭遇时与其同归于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长津湖战役中表现突出,黄兴琪被批准火线入党,在炮声隆隆的阵地上完成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后,他又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

1952年11月,他随部队回国,之后被选送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军医。1972年,他来到丽水工作。1985年,他从原丽水卫生学校离休。

现在,已经96岁的黄兴琪老人身体依然硬朗。为了传承革命精神,他多次到学校、机关,给后辈们讲课。他讲得最多的,还是在长津湖经历的那场战役。

“在长津湖,我们的条件那么艰苦、处境那么困难,但是没有人退缩,勇往直前取得了胜利。这就告诉我们,只要不畏惧不退缩,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他总是这样寄语后辈。(来源:处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