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丽水再次交出高分“生态报表”,域内空气、水质、生态资源持续向好,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市区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排名城市中位居第7;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
丽水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二;
……
如果把时间的坐标再向前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一条优美的“上升曲线”。这条曲线,清晰地还原了丽水生态环境17年“领鲜”浙江的历程,勾勒出了一个“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生态标兵”。
一张高分“报表”
2021年初,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凤凰新闻等主流媒体便将目光聚焦丽水,《你好蛙,百山祖角蟾》《擦亮“天眼、地眼、人眼”,升级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三眼透视,呵护丽水”》《丽水,生态之城“点绿成金”》等一系列报道,让丽水“好生态”再次蜚声世界。
吸引媒体目光的,是丽水交出的高分“生态报表”。
据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最新发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89.4,评价结果为“优”,9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均为“优”,其中4个县位列全省前10位。
丽水的空气正变得更加“鲜甜”。全市9县(市、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在98.9%~100%之间。市区优良天数达362天,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未出现重污染天数,全年优良率居全省第一。
丽水的水质正变得更加“澄澈”。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国考Ⅰ~Ⅲ类水比例、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
丽水的“生态家底”也变得越来越殷实。森林覆盖率高达81.7%,比全省高出20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8947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森林资源不仅是全省第一,也是中国同纬度地区第一。生态多样性也不断丰富,野生动植物4347种,约占全省总数的3/4。
一项项指标,不断夯实“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正让丽水成为长三角地区生态原真性、生物多样性最美的大花园。
一套有力“重拳”
近日,云和一名群众在该县某蔬菜种植基地里,发现了使用过的农药包装,遂举报了这一违法情况,丽水市农业农村局事件处置中心随即研判、指定相应网格员到现场执法检查,全程历时21.5小时。
从线下发现、到线上举报、再到现场处理,丽水最新上线的花园云“对标欧盟 肥药双控”在线监管场景已经将生态防治带入了数字化治理新时代。
看得见的是好生态,看不见的是丽水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坚如磐石的定力。一年来,丽水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正在推动丽水从天生丽质向治理提质转变。
过去一年,丽水污染治理的决心仍在不断夯实。先后制定出台了《丽水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技术规定》等一系列市级地方标准,制定出台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积极谋划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不断强化顶层设计。
得益于全市长期以来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底线”,2020年丽水在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攻坚战上均取得新进展。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域禁止秸秆焚烧、禁止在许可范围外燃放烟花爆竹、禁止河道采砂、试点推行土壤健康码等行之有效的管控政策,有效提升生态治理系统化水平,让丽水环境硬指标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依托“花园云”打造的立体化、数字化监测网络,借力“最多跑一次”推行的环评审批综合改革,借助第三方专业环境监理力量,与浙江省环科院丽水分院、浙西南生态环境健康体检中心合作,对企业开展环境管理技术指导服务,也让丽水生态环境监管能力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有决心、有制度、有举措,丽水正向着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大步前行。
一幅美丽“画卷”
刚刚作别“十三五”,丽水立足生态优势,开创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局面。“十四五”开局,市委便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丽水要“从天生丽质向治理提质转变、从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变、从产品直供向模式提供转变”。
2021年伊始,总投资约15亿元的紧水滩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项目便开工建设,项目依托紧水滩水电站低温水,用于冷却互联网信息设备,建成后每年可节约电量1.5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量超9万吨。
像这样依托生态的“绿巨人”项目,在丽水越来越多。立足全市优质水资源禀赋,目前,丽水已谋划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80个,涉及水源工程、水旅融合、优质水产品开发、水产养殖等类目,概算总投资736亿元。
得天独厚的好生态,不断释放着发展的“红利”,为丽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着眼于此,丽水全市上下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重要性。
“十四五”期间,丽水将围绕“生态提标,改革先行,整体智治,规范监管,创新引领,共建共享”,让绿水青山不断提质增效。
未来五年,丽水将深度挖掘发扬自身生态优势,把丽水生态环境发展嵌入全国与全球坐标定位,围绕《新时代高水平建设美丽丽水规划纲要(2020-2035年)》,重点构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全国生态环境健康管理创新区。坚持全形态治理、全过程防控、全地域保护,全面推进清新空气行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打造具有丽水特色的“无废城市”品牌。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奋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姚驰