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MB1664458R/2021-36614 | 文号 | 丽农提复〔2021〕7号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俞根文委员:
您在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第58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药材产业是我市九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市围绕“着力发展药食两用品种,稳定发展道地药材品种,引导发展高效药材品种,保护开发珍稀药材品种”,积极优化中药材生产布局,加强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无硫化产地初加工建设,加快中药材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保障中药材产品“安全”、“有效”,打造丽产优质道地中药材,逐步形成以浙贝母、元胡、菊米、米仁、处州白莲等传统道地药材为主导,黄精、三叶青、覆盆子、皇菊、铁皮石斛、青钱柳等新兴中药材为补充的良好格局,中药材产业在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优异。据中药材业务线统计,据各县(市、区)中药材业务线调查,2020年全市总面积达到了30.495万亩,总产量2.75万吨,产值9.98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62%,6.12%。
一、关于“政策扶持,高位推进”建议。
丽水市政府于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政办发[2012]34号),每年安排50-120万不等重点扶持中药材生态精品基地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市中药材产业推广与创新团队任务以及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项目以多花黄精、华重楼、三叶青等品种为重点扶持推动基地建设。各县(市、区)地政策根据不同地方主栽品种不一,主要以普惠制政策为主,暨已达到一定规模标准后不同品种每亩补助500-3000元不等,如庆元县对种植浙贝母,林下套(间)种三叶青、黄精、重楼每亩补助1000-3000元。科技部门也先后组织中药材相关的科研项目,包括丽水市农业新品种选育专项、丽水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丽水市本级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等。据不完全统计,2014—2020年丽水市各级政府累计投入中药材产业扶持资金1.5亿元。此外,2021年我局协助遂昌、龙泉两地成功申报中央财政资金《2021-2023 年“浙八味”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预计可以争取中央资金2600多万元,用于推动我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后续进一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相关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扶持规范化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经营主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
二、关于“加强指导,深度推进”的建议。
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推广药稻轮作保粮增效综合技术,推行中药材林药套种等生态种植和仿生栽培。推进中药材高山良种繁育等良繁体系建立,加快中药材产地质量安全及产品可追溯建设,推行“肥药双控”,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技术推广步伐。
首先加快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科技资源,深化中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市农业部门以浙江大学毛碧增教授首席专家为技术引领,依托全市中药材产业创新与推广团队,以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以中药材培训为手段,加快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产业团队项目等率先开展浙贝母、黄精等根茎类中药材种苗高山繁育与配套技术研究,取得实效,在遂昌、青田等地推广1540亩,产值1176万元;市农林科院近三年派出市科技特派员4人、“百博进百企引领计划”5人次、“百名专家联百村”5人、“星期天工程师”1人,培养农民讲师团骨干成员20余人,培训农户400余人次,在我市各县(市、区)建立科研和服务基地20余个,技术支撑药材种植近2万亩;市生态林业中心重点依托“华东药用植物园”、“丽水中药材产业发展联盟”、“林下经济产业服务团队”等多个创新服务平台,努力形成以市、县两级农林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科技服务队伍,支撑林药复合经营规范化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加强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一是积极创建省、市道地药园等示范基地。坚持“生态高效、道地优质”原则,重点培育道地性强、效益高、示范效果好的示范基地,累计创建省道地药园15家、丽水市道地中药材基地36个和中药材养生园16个。二是加快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近年来“缙云米仁”、“遂昌三叶青”、“遂昌菊米”和“处州白莲”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丽水覆盆子”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轩德皇菊”获国家原生态保护农产品称号。龙泉唯珍堂铁皮石斛生态博览园等5个基地获省中医药旅游养生文化基地。三是依托“丽水山耕”公共区域品牌设立体验门店、开发药膳以及创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农旅融合方式拓宽市场营销渠道,结合“丽水山居”“丽水山景”等加强花园药园、药膳开发等药旅融合发展,拓宽中药大健康领域,提升“丽水康养”的影响力。如龙泉唯珍堂铁皮石斛生态博览园每年前来基地参观的2万多人,2020年我市黄帝常春堡和包氏羊肉2菜品首次入选省十大药膳;同时积极依托产业协会组织业主参加磐安、临岐药材交易博览会,设立丽水药材馆积极宣传丽产道地优质药材。2020年11月27-28日,我站协同市中药材产业协会组织带队全市20多家中药材主体参加第三届千岛湖交易博览会,此次展会首次设立丽水药材馆,丽产药材深受好评。
三、关于“质量管控,精准推进”建议。
“道地”、“安全”、“有效”是今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命脉,切实加快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质量管控是我们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一是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首先开展基地土壤及产品检测。以各规模化基地为抓手,免费开展中药材产品及土壤的农残和重金属等检测工作。如2019年我局累计为全市各县(市、区)40余家中药材业主100多个样品(中药材+土壤)进行了取样和委托农残及重金属检测,进一步为产业的质量安全创建工作做好服务;其次开展产品无硫加工。各地农业部门业务线在生产技术指导的同时,也加强无硫化加工的宣传和监督工作。如缙云县举办培训对浙贝母无硫加工技术、法律责任、限硫标准进行详细的培训;再次开展生产质量安全培训,从种源消毒、科学施肥、病害防治、产品采收等环节严格做好农事档案记录,依托丽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加强中药材生产追溯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丽产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如今年6月我局举办高品质绿色中药材肥药双控培训班,其中专门邀请专家培训中药材全过程质量追溯管理,学习扬子江药业等知名企业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全流程溯源系统和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的浙产好药追溯平台手机客户端的使用。二是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制定了《卷丹百合栽培技术规程》、《华重楼栽培技术规程》等市级地方标准8项,并积极加以推广。同时加强品种认定,如 2019年我市历时8年选育出的多花黄精高产新品种“丽精1号”,通过浙江省林木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发布推广,市农林科院联合本润覆盆子公司申报的覆盆子新品种“丽润1号”也将通过审定。
下阶段,我们将结合产业发展势头和前景,加快推选“丽九味”等业界传统、认可度高的“丽”字道地中药材品种,推进大宗道地中药材规范化发展;强化良种繁育、标准研制、生态种植、区域品牌创建、中药材特色农业保险和中医药文化宣传等引导推动,凝聚优势要素资源向中药材产业集聚。从引进中药企业落地、本土中药材电商销售、推广先进种植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入手,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和提升。
最后,我们再次感谢您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支持,同时也希望您今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齐心协力,协调各方关系,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努力为丽水中药材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联系人:陈军华 吴剑锋(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2026850 传真:2026726
邮编:323000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