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塔坐落在丽水城南巾山之巅,隔江相望。始建年代不详,明正统三年(1438)张懋丞《元妙观碑》记载:“观有寥阳殿,向巾子山,山有塔……”。文中所指之塔即巾山塔,建造年代应在明正统三年之前。另据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栝苍汇纪》载:“南明山东为巾子山,其形如巾。山顶有塔,尝(曾)为雷击,俗称天嗔塔。”现存塔上有“道光乙巳年(1845)冬丽水县知县张铣重修此塔”的题记。巾山塔于1980年重修,2005年进行落架大修。
维修时塔基
巾山塔为楼阁式中空石塔,六面七层,高约13.23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整座塔采用巾山紫红色砾岩石材构筑。塔基两级,由工石砌成简单的须弥座式。塔身底层辟对应拱券门,沿内壁悬挑踏跺可旋转而上至五层。塔檐仿木建造,翼角微翘。塔刹五重相轮、六角形伞盖结顶。塔墙一至四层各开两个券门,第五、六层各开一个券门,第七层不设门。在塔的二层、四至七层外壁设券形壁龛,嵌碑石,刻建塔年号题记、监修和工匠姓氏及佛、道人物浮雕造像。其中浮雕造像有护塔四大天王、莲座观世音、三清、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等。从巾山塔人物造像说明,元明时期中国古塔已逐步跳出了宗教戒律的圈子,反映了佛道合一、多教供奉的民间宗教信仰真实面貌。
维修时出露的塔基基岩
巾山塔稳重而不失灵巧,其形制在我省较为少见,对研究宗教文化和造像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塔建在巾山之巅,登塔可览丽水城风光,是一处优美古朴的人文景观。
巾山塔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